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清晰、健忘等等精神状态,被现代人称为“脑雾”,而学习佛教的世界观和修行、实践佛法能使人的头脑变清晰,并且修习禅定更可以让人专注,心智清晰、意志坚定。可以说学佛是解决脑雾的最好的方法。——编者按
佛教的理论和实践能够提高人的各种能力,因为佛教的世界观能够让人头脑清晰。为什么呢?因为就算我们去学其他的哲学,头脑也不一定会清晰,可能在某一个专业水平上做到头脑清晰,但运用到人际上就不一定可以了。在专业能力上,学佛的人头脑也会清晰很多,因为佛教世界观包容其他的世界观,它站在高处,维度更高一些,看别人就会看得很清楚。
学了佛教理论之后,再去看那些西方哲学,会觉得非常简单;但是,学了西方哲学之后,再去看佛教,就不一定会清楚,因为维度不同。西方哲学主要是思维层面,根本就走不到禅定、内观的层面,在这方面很弱。其他的东方哲学包括印度哲学、中国道家等等,他们也有内观的层面,但程度不如佛教高。当你处在更全面、维度更高的认知层面,去看维度比较低、认知层面比较低的哲学和认知方法,你当然能了解他,他却很难了解你。
如果一个人佛法学得很好,再去学数学会很容易,一看微积分就知道它的毛病在哪里,学习佛法会让一个人的头脑特别清晰、逻辑特别顺达。特别是学完因明以后,你会发现人为什么在狡辩,用佛教因明或中观的理论去分析,会发现很多科学的理论的自相矛盾之处。但这比较深、比较细微,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去了解。
举例来说明:康德的二律背反,两个对的定律是冲突的,比如时间有没有尽头?如果认为时间没有来源、没有尽头,是无始的话就走不到今天,因为时间无穷远嘛,既然无穷远,那怎么来到现在呢?所以,时间没有尽头是不对的;如果时间有尽头,可以来到今天,也就说明时间的来源有开始,如果时间有开始,那开始的前面又是什么呢?开始的前面就没有时间了吗?这也说不通。
这样时间有开始和没开始这两个定律就冲突了,称为“二律背反”,而康德完全解释不了这是什么原因。但拿到佛教里面来解释,简直太简单了,一个“无始”全部搞定,它即是开头又是结尾——它可以有开头,也可以有结尾,就是当下!它可以有开头,念头一出来就开头了,念头一息灭就结尾了,开头结尾这二律背反,用“当下”全部给你解释完。
你们会认为这种说法很简单,似乎很赖皮,实际上就是这么简单,而且还可以证实。当你证入当下,就会发现那个东西是无量的,无量就是没办法衡量的。没办法衡量的时候,它就可以无始,可以是开头,也可以是结尾,同时又可以没有开头没有结尾,我们的本性就这样的。
佛教的理论和实践非常完美,维度也很高,(比如学习因明等理论)可以让人很清晰。
但是有很多学逻辑的、学因明的人学得二不跨五,拿来实际运用的时候却用不了,最后成了一个干巴巴的理论。这个干巴巴的理论就像背在身上的书包,背了很多的书,如同千钧重负,拿到生活中具体运用时,书包不但不能拿来用,反而成为累赘。这就是没学好的缘故,学好的不用背书包,知识全在头脑里面马上可以运用。但很多人学得二不跨五,不能怪因明或者中观等理论不好,学好了以后,这个人的头脑会非常清晰。世界观以及逻辑清晰会使我们内在的思维能力、感受能力非常强大,这对提升专业能力有帮助吧?很多人可能体会不到,说明你真的没有深入佛法。
当然,这也有个悖论,如果你很深入去闻思佛法,修行做得很好,而且能够学以致用,慢慢地,你会放弃世间法,这是“可怕”的地方。你想通过佛教来加深自己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然后你去学习,学好了以后,你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确实提高了,结果对世间法不感兴趣了。当然,这就是佛陀以及菩萨们希望达到的目的,所以那是个“坑”,他鼓励你去挖坑,然后把自我埋了;自我都埋了,事业自然就没有了,你的事业就变成佛教事业,没有了个人事业。
不管怎么样,我们去学习佛教的理论和见解,真的能够有助于人的头脑更加清晰。
——摘录并整理自《坛经第十九课——佛教与生活(上)》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空掉色蕴的办法
- 少了这个要点,你的修行就如沙中建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