【此文稿为初打内容,未经仔细校对,强烈建议结合音频阅读】
今天本来是《修心七要》的课,因禅七的内容拖得太长了,搞得禅七结束后还要继续讲。其实,内容我起码缩减了一半多(有好多内容都省略没讲),但还是把七天占满了。
今天应该上《修心七要》,明天上《胜道宝鬘论》,不然说成是禅七的交流我都不好意思,为什么呢?一个禅七都没有讲佛法,讲的都是道家、儒家、西方哲学,太不好意思了,所以,有必要来讲一下佛法到底讲了些什么。
今天和明天,我们来交流佛教的哲学到底说了些什么,以及跟前几天讲的西方哲学、东方哲学的差别在哪里。实际上,禅七讲西方哲学、东方哲学的时候,也讲了很多佛家的哲学,但讲得很零碎。一般来讲,大部分一起交流的师兄们都是长期一起学习的,对我讲课的习惯、内容已经滚瓜烂熟了,但对新来的师兄们就可能根本听不懂。
我会偶尔冒出一些佛教的词汇,一会儿是中观的、一会儿是唯识的,比如“阿赖耶识”,老师兄一听自然知晓。但有些人受了别人的鼓动:“有师兄在讲儒家哲学,我们一起去听吧!”本来是来听儒家的,但一会儿是阿赖耶识、一会儿是遣余,这些概念对于他们来说昏头涨脑的,根本听不懂。不管怎么样,还是要把它讲过去了,所以拉长一点时间,也没什么关系,最后这几堂课,还是把自家的佛教讲一讲,不然禅七的内容就不圆满。
佛家哲学与西方哲学、东方哲学比较
佛家哲学与西方哲学、东方哲学比较起来,大的区别就是“般若”,这是佛家跟其他宗教哲学唯一的不同之处。而且,佛教说般若(空性智慧)是可以实证的,不管是西方哲学还是东方哲学,都没办法绝对实证自己所提出的宗旨。
西方哲学就不用说了,基本上都在思维层面,为了探究内心,甚至不惜用麻醉品、迷幻药来刺激自己的心灵。最厉害的通过催眠、梦的一些解析来探寻心灵的情况,但都非常有限。潜意识学派人荣格尔非常出名,他就特别喜欢佛教的东西,特别是《西藏生死书》,觉得深邃得不得了。
也就是说,西方哲学只是把人类的六根拼命朝外用,就算再最厉害也逃不出意根,发明了数学还有各种各样的理论,而且这些理论都没办法实现的。比如宇宙爆炸论,霍金说:“宇宙是最初的基点,一炸就来了”,但怎么实证啊?难道再把宇宙炸一遍?这是不可能的!还提出了所谓的“科学”,说人是由猴子变成的进化论,但现在的猴子无论怎样都没办法再进化成人。这些理论是不能实证的,但却已经成为真理般的理论、见解在推行,原因是什么呢?他们不明白人类还有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就是把六根停下来,去发现造成六根的还有一个很巨大的认知能力——心。
西方哲学里面,哪怕是唯心主义哲学家,如贝克莱、休谟都没有禅定,他们不知道把心停下来去认知能认知的心,只是通过思维,兼合反观,发现了一些认知世界的规律。比如贝克莱说世界由感知形成的,休谟、康德认为人的认知能力有限,断定了我们无法彻底的认知世界,从而形成不可知论。
六根认知的能力,以西方哲学家的运用方式是非常有限的,即使是思维、数学,走到一定时候也会出现矛盾。也就是说,他们认知世界的方式,总的来说是错的,心外求道——心朝外走,去求世界的根本真理,这是做不到的,总体上是失败的东西。
这么一说,很多人就不愿意了——“啊,你怎么能这么时候呢?西方怎么可能是失败的东西?你看,现在西方的科学比我们发展好多,不管是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比东方发达。”不能以此作为标准来评价的,“发达”这个词汇的含义是有问题的,我们认为的“发达”就是生产力比较发达、GDP比较好,人文发达就是人权、民主自由以及社会制度……在哲学的层面,这不叫真正的发达,也不是究竟的真理,只是西方通过思想朝外走的方式,在意识上制定了比较严密的、逻辑性的思考,成立了数学以及社会科学相互制衡的社会法规。在自然科学上,由于严密的思考,严密利用一些衡量的工具,比如各种各样的机器、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这些东西对物质的了解能力更加的丰富、严密、准确,但是,并不代表在认识究竟真理上就比东方哲学发达。
恰好这种朝外的方式才会形成规范、让社会化变得比较容易,而东方停下六根朝内走,这个区域太无法恒定了。而且六根全部停下来观察心的方式本来就难,人要停下来禅修好艰难;停下又深入去观察,有各种各样层次、各种各样境界,不以两足、林林总总,东方派别太多了就更难,形成停下六根用心去观察真理的人群太少了,反而不能社会化。
社会发达与否,与社会化程度有关。比如,用东方哲来培养一个好中医,太难了,培养成片的好中医则更难。但西方哲学的认识方式,以及科学的培养方式,大批量地培养西医真的会厉害好多。所以,西方所谓的“发达”,并非是在认识世界、认识心灵上好很多,反而是东方,把六根停下来去认知心更加地准确一些。
把六根停下来去认知心,会有很多的境界、不同的方向,林林种种的宗教和派别也非常多,到底谁是最究竟的呢?这就是我们现在要谈的东方哲学问题,我们认为佛教对世界的根本认知是最究竟的,从逻辑上不可逾越,证实也不可以逾越,所以叫究竟真理。由于佛教认识了究竟真理,那基于究竟真理的层面上,就有智慧和能力看见世界运行的根本规律,说起来好简单——因果报应。
在一定程度上,现代的科学也认为世界的根本是因果规律,如果按照唯物主义哲学来衡量世界,也是因果规律的,比如物质与物质之间发生关系——化学反应;物质与物质之间发生作用——力(“力”不像牛顿说的那么简单,有四种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电磁相互作用力、万有引力,就是物体跟物体之间的作用。)
就算是物体与物体之间交会,也会有因果规律的,比如两个氢原子加上一个氧原子就会成为水,它也有相应的因果规律。由于他们没有彻底的找准物质是什么,只是一个观念,无法证实唯物主义的哲学,如果说唯物主义就是如来藏,那就自然证实了。但意向性地定了“物质”,到现在为止,都没弄清楚物质说的是什么,也就是说没有找到究竟真理——由于没找到究竟真理,认为的因果规律就有限,只承认一部分的因果规律,用数学去描绘它。
所以,任何科学都会讲数学模式,甚至可以重复。这样子的话,就不太相信很深的因果规律,因果报应只在物质层面上,或者他能了解的、很浅显的心理层面上的因果规律。比如现在的心理学,小时候受到折磨,心里受了伤,对往后的生活有影响。,但绝对不相信轮回的因果规律,所以不究竟。
还有客观唯心主义,也没有认识到究竟真理是什么。误认为外面有大自在天、上帝,反正是最厉害的客观造物主。但这也像唯物主义者认识物质一样,没有人绝对了解到造物主是什么,甚至他们的理论说人类没办法了解造物主,因为人类是有限的,上帝是无限的,有限不能了解无限,所以,理论都无法认识自己可以了解到究竟真理。客观唯心主义了解的因果规律就更加的浅显,只有听造物主的,死了以后到他那里去才能幸福一生,轮回就更简单,但不像唯物主义一样完全不承认轮回,死了上天堂,不听话就去地狱,非常的粗糙、简单化。
还有一帮唯心主义者,比如道教、大梵天、儒家的王阳明,其实也没有找到根本是什么;由于没有找到根本,也不知道轮回的根本规律,也不知道死了以后该去哪里。大梵天还好一点,可以去大梵天,跟大梵融为一体;道家要成为仙人,不知道仙人也会轮回;心学,都不提死了以后怎么办,有时候也会随顺一下,因为明代三教合一的运动搞了很长时间,所以会接受佛教的观念,但却不深谈。
如果究竟真理没有完全的掌握圆满,那么世界生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无法弄完全,导致对生命的认识不透彻,生命观不清晰、不圆满,影响了我们处理自己的生命,在取舍上(价值观)上产生差异。
客观唯心主义的价值观就是信上帝,一切行为取舍听从上帝的,上帝永远是对的,甚至做了坏事,只要听从上帝都没问题,要是异教徒,再好也要下地狱,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就是这样的。
唯物主义就不讲了,大家最清楚了,原则就只有“我的利益”,而且是我这一生的利益,行为取舍自然就会变成这样。对生命的认识非常简单,一切都是物质组成的——祖先是怎么来的?猴子变的。猴子怎么来的?海洋里的生物进化来的。海洋生物怎么来的?最开始是单细胞变成有机细胞来的。单细胞怎么来的?就编了一些名词,叫“生物汤”,在特殊的时候电闪雷鸣、整蛊作怪,“砰”就有了生命。其实,这种猜想并没有得到科学证明。如果是这样,生命就只有一生,该怎么快活就怎么快活,他们的生命取舍就会及时行乐,叫“顺世派”。
儒家(包括心学派)回避死亡以后怎么办,把最高价值变成齐家治国平天下,每个人都去建功立业、立功、立言,完成的就是这一生。但对轮回,起码没有完全否定,说有天、有鬼,要敬鬼神而远之,暗地里也承认佛家、道家的说法,但不明确。起码现实的这一生,要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利与欲于,犹如熊掌跟鱼,舍鱼而取熊掌,舍生取义”,要求做一个好人……这是儒家的行为取舍。
佛教哲学:中观、唯识、如来藏
为什么佛家究竟呢?所以一定要了解我们自己的哲学,讲了一大堆的东西方哲学,最终目的是为了讲我们自家的哲学。有时候佛家也不认为中观、唯识叫哲学,因为哲学的概念是理论性、思维性的东西,任何哲学都是这样,包括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方面的哲学,有一定的使用性可以治病,但实用性都不是非常大。但是道家、印度教有实修的手段,由于见地不究竟,我们也认为没有认识究竟真理。
中观、唯识认为哲学的实践性太弱,特别是在大学读的哲学,基本都是思维性的,哲学考试只要记忆好,哪个哲学家、是哪一年生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什么、某种哲学的诞生影响了某种哲学,或者马克思哲学是受费尔巴哈、黑格尔的影响……最多就是这些东西,完全都是些观念、思维、逻辑的层面。中观、唯识就不是简单思维性的东西,要思维、要逻辑,但它的实践性很强,不但能够实践,还能够证实,这就了不起了。
西方哲学是不能证实的,东方哲学的道教认为的究竟本体就是无极,但无法证实。他们能成为仙人,但仙人也不是他们所认为的万古长存、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寿。仙人也是要轮回的,所以有实践性,但是没有实证性,跟大梵天是一样的。而中观、唯识的道理有实践性,同时还有实证性,绝对能够完成在逻辑上、在名相上所说的究竟真理。不承认中观、唯识是哲学,就是这些原因。
如果从逻辑、名相、思维层面,可以说中观、唯识是一门哲学,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说中观、唯识是哲学,有些人就不开心了——“怎么说中观、唯识是哲学呢?它明明是真理嘛!”为什么是真理呢?中观、唯识可以指导修行,所以有实践性;佛家里面所说的空性、唯识、如来藏,是可以被实证的。所以说,佛家不但有实践性,还有实证性。
实践不一定能实证,比如格物,王阳明当初拿竹子一格一格来格物,结果格了几天几夜,昏睡过去,格出了病,结果他发现朝外格是不行的,在很小的时候就干这事,后来发现格物要朝内心里格。那在内心里格,心学是不是就能找到真理呢?也不见得。所以,有实践性不一定有实证性,而我们不仅有实践性,还有实证性。
佛家哲学有大小乘之分,按藏传佛教来讲有四大类佛教哲学,或叫四部宗义:一切有部、经部、唯识部、中观部。一切有部、经部属于小乘的;唯识属于大乘的,但不究竟,中观属于绝对的大乘。今天我不主要讲小乘,稍稍带一点就行了。
1)一切有部
一切有部认为世界是二元的,既有物质也有精神,物质就是所谓的无方微尘;精神无分刹那。无分刹那的精神本体怎么找呀?肯定不是物质,不能有形有相。但精神要运行,运行的典型特征一定需要时间,比如想什么、感受什么,一定需要时间的。虽然不知道精神的体是什么,但通过运行的时间,每一刹那肯定有个精神实体,以及相应的时间去相应。
比如我生气了三分钟,说明心(精神)运行了三分钟,运行的形式就是愤怒。每一分钟由60秒生气的体组成,60秒再分,分到最后,精神实体就是每一刹那所代表的精神实体。至于是什么,有部没说,就用“刹那”(时间观念)来代替精神的本体。所以,有部认为精神的本体是无分刹那,最小的无分刹那一定要有,没有的话,我们怎么能思考呢?我们怎么会发生各种变化呢?所以用了“刹那”来代替。精神的刹那和物质的微尘,就是世界的两个本原,叫“二元论”,这两个本原一直都在,是三世实有的,就是过去、现在、未来都存在,无论怎么样都破坏不了。
那小乘一切有部怎么解脱呢?说微尘组成身体、刹那组成精神(整个五蕴),然后形成了执着。只要把刹那(精神执着认为的五蕴)认为是假的,就能解脱了——虽然蕴是假的,但蕴的实质(微尘、刹那)是真的,只要不管它,去彻底破坏业力(执)而形成的五蕴或外境,破坏了“人我的执着”就解脱了,不会因为业力而完全不由自主地轮回。这就是一切有部的观念,非常简单。
修行方式是破坏自己作为人我的执着,而造成人我执着最厉害的帮手就是贪欲(作为人,一定会有贪嗔痴慢疑),就用不净观、白骨观来破坏贪欲,同时也会观心。
南传都是小乘,但我看见阿姜查、阿姜曼开示心的时候,基本都是大乘,说心也是完全了无痕迹、找不到实质;心的体现就是情绪、念头,不要执着在上面就可以解脱。那到底是不是大乘呢?不能断然肯定或否定,按照他们的说法,既可以是大乘,甚至可以说是密乘,心不是念头也不是情绪,放弃它,就可以回到本来——但本来到底是什么?就可以是没有人我的定,用语言描述的话只能说什么都没有,不好描述。
当年外道问了佛陀十四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比如问:“人死亡以后,身体在不在?精神在不在?……”佛陀没回答,因为很难回答,不是回答不出来,在中观、唯识佛陀大量讲这些,但陡然来了一个人,一下问到这些问题,真的好难回答,因为没有铺设很多基本观念。
对现代人也一样,一上来就问:“解脱是什么?有本事你告诉我!”你说:“是如来藏。”然后穷追不舍地问:“如来藏是什么嘛?”总希望两三句话就能搞明白,如果是这样,世界上还有轮回吗?所以,当年佛陀没有回答“十四无记法”。
总之,一切有部的解脱是把人我业力断掉了,人我是轮回的动力,动力没有了,就会出现无明尽或者灭尽定。真正的空性,如《心经》里面的说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连灭尽定也没有。所以,小乘是偏空或者单空,只是消灭了人我执(人我的俱生执跟遍计执都消灭了),最后获取了解脱。阿罗汉在涅槃之前,都会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做已办,不受后有。”我的生命到此为止;最清净的行为我已经建立了;该还的业报都还了,该做的事都做了;再也不会有生灭了。
2)经部
经部比有部稍稍进步了一点,经部不认为有微尘,但还有刹那。缘觉就是经部,也属于阿罗汉,有时也叫缘觉阿罗汉,或者直接叫缘觉佛。缘觉阿罗汉厉害很多,虽然出生在无佛在世的时期,但看到日出日落、世间的生灭来去、四季凋零,就会激发他们去修行,而且天生能进入很深的定、出现神通、认为外境都是虚幻,但始终无法认识心性,按照大乘的说法,就是不知道心性的本质是什么。
由于没有完全认知心性,只能进入灭尽定,人我执没有了,所以也叫阿罗汉。入定一万大劫以后,佛陀会把他们唤醒,再去净土。由于没有人我执,很难回到轮回,除非接受了佛陀的嘱咐到人间来度人,其实是重修大乘。比如佛陀的弟子宾头卢尊者,到现在都在娑婆世间,佛陀不准他圆寂,一定要护持佛法、接受供养。所以,千僧斋里面一定会有兵头颅尊者来接受供养,但变成谁就不知道了。一直要到弥勒佛出世才能圆寂(圆寂就是丢掉宾头卢的因缘),弥勒佛出世还有567000万年,这段时间尊者其实都在修大乘。
3)唯识部
按照四部宗义来讲,跟经部意义差不了多少,也认为外境是没有的,而心是有刹那的。这种说法指的是唯识中间一部分错误理解唯识的论师,真正的唯识,应该是随教唯识,随教唯识讲了如来藏,比中观还要深、还要全面。但四部宗义的分法,把唯识说成跟经部差不多,但还是有一些差别(根本宗旨上心也是有刹那的,但不讲了,区别讲起来太麻烦)。
唯识为什么成了大乘呢?因为有菩提心,所以跟经部不一样。因为菩提心的缘故,也会证悟空性,为什么呢?人我执完了,由于有大乘菩提心就不会进入灭尽定,一定会继续学习、修行,最后也会证得心识的空性。总之,大乘菩提心具主要的话,就无法进入灭尽定。
4)中观
接下来是中观,“中”可以理解为准确,“观”可以理解为观点,“中观”就是准确的观点。有人误解了“中观”的意思,以为东南西北都不要,只观到中间去,其实不然,只要有个中间,就会有左右、上下——“所谓有无为二边,净与不净亦是边,是故尽断二边后,智者亦不住中间。”所以,“中”可以理解为准确、圆满的意思。
中观分成自续中观和应成中观。其中,自续中观不是很究竟的认知,而应成中观是究竟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中观哲学立场理解的不一样,自续中观是站在凡夫的立场上去理解,应成中观是站在圣者的立场。
为什么一个要站在凡夫、一个站在圣者的立场呢?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凡夫,永远都站在凡夫的立场,为什么要讲圣者的立场呢?这就是刚才说的,中观哲学不仅仅拿来理解,还要去修行,修行就有逐渐演进的过程。在修行的时候,有对中观哲学理解得浅一点的,有的则深一点的,两种不同的理解方式来指导我们的修行,就是所谓的渐修和顿悟。虽然同一套理论,由于立场不一样,对他的理解情况也不同,就造成了自续和应成派。
自续基本站在凡夫的角度来理解中观,由于站在凡夫的角度去理解中观,就出现了二谛。完全以凡夫角度来认知世界和心,就成了世俗谛;站在凡夫的角度去揣度圣者的立场,就成了胜义谛。由于无法知道胜义谛的情况,我们就说是无(没有),世俗谛有各种次第、现象、戒律、修行、境界,所以二谛就分开了。
应成派所抉择的是圣者立场,圣者也有不同的阶段,有刚开悟的因地圣者;有初地菩萨以上的地上圣者;八地菩萨,没有人我执的圣者;也有人我执、法我执都没有的佛陀圣者(阿罗汉也算圣者,也有四种层面,但现在不说)。那么,应成见要包含四种圣者,说的是本质,其实开悟的人所证悟的东西跟佛陀是一样的,只是圆满度、清净度不一样。
应成派所抉择的胜义谛根本宗旨是什么呢?就是初地菩萨入定所得的境界,认为那个是根本宗旨,凡夫要站在那个立场去说话。但凡夫站在初地菩萨的立场说话,那是什么?又没那么样的现量,只能用语言表达,语言表达不出来怎么办呢?只好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由于入法性定才能取得本质,而法性定是消除庸俗显现的,所以说法性定里没有显现,这就是应成派所抉择的。从法性定出来再看世间,又恢复了六根的状态,就知道六根是绝对没有,完全都是过去习气造成的幻象。但习气的力量还是非常大,不是知道是幻想就可以不要了,习气非常吓人,所以还是要去积资净障,积聚更大力量来消除幻象。
由于入过定,就会认为幻象就是绝对的幻象(这里说了“绝对的幻象”,还有“相对的幻象”,我们现在认为的幻象就是相对的幻象,是用头脑去幻象的。而入过法性定出定后,所见的幻象可以把手压到石板里、火烧不死,初地菩萨身上的肉随便割,割了还不生气。菩萨认为的幻象跟我们现在的幻象,比如都来割一下,有差别吗?所以我们的幻象不彻底,是概念性、觉受性的或是暂时性的、不牢固的。地上菩萨必定还有幻象起来,但起来了度众的力量不够大,化身也还不够多,所以还要去修行,这就是地上菩萨。
没到地上菩萨之前,有两个特征:第一个,内证没有进入过法性定;第二个,化身不成立,就没有十二个百数功德(十二个百数功德可能去查《现观庄严论》,一刹那之间一百个化身;一刹那之间去一百个佛土;一刹那之间一百个眷属;一刹那之间成熟一百个眷属的相续……一共有十二个刹那之间,所有叫十二个百数功德),说明没有进入过法性定,那么,就会努力让法性赤裸裸地现出来。由于开了悟,明白了本质,开悟和显现同时进行,就是大圆满的修行,所以要不停地安住法性。安住法性的同时,虽然没有造作、没有追求、无心无忧,但现象一样的有,只是现象在他那里相对的虚幻性,没有初地菩萨的虚幻性那么强,但也有。
刚刚开悟的人完全搞不准法性,有时候觉得是、有时候觉得不是。原因是现起还很厉害,人我执还很凶,经常障碍他安住法性。所谓的安住就是认清楚法性,而人我执会经常障碍他认清楚法性,所以一会儿是、一会儿不是,纠结得不得了。平常的生活、工作、修行烦恼很多,因为还没能力彻底的脚跟点地,发现不清晰,只是触碰,这个过程有多长?不知道,要根据人的修行情况,个体的区别、业力的轻重、因缘的好坏、福报的好与不好,造成很多的差别,这就是开悟。开悟前呢?不用多说,就是发菩提心、修五加行、修单空……
不管怎么修,法性定也好、开悟也好、八地菩萨也好(八、九、十地叫三清净地,指没有人我执的相续,就很清净了。虽然没有人我执,但有法执,他的世界里有各种各样的刹土,比如西方极乐净土),直至成佛,应成见四种圣者都包含了。
佛连法执都没有,就是法性了,即初地菩萨证悟时溢满了一切、圆满了一切,可以说什么都是,也可以说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是”说的是性,“什么都不是”说的是相。性和相离得开吗?没有性哪来的相?没有相怎么搞性呢?怎么都要建立一个东西让它体现出来,这就叫“法性定”,不然就一定会在相里面。如果没有相,就出现性的话,只能在法性定里面。如果连法性定都不成立的话,那性就会成为常有的东西,从而变成上帝、无极,所以心指向一个东西是不行的。
现在讲的是很深的中观见解,大家能听得懂吗?相和性是离不开的,相就是色,色就是空,性就是空——空性。性通过相体现出来,完全没有相就只有一个时候,叫法性定。如果要死究的话,还是有相的,那个相叫光明,但不是形象,是无极无相的光明。实际上真开悟、证悟了,这些都是废话。
那中观通过语言、逻辑去抉择什么?抉择世界一切的本质,初地菩萨入法性定到底是什么?虽然我们会说离开戏论、离开四边、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但不是说了就算。“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就是说也说不出来,想也想不出来,那我们要干什么呢?去夜总会?去杀人放火?去轮回?总不能这样嘛!虽然本质无法说,但趋进本质的所有思维、方式是可以做的。
如果把力量主要集中在分析、修行中观,就是自续派干的事,最后就体会到、触碰到初地菩萨证悟的东西。明白那个东西,再去表达就变成应成派了。完全消失了现象,安住进去了,那就是初地菩萨的证悟,表达出来就更是应成派了。所以,应成派和自续派不是对立的,一个是过程,一个是结果,如果拿出来说,就容易形成对立。
先不管应成和自续,这会讲很长时间,这里只能够简单的、总结性的、笼统的把中观跟唯识讲一讲。如果想了解,可以去看《中观总义》、《中观庄严论》,里面各种各样微细的说法讲了很多。
现在回到基本的哲学观点上,“抉择”也就是分析、格物的意思。抉择世界(世界包括了精神和物质)的本质是什么,就是中观。怎么去抉择呢?在中观里面用了五种方法,也叫五大因。虽然后来应成派出了自己的四个因,其实不是建立什么东西,而是去挑别人的毛病,用破坏的方式去彰显“我什么都不承认的”。中观就是什么都不承认,承认了就要出问题 。当然,你可以问:“什么都不承认也是一种观点吗?”他会说:“什么都不承认,我都不承认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甚至不说,一默如雷,这样来表达。
虽然最后语言表达不出来,但是前面那些建立的方式,就是自续跟应成共同用的五个方法。应成派要表达自己“什么都不说”,所以说什么就破坏你,只是打,不建立。但是自续派一开始不能老是这样,什么都破坏了,但又不说什么,像龙树菩萨说的:“我什么都没建立,所以我什么错都不会有”。对于很高级的层面可以这样做,但是初级时不能这样子。
所以,最开始进入就用共同的五个方法(五大因),大部分人都学过很多遍了,但我还是再讲一讲,不然就讲不全了。其实我已经讲过好多,有时候我觉得这样反反复复地讲,好像有功德,但是讲的时候心里又生起了很多不耐烦的情绪和念头,把我本来纯洁功德都沾上了污泥,还不如为了不沾而不讲了。还讲不讲呢?还是要讲的,有很多新来的师兄都不知道,所以不讲不行。
中观要说世界是空性的,首先“空性”这个词,要表达什么?我们现在会说:“空性是本质、是如来藏、是离开四边、离开戏论、一切都是戏论……”这都是话,到底空性是什么?语言真的说不出来,说出来就好办了,为什么?因为语言能让我们的认知力朝着那个方向去,比如说杯子,你的眼睛就看向杯子;如果听到隔壁有声音,耳朵就去了。所以,语言是把你的注意力导引到那里去,但“空性”,你往哪里去啊?往如来藏那里去啊?说“明空双运”,你往“明空双运”那里去啊?都是一些词汇,词汇解释词汇,名相解释名相,都是扯淡,甚至故意说得你听不懂。
网上有人说是“诠释”,大家都在看“诠释”,没见你证悟啦?网上又有人说是“眼前的虚空”,那你看见了虚空,你证悟喽?“什么都不是”也是一句话嘛,你都知道了“什么都不是”,也没见你证悟。所以只能是一默,但你一默就睡着了,默得更彻底,也没见证悟。所以,空性是解释不了的,怎么办呢?解释不了我就来解释实有。因为跟空性对立的就是实有,缘起跟空性不是对立的,缘起是空性的另外一种表达。
“缘起性空”这四个字,把它再扩展一点说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要真正用语言去表达空性,怎么办呢?就说“实有”——“实有”就好解释啦!在这个世界上,虽然找不到一个实有的东西,但在观念层面上,我们可以知道什么叫做“实有”。
一个事物,具备独立、唯一、不变这三种性质就是实有的。世界上没有独立、唯一、不变的事物,所有事物都是和合缘起的,所以每一个事物的本质都是空性的,这就是中观哲学。当然,你也可以解释:缘起性空,这也是挺牛的(但在这个社会,如果你说的让人听不懂,会被人起哄的。我觉得自己说得还是有点精要的,刚才说的就是中观五大因中的其中一个因——大缘起因。)
那么,现在要证明这个世界上没有独立、唯一、不变的事物,我们可以从精神和物质这两方面来证明。在人的认知层面,这个世界上的事物除了精神就是物质,在这两个范畴之内,你还能找到其他东西吗?比如你说:“有神不是这么认为的”——我们学中观是人学的,不是神学。
佛陀教给我们的中观和唯识,牛在哪里呢?牛在我们可以运用自己的认知工具——六根,去证实或学好这门学问,不需要依靠外星人提供给我们其他的认知工具。所以,认知基础就是我们健康的、没有过患的六根(神经病肯定不行,或者业障比较深的人也不行)。
我们先从物质说起,按照科学的说法,现在所看到的粗大物质,没有人会承认它是实有的。实有的意思是独立、唯一、不变。独立,它不跟外界和合,不依靠任何外界而存在,叫独立;唯一,它不靠什么东西组合而成的,比如一个人的身体是由骨头、肉等很多东西组合而成的,那么我们就不是独立、唯一的。
如果人真的是独立的,就可以不依靠外境而成立,用火烧也好,斧头劈也好,根本毁坏不了,这就叫做独立;我身体里面也没有其他的组成因素,叫做唯一;而且我的身体肯定不坏,或者叫不变,一变就会坏——你说要是变好呢?那还是坏,因为好坏是相对观念。
我们不会认为粗大的物质是实有的,现在科学分析粗大的物质,用瑞士的粒子加速器一直砸、砸、砸,现在好像砸到“希格斯玻色子”,他们叫最小的上帝粒子——其实这是媒体观念,科学家不承认那是最小的,他们认为希格斯玻色子只是给所有的粒子提供能源的粒子。目前为止,至少还没找到最小的粒子在哪里。
我们认为面前的杯子、电脑,一定是由最小的粒子组成的,不然我们无法想象,它是一个有重量的、能占空间的、有阻碍性的一个物体。随便找一个普通人,他一定会认为任何东西都是由最小的基本粒子组成的,你说我现在不是这么认为的,那是因为你已经被中观的“污染”了。
什么是基本粒子?到现在为止,也没找到。当然会说是能量,能量到底是什么?能量非本体,一个非本体的东西怎么能组成有形象、有阻碍、占体积的一个东西呢?也就是它什么都不是,但又组成一个东西,那不是无中生有吗?正好“空性”——如果你承认能量是空性,我就认了,你已经从见解上皈依了佛法。能量是空性吗?不是,能量是什么?不知道!能量是一种衡量体,衡量一定要人去的,所以说能量到底是什么?
金刚屑因
我们现在假设它是一个最小的东西(最小的东西,具体怎么小就不管了),也就是独立的、唯一的、不变的这么一个实有的东西。实有跟空性是对立的,任何事物只要不是实有,就一定是空性的。那么,我们就假设有这么一个东西。如果世界的本质是它的话,我想问它是怎么来的?如果世界的本质是由最小的粒子无限地诞生而来的话,也就是它自己生自己,那么它一诞生,就哗、哗、哗……永无止尽地诞生。
“世间上本来就有这么多微尘,它一直都是这么存在的”,这个看法是很赖皮的。还有一种很赖皮的回答:“它不从哪里来,它本来就有”。如果按照这种回答问题的方式,什么问题都能回答,你问他:“上帝怎么来的?”“它本来就来的!”再问:“奇点是怎么来的?”“它就是这样来的!”不能这样赖皮的,一定要问个来由,那这个最基本的微尘从哪里来的?如果回答本来就来的,没有道理就来了,相当于无因生。
那么,基本微尘的来处就只有两种:一种就是它自己生自己;还有一种是其他的事物产生它。如果它自己生自己,就会不停地生下去,那我们这个世界就已经没有空间,一直这样生下去,空间就会被这些微尘填满。如果一直这么生下去,杯子会不停地长大,因为杯子由微尘组成,微尘生微尘……或者你说有个母微尘才能生,其他微尘不能生,这更扯淡了,你说的母微尘在哪里?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自己生自己就要不停地生下去呢?你想,它自己生第一个自己的时候,不借助任何力量的。要是说借助任何力量,我就要开始问你了,除了微尘以外,还有一个力量,是上帝?还是它妈?还是它舅舅?你明明说世界的本质是微尘,怎么又冒出来一个上帝呢?或者说微尘具备一种力量,那个微尘为什么会具备力量,力量是什么?还是微尘吗?又捏造力量出来,能立等同所立,这是中观的应成因,就是微尘和力量其实是不成立的,微尘明明是独立、唯一,现在又多了一个力量。
说老实话,真搞不懂牛顿说物质之间有万有引力,至于万有引力到底是什么?为什么物质会有万有引力?这些问题是说不清楚的,到目前为止,科学也解释不了。
万有引力是四种力中的一种(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分别是: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本质到底是什么?都是一些不究竟的观点,但却成了科学,只要与“科学”一沾上边就是对的,真是胡说八道。所以,它没办法自己生自己的,自己生自己的话,会一直生下去,中观叫无穷生或者叫无意义生,这些内容在《中观总义》里面说得很详细。
然后破他生,已经是微尘了,就不用他生了,所以也不行的,不可能让其它的东西生成它,所以说这个微尘就找不到来源。金刚屑因就是找不到基本粒子的来源在哪里,当然,科学说我们找不到它的来源,只是正在找——但正在找,就说是唯物主义了,那这个哲学就不科学,因为科学都还没有找到嘛!科学没有找到,就肯定它是物质了,所以唯物主义只能说是伪科学。因为根本就没有任何科学实验或者是数学公式论证世界是唯物的,但我们就把它当成了一种主义,这是谁的馊主意啊?
分析这个世界是不可能有产生微尘的因,就是所谓的金刚屑因,五大因的其中一个(因就是分析方法、逻辑方法的意思)。
那精神呢?精神也是一样的,问:第一个念头从哪里来?如果第一个念头是独立、唯一、不变,同时又能生出第二个念头,那念头就会一直生下去。比如第一个念头是仇恨,就会仇恨、仇恨、仇恨……一直仇恨下去,但这是不可能的,所以第一个念头一样找不到。如果是第一个念头了,还有其它的念头生成它的话,它就不是第一个念头了。连康德都知道第一个念头找不到,所以说第一个念头或者是最小的微尘找不到来源,这就是所谓的金刚屑因。
通过金刚屑因这种思考方法,比如对这个世界仔细想“对呀!第一个微尘是怎么来的?到底怎么来的?”不能很赖皮地或者不加思考地说:“就是这样的!”那就没什么好说的,就变成无因生了,这样一来,什么都可以说“就是这样的!”那也可以说:上帝就是这样的,上帝他妈还是这样的,这就成了扯淡主义。所以,仔细思维金刚屑因,看能不能找不到来源?到最后发现它根本就没有来源。如果没有,那就好办了,是空性。
等我讲到最后,你就会明白:“哦!只要有了这样的方式,所有的来源问题、运行问题,全部都能解决。”这就是佛法理论上自洽的原因——理论上自洽;实践上可以进行,最后可以实证。闻思修整个过程,完全是可以逻辑圆满、结果圆满,所以叫大圆满。
中观第一个金刚屑因,成立了就是没有独立、唯一、不变的精神和物质,这个世界是空性的。空性的意思就是有现象没有实质,就是空性(它的性质是空的),所有现象的性、本性、本质是什么都没有的(这点可以用什么都没有去说它,但说它不断灭的意思,是说它有现象那怎么断灭?它有现象,去找它实质确实找不到。)
现象没有实质和心性没有实质是有差别的——现象没有实质,它有现象;心性没有实质,它有光明(不管是搞闻思的还是搞修行的,都要理解这句话)。也就是说,现象没有实质,但是它有现象,所以不能说断灭;产生现象的心也没有实质,没有实质但是它有光明,所以明空双运。没有光明它怎么产生现象啊?现象是扭曲了的光明,或是缘起的光明,定中的光明是没有缘起的,是非常本质的光明。
因为找不到独立、唯一个体的这种基本粒子或者基本精神体,所以我们说精神和物质都是空性的,没有实质的。怎么去理解空性呢?如前所说,现象没有实质,现象是空性;产生现象的根本点——心没有实质,心的空性。这是金刚屑因,找不到独立、唯一事物的因,
有无生因
前面说如果有独立、唯一、不变的事物的话,我们连它的来源都没办法找到。如果没有来源,就没有这样的东西。现在我们假设承认有独立、唯一、不变的物质或者精神,它怎么能够产生下一个物质、下一个精神?它一定要灭了以后,才能产生下一个物质;它灭了以后就空了,那怎么产生呢?它不灭,它就不动,不动怎么产生啊?下一个怎么出来呢?
有一种游戏,有个点可以不停地冒出很多东西来,而且那个点始终在那里,为什么会这样?那是因为有电的原因。而一个独立、唯一的东西,是不变的,本来就不能产生下一个东西。现在假设它变了,产生下一个东西,那么它一变了,就消失了(要消失了以后,才能产生下一个东西);如果不消失的话,就说明它没变,没变是不能产生下一个东西的,也就不会有果的,或者是它根本就没有办法变成其它的事物,因为是独立、唯一、不变的东西。
如果它不灭,就变不成下一个东西;如果它灭了,也没办法变成下一个东西,总不能说灭了,由空来产生它。那能不能说灭到一半产生它呢?这是不可能的,灭到一半,它就不是最小的微尘了。所以,就算有了这么一个东西,它也没办法产生下一个,精神也一样。
我现在讲这些因,并没有照着书上那么讲,是随口而讲的。这个叫破有无生因,若是有独立、唯一、不变的事物,它就不会有任何的果实出来。第一个它找不到来源,第二个它找不到果实。事实上,我们现在看到那么多的事物存在,而且在不停地变化,那怎么可能由一个独立、唯一、不变的东西生成呢?独立、唯一、不变就没办法生成下一个,因为它是不变的。
就算物质是组合而成的,那依靠什么力量来组合呢?小乘说:那个力量叫做业力,业力是精神,所以小乘的世界观在一定程度上是成立的,由精神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执着形成了人我,依靠业力把这些物质组成了世界。
认为微尘和精神都是独立、唯一、不变的,那怎么产生下一个物质和精神呢?没办法产生,但现在物质就是如此存在着,并且在变化,所以跟现量是冲突的,不可能有这样的东西,这叫破有无生因。有没有办法把这个说法破坏掉呢?你来破试试看?
肯定破坏不了,你一破,应成派观点就来了,会说你那些理由都不成立,你那些理由是矛盾的,叫做“汇集相违应成因”。你说的那些理由,其实就是我们所争议的结论,你把结论当理由用,叫做“能立等同所立应成因”。你提出的一些论据,其实跟前面说的论据是一样的意思,没有新的论据,叫做“根据相同应成因”。这是应成派的一些因,我们暂且不谈应成派,只说中观的共同五大因。
四句生因
从因果的先后来看,一个独立、唯一、不变的事物的因找不到,果也没办法诞生。还有,因果同时也不行,一个独立、唯一、不变的事物,由于它独立、唯一、不变,它不能产生很多事物的,一个事物产生很多事物怎么可能呢?因为它不变,它要变了才能产生很多事物,如果它一变,就说明它不是最小的微尘了。你们想想是不是这样的?
虽然现实中,一颗谷子种下去可以产生好多谷子,那是因为加入了土壤、阳光、水份,你把一颗独立、唯一、不变的谷子放到一个箱子里面,让它独立长出好多谷子,这是不可能的,没有这样的事。那舍利子呢? 也不行的,如果认为舍利子是什么都不需要而自己长出来,说老实话,任何一个学好中观的人会直接说你是邪见,只是舍利子在长的时候依靠我们看不见的暗能量(我用了“暗能量”这个词,也可以换成佛教术语叫“殊胜的加持”)在起作用。以上是一个无法产生很多个。
一个生一个的自生也不行;多个独立、唯一、不变的基本粒子,也没办法组成另外一个东西,因为没有力。既然说它是基本粒子,就不能说它有力,力到底是什么?是希格斯玻色子?如果力也成立,那就对不起,就成了缘起生。既然它是最基本的、独立、唯一、不变的东西,它就没办法多个捏合成一个,所以多不能生一;多也不能生多,因为独立、唯一、不变的东西不是组合而成的东西。所以,世界上不能有独立、唯一、不变的事物。
有人说:“一颗谷子可以生很多谷子,很多东西可以捏成一个东西。”这全都是因为缘起生。每一个事物的本质就是空性的,才可以成为各种各样不同的事物,虽然有规律,但却可以千变万化,所以说:“万法若有一成实,诸所知成永不现,万法无一成实故,无边所知了分明。”以上是讲的因果同时生,破四句生因。
如果说依靠力来进行组合,就多了其他的东西,比如将很多微尘通过力压成一个微尘,那就说明很多微尘已经变,表明是缘起生,比如释迦牟尼成佛后,四龙王供养了四个钵,他担心只接收其中一个钵,其他三个龙王不服,就把四个钵压成一个,这就是因为钵也是空性的。正因为事物是空性的,才会有神通之事出现。
离一多因
还有一个因,不是从因、果上去看,而是从本体去看。不管是精神还是物质,当体有没有最基本的粒子或最基本的时间?经常说的分下去,就是所谓的离一多因。离一多因就是任何事物连一都不是,本体上找不到独立、唯一、不变的物体。比如一个分子可以分成二分之一,再一直分下去,分不分得完的问题。
佛学里面有个最精彩的说法,认为想象中的东西分不完,实际上是可以分完的。原因非常简单,如果分不完,我拿一个大金球和小金球,组成小金球是分不完的粒子,说明组成它的粒子是无穷多,组成大金球也叫无穷多,两个都是无穷多就成了相等。那我用我的小金球换你的大金球,你干吗?你不干的!所以,无穷多只是个想象的东西,并没有这样的无穷多,一定会被分完。只有分得完才合理,分不完是不合理的,这叫做离一多因。
它没有实质,什么样子都可以;它有实质,那真不行。一有实质就会有形体,就有东南西北;一有东南西北又会被分。如果真分不完,我们连手都不能摸到,因为距离会二分之一,分、分、分,永远分不完,那怎么牵到你的手一起去看流星啊?不行的,电视剧怎么演啊?明星怎么红啊?所以,这是不行的,一定会被分完,叫离一多因。
精神也会被分完,因为精神有刹那,刹那也分、分、分,如果分不完,精神就一直停在那里,就没有下一念,那我们全都一下止住了(“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能说话,不能动”,这是小时候玩的一个游戏。但这个游戏也只是样子不动而已,精神还在动的),精神不动怎么行呢?即是入非想非非想定,最后还是要动。如果精神不动,世界就不动,因为精神不动,认知体就不动,认知对境也不动。因为认知体一定靠认知来认知(听得懂这些车轱辘话吗?平常没听我讲课的人,现在肯定想死的心都有了,没这么严重,你们不会有想死的心,只会说“讲什么啊?换个人讲、换个人听!”你这样的话,会搞得我有想死的心),这个叫离一多因,就是找不到实有的本体。
大缘起因
大家想一想,世界有没有精神找不到的物体啊?你说:“有呀!猎户座的贝塔阿尔法星。”——那是你想的,是用意识去找的。如果六根都不起作用,就不会有事物了。你说:“别人看到了。”——那是别人的精神去找的。如果说世上有所有的众生都没有发现的事物,那用什么证明它存在?所有的事物一定依靠你的精神找到它,或者是别人的精神找到它而存在,这个因就叫大缘起因。
事物的成立一定依靠能所二元对立,刚才说的是能所的二元对立,离一多因是说事物一定要靠所境的二元对立,一个事物一定要左右合在一起,才有形状的,所以上下六方全是空,这就是所境的多元对立或二元对立。能境依靠认知而成立,也可以叫明知因。以上就是五个分析的方式,很好理解。虽然没照书上讲,基本上都能搞清楚。
事实上,我们是没办法发现一个不动的东西,如果我们认知力发现一个不动的东西,那我们的认识就不动了;认知不动,诸所之城永不现 ,再也看不到任何东西、听不到任何东西。这些道理非常简单,但要拼命思考它。肯定会有想不通的地方,想通了,中观的观点就建立了,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独立、唯一、不变的事物。没有这样的实有物,所有的现象全都是像梦一样的幻像,这就是所谓的中观。佛教的哲学,所有的现象都是幻像,整个佛法讲的就是这个。
有人会问:“任何事物既然没有实执,什么都没有,怎么会有幻像呢?”如果连幻像都没有,这就纯粹违背现量,明明听见了我在说话,所有的幻像都还在,它一定有其根源,是上帝造的吗?是物质造的吗?物质的实有已经被否认了,上帝的实有也被否定了。
上帝是怎么造世界的呢?上帝如果是实有的东西,就造不了世界,没办法产生下一个东西,因为独立、唯一、不变;如果不是独立、唯一、不变,它就是缘起物,它能造世界,我还能造杯子呢!上帝造大的,我造小的,差不多嘛。它是缘起物,我也是缘起物,他也会坏,我也会坏,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别,只不过我活一百岁,他活一万岁,他造世界,我造杯子。就算有他,也是缘起物,就成了帝释天、大梵天,不究竟的神,所以,独立、唯一、不变的神是没有的。
独立、唯一、不变的神就造不出我们,因为有无生因(真不怕你们反驳,我还有很多观点,会驳得你们无话可说)。既然都没有实质,那到底怎么来的?认知体——光明(光明并不是电灯泡的光、太阳的光、萤火虫的光,心的精神特点就是认知、明或者叫觉性。)
我们区别于物品的唯一特质是精神,因为物质是没有能动性的。常说人有主观能动性,什么是主观能动性?唯物主义说是物质的有机运动,实际上是精神体产生了这些现象。有个最显著的精神现象可以证明,就是梦,在梦中能梦到很多东西,但醒来以后完全不成立。我们现在也是一样,精神能够产生很多东西,这些东西虽然时时刻刻在变化,变化的形状、规律性上有相似性,前一秒钟和下一秒钟的杯子差不多,去年的你和今年的你多多少少有一些相似。虽然前一刹那和后一刹那都不一样,表面上还差不多,精神上也在逐渐变化。如果说“我一下就顿悟了”,但顿悟前做了很多加行,这些也在变嘛。所以都在变,而每一刹那在变化,就是无常;无常到随起随灭,生灭同时,就是空性。
精神实实在在的、当下的、清清澈澈的知道一切都在变化。那产生变化的根本是什么呢?虽然找不到它,但我们是用什么去证明“找不到它”呢?就算你开悟了,也总有一个东西明白你开悟了,否则你怎么知道自己开悟了?那个就是所谓的光明,虽然光明找不到,但是不能说它没有。你说自己开悟了,不是别人说你开悟了,一定是自证——二证取上者,这就是所谓的光明。
一定会有人问:“光明从哪里来?”它就是上帝,本来就这样子;它就是物质,本来就这样子——如果是这样,它到底从哪里来?无所来、无所去,无所住,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生不灭、不常不断、本来具足,都是话来的。要是找到它,它就是上帝,或者是物质或者是能量,但根本找不到,它也是空性的,不是实有的东西,它能变化,同时它又永远不变。因为空性,它就不来;非因果,不去。它不是一个东西,被离一多因分完了。它也没有什么后果,本来就是解脱的。它没有时间,是不变化的东西,就叫做无始——没有开始,也没有结尾,即经常说的“当下”。
为什么是当下?因为现在能够发现所有的变化,那你能发现精神实体变吗?如果精神实体能变,你就发现不了。只有一种现象,让你误认为你发现这个东西会变化——睡着了,或者昏死了。实际上,睡着了或者昏死了,如果没有精神实体的话,就再也醒不过来。实际上不是的,所以昏睡以后你醒来了,那个还在,不会断灭,只是被蒙蔽了。
这又牵扯一个大昏死——死亡,会不会灭呢?我们一定要去发现光明是能够超越生死的,那就要明白到底是什么在生死?会发现生死是一种幻像。你身体坏了,脉络不再行动,认知力处于昏厥状态,当你发现一个东西,连这些都能够超越的时候,那就叫超越生死,禅宗可以走到这一步,大圆满也可以走到这一步。
本性光明没有开始,就叫做无始,所以刚才的问题就不成立了。如果进入完全没有分别的状态(不是阿赖耶识),同时那种清晰力又始终在(所有的现象都灭绝了,那种清晰的了知它始终在),那它不是本体还是什么?非想象的,想象的不行。
既然你说所有的东西都灭绝了,但还说我屁股痒,那就不对了,你屁股痒还在嘛。入了法性定以后,法性赤裸裸现出来,会知道这个东西是没时间的,也不会结束,也不会变化,它不变化的原因是因为空性,而不是实有的不变化。空性是什么?可以变化而永远不变,找不到实体,它可以经无明而分裂。
如果我们要体会什么是世界的开始,就要进入法性定,然后从法性定出来,就知道世界是怎么开始的,一瞬间什么都有了。当然,阿赖耶识里面埋了很多种子,那些乱七八糟的现象,就是无本质光明的各种各样的变体,这些变体一定需要一个认知主体和所认知的现象——这个认知主体就是人我执造成的假象、假认知。你以为你是用眼睛在看东西吗?眼睛只是帮助你显现摄像的一个工具,你是用光明在看东西吗?你以为是身体被打吗?不是,身体只是让你的心感到痛的一个帮忙,不信的话,一针麻药打进去,你就感觉不到痛了,因为帮忙的身体和神经被麻醉了,那什么在感受?
所以,有个东西在发现所有的变化,但是那个东西永远不变。在《楞严经》里,佛陀跟波斯匿王说:你十八岁过了这条河,现在你六十多岁头发都白了还在过这条河,河在变化,但你见到这个河变化的见精(见的根本叫见精)却没变。波斯匿王说:“是的。”突出这种根本的认知力(我说“认知”这个词都是错了,他是非认知力,或者显现力、认知力都是它),叫做他空中观。突出所有的现象,包括心的现象,完全没有实质,就是自空中观。两个中观揉到一起,就是大圆满。这些都是可以实现的。
请问为什么昏厥或麻醉时没有知觉?因为那时心去昏厥去了,就像疼痛占据了主要一样,而这时候是昏厥。但根本的觉知力始终都在,只是被昏厥或眠心所占据了。所以,眠在唯识里面叫做心所,心所就是心的运动方式,这个运动方式占了主要,暂时就不觉知了。那怎么证明有眠心所呢?开悟了的人,可以看着自己睡觉,而且根本认知力还在,这个时候他就知道眠是一种心所。认识眠心所,一定要修行很好的人才行,而凡夫的认知力很差。
还有一种不一定要修得很好,那就是知梦,知道自己在做梦,就已经知道自己在睡觉了。我们这个团体有很多人都能知梦,睡觉时候眠心所在,同时也知道自己在做梦,睡觉的时候知还在。有人说:“我还没有知过梦。”——那是你笨嘛,畜生也不知道梦的,如果不修行,真的连禽兽都不如。
光明是怎么会运作成轮回呢?如前所说,光明本身就有认知能力。如果认知能力不明白自身,那认知能力就会到处认,把自己认成了所境,轮回就开始了。
《楞严经》说: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觉非所明”,本觉不是我们能够找得到的东西,不是所明(所明就是对境的意思); “因明立所”,这个觉又有能觉和所觉的能力,它又不知道自己,就到处觉,也就是因为明的能力建立了所,自己看自己;“所既妄立”,二元对立了,觉得自己能认;“生汝妄能”,就有了人我执了,时候就开始执着人我了。(“妄能”叫识,本觉是非识的,是一种智,是一种认知能力。这种能力不认识自己的时候,就带有无明。无明不是一种东西,不认识就叫做无明。)
然后它把自己认为是对境,就是分裂,这个认知里面就有事物出现,即所谓的心识。我们修行就要转识成智,把这个分裂回到本觉里面去,本觉有自明的能力,这种自明就叫做开悟。
“无同异中,炽然成异”,本来没有同跟异(两个东西在一起相似是同,两个东西不一样是异,能和所是一样的),能跟所没有区别的,由于一妄能(能认),就把能认当成是“我”,所认当成是“境”,这种力量越来越深,就叫做炽然成异,分别犹如烈火一般熊熊燃烧。
这种不停的运行方式,越来越多,认的能力和认的所境会形成新的趋向性(各种各样的势力),这些势力不断堆积凝结,硬一点的东西,就成了大地;稍微软一点的东西,就成了液体;再稀薄一点的东西,就成了空气。心本身凝聚本来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你要去发现那个明觉,由于它没有实体,可大可小,这个就是虚空。
心性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所以心性里面就出现各种各样的世界,硬的为土,软的为水,稀薄的为空气。不停地运动就会有温度,地水火风就出现了;然后出现各种各样的六道、身体;我们的认知力一定要靠身体来发挥作用,六道各种各样的身体就出来了,世界就这么来的。
关键你站在本觉的立场上去看这些东西,从来都没有出现过,所以你要问他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没法有开始,也不会有结束,因为这些东西没有出现过。只有我们有见断思维的人,站在个体的立场上,才会有所谓的开始和未来,但是在一个没有时间变化的本觉力量上,完全都是当下。佛陀处在他的境界里面,看到一个人就知道他什么时候成佛,他就会知道你未来的任何情况,因为在他那里永远都只有当下。
我们为什么不知道明天呢?因为我们的明觉只限于六根,我们不知道变化会怎么样,不能处在明觉上去看问题,我们只能出现在明觉的二元分裂的情况下去看问题,我们的明觉被我们的六根所限,这就是轮回。幸好我们还是人的六根,要是变成了畜生的六根,那你可能是哈士奇;再厉害一点可能变成饿鬼,你的认知里面只有痛苦,只有饥饿;再厉害一点就是地狱了;你也可以变成天人,他的明知能力可能厉害一点,知道前后多少多少劫,但是,他也没有办法圆满的知道所有的生命的任何一个细节。为什么佛能呢?因为佛就是这些细节,他当然知道。
《楞严经》里面讲:“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这就是世界成立的所有解释,就是这几句话,《楞严经》里面一下就把它说清楚了,所以佛教的哲学真的不好搞,一句话有好多内容。
“觉海性澄圆”,为什么叫“海”呢?因为这个东西无大无小、无左无右,本性真的是清净光明;“澄”清澈;“圆”遍照一切,什么都知道,所以“性澄圆”。“圆澄觉元妙”,各种各样的作用非常奇妙。“元明照生所”,元明的认知能力,指最原始的那觉,即刚才说的,把自己认成了所境,叫“照生所”。“所立照性亡”,所依立起来,圆妙的照性就亡了(照的本性就忘失了),我们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了,忘记了是自己照自己。
你一定会问:“那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没有开始的,一上来就是无明,如果一上来没有无明,后来才有了无明,意思就是我们修成了佛,最后还要轮回成众生,那是不可能的,那不是一个东西,整个世界就是这个东西,哪天认识了自己就成了佛;不认识自己,各种各样的世界就在扯啊扯啊扯,那就是轮回。在本觉那里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本觉,啥都没有——“我大圆满瑜伽士,彻证诸法就那个”,“那个”指觉性。
“迷妄有虚空”,迷妄就会有虚空。为什么?因为本觉本来就是虚空,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无大无小,当然是虚空了。“依空立世界”,依空就显现世界。“想澄成国土”,各种各样的照、立、分别,无同存异等等之类的能所运转,时间太长了,一生都可以在头上修出角来,这里就不知道用了多少生才有了国土,而且还会有很多的共业。我们努力一起来修,可以共同拿一个东西来观修(可以把我们的脚观在一起,连体婴就这样出来的,当然他们不是观修,是一种业力造成的)。
“知觉乃众生”,如前所说,认知本来不是众生,但我们误认为能认的这一坨是“我”,而且这种习气不停地轮转,身体不停地换,能认的能力不停去找身体。找到了身体就叫“正报”,这个身体所依附的世界叫“依报”,找到人还好一点,找到头猪就麻烦了。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空跟那个大觉相比,,就像海里面的一个泡沫。德山禅师也这样说:“虚空在我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有漏就是不断地变化败坏的国土,都是从本觉里面生的。“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空就是一种事物的本质,事物没了,空也没了,空生大觉中,连这个空(这个“空”, 不是指空性)都会消灭,更何况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有?
所以,只要回到本质去,我们就会遍智,就会知道无边无际的众生是怎么回事,也会知道,今天的你实际上是误会。误会个人,还不错,要是误会个蚊子,佛就成了蚊子。误会成了你,佛就成了你,只是中间有个误会,就多了一个“误会”。所以,一念迷,就误会了,你是凡夫;一念觉,误会消失了,你是佛、天人师、本觉,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这就是佛教哲学,刚讲了一半。师兄们,听懂了吗?意思是可以听懂,真懂就牛了。但概念上基本上可以懂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回答了,问未来、过去、开始、结束、空间、时间等问题,回答起来应该没问题。
佛教哲学还是有点精彩,完美的解释了世界是怎么回事,明天讲要怎么去证明,因为它不是空洞的哲学,是可以做的。
今天的交流到此结束,现在回向。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佛教属于常见的世界观的三个分类吗?
- 佛法与东西方哲学第03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