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象菩萨、白香象菩萨。
什注说,有一种青香象,身出香风,菩萨身香风亦如此。白香象在香象中“具香最胜”,大士身香亦如是也。
涅槃经有象、马、兔三兽渡河的故事,兔浮外面,马在水中,象一探到底,在此兔比着声闻人所证的法最浅;马喻缘觉所证的法较声闻深,但比不上菩萨直探底源,所以象喻菩萨。诸象中以香象最胜,而白香象又殊胜。本经就有佳句说:“尤象蹴踏,非驴所能”的句子,正可以做这两位菩萨的佐证。
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
什注说,“始终不退”是名常精进。“不暂废”就是不休息。
吉藏义疏说,第一个菩萨的名号从得益处而受称呼,第二个菩萨因离过患以为名。
菩萨上求佛道,下化有情,勇猛精进,不休不息。不休息,新译作不舍善轭,轭,是车辕,意思是菩萨弘扬佛法教化有情如马牛肩负重轭,不敢有疲厌之想,而不以为苦。如沩仰宗的沩山禅师,曾发愿作水牯牛,为大众服役。
妙生菩萨、华严菩萨。
吉藏义疏说,“生时有妙瑞”而得名;“以三昧力,能现众华,遍满虚空,大庄严也,”得名。
无生而生,生而无生,虽度尽众生,而实无众生可度,故名妙生。以万行因华,庄严法报二身,故名华严。
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
什注说,世间有危难,称其名号自归,菩萨观其音声,即得解脱。又叫观世念,亦名观自在。得大势菩萨有大力势,以大神力飞到十方,所到国土,“六反震动,恶趣休息”。
吉藏义疏则详明说,观世音菩萨有四种名号:一、观众生口业,令得解脱,名观世音;二、观身业,名观世身;三、观意业,名观世意;四、名观自在,总鉴三业。
前者是从因证耳根圆通法门,能“寻声救苦度群迷”得名,后者是从“我投足之处,震动三千大千,及魔宫殿,故名得大势”而得名;弥陀、观音、大势至合称西方三圣。
梵网菩萨、宝杖菩萨、无胜菩萨、严土菩萨。
什注说,梵,四梵行;网,言其多。或物宝或法宝以为杖,故名宝杖。无胜、严土,净国土义。
吉藏义疏说:“凭杖法宝,故云宝杖。”其余三释与什注相同。
梵网即梵王的网,是二禅天的天主。梵,是净的意思。杖是有荷担和扶持的意思,菩萨能扶持众生,荷担如来家业。无胜,是说世间没有更比他殊胜的意思。以无量福智,庄严佛土,得名严土。
金髻菩萨、珠髻菩萨。
金、珠,是装饰品;髻,是将发高高盘起在头上发髻。比喻菩萨以种种功德法财庄严其身。
弥勒菩萨,
什注说,弥勒是其姓氏,名字叫阿逸多,南天竺婆罗门之子。
吉藏义疏说,汉译为“慈”,是他的姓,字,阿逸多,南天竺婆罗门子。弥勒生来不喜食肉,《心地观经》中说:弥勒菩萨法王子,最初发心不食肉,是故得名为慈氏。现居于六欲天中的兜率内院,居位补处,是当来下生继释迦牟尼佛位的未来佛。
有关他应化示迹的传闻很多,以浙江奉化,原名契此,俗称布袋和尚的传闻最为典型。有儿歌曰:低头睹破水中天,摄住六根向福田;世人只知进为贵,退步原来是向前。传说这是插秧时他吟唱的儿歌。
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
吉藏义疏说,文殊师利,汉译“妙德”。什注说,各位菩萨名号从小到大列出,所以,弥勒、文殊在后。又,他二人在北方世界为大,其余地方世界为小,也应该在后。吉藏则说,三万二千菩萨不可能一一陈述其功德法门,“故以二摄之”。弥勒菩萨此土大士,文殊他方菩萨。又弥勒当成正觉,文殊以曾作佛。又,弥勒受于佛位,文殊不受佛位,故曰王子。“以此三双,总收一切”。
妙吉祥、妙首、妙智都是文殊师利的称号。佛是法中之王,菩萨是真佛子,能荷担如来家业,故称做法王子。他在众菩萨中说法如狮子吼,智慧最为殊胜,所以从列出称名的结构来看,有总称前面诸多菩萨的意思。
如是等三万二千人。
上面列出五十二位菩萨的弘名,到此结成三万二千这个大数,以表不再一一叹颂其功。以上列诸弘名显扬云集法会的五十二位菩萨和三万二千圣众,以下列述到会的外护众。圣众有两类:一、声闻众;二、菩萨众。外护众也有二类;一、八部众;二、四部众。
经文:
复有万梵天王尸弃等,从余四天下,来诣(yì)佛所而听法。复有万二千天帝,亦从余四天下,来在会坐;并余大威力诸天龙神、夜叉、乾(qián)闼(tà)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qié)等,悉来会坐。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俱来会坐。彼时佛与无量百千之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譬如须弥山王显于大海,安处众宝师子之座,蔽(bì)于一切诸来大众。
一、八部众:
复有万梵天王尸弃等,从余四天下,来诣佛所,而为听法。复有万二千天帝,亦从余四天下,来在会中。
什注说,尸弃是梵王名,汉译顶髻。从余四天下来“举其其余从四天下来者”。天有两种:一、地天;二、虚空天。帝释处须弥顶,即是地天,又为地主,“举释则地天斯摄”,“举梵王则虚空天尽摄”……所有众生宗事梵天,“所宗尚来,则知余人必至。”
吉藏义疏说,尸弃译为顶髻,又翻为火,其顶有炎如火,炎在顶如髻,义既兼两,故译人互翻。又说,梵是色界之首,释是欲有之初,等等。这是说明梵王和帝释等天龙八部众同来听法。尸弃,如上引文所说,译作顶髻,因为他头顶有螺旋式的发髻。四天下,即东西南北四大部洲,一佛土有百亿四天下,每一四天下,各有帝释梵王。这些梵王帝释都是从他方世界四天下来的。
并余大威力诸天,龙神、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候罗伽等、悉来会坐。
什注说,龙有二种:一、地龙;二、虚空龙;神,神受善恶杂报,似人天而非人天;夜叉,汉译贵人,又叫轻捷,有三种:一、在地;二、在虚空;三、天夜叉。乾达婆,天乐神,处地上宝山中,天欲作乐时此神体上有相出现,然后上天。阿修罗,汉译不饮酒;此神男丑女端正,有大威力与天争斗。迦楼罗,金翅鸟,肇注说是金翅神鸟。紧那罗,就是人非人,其形状似人,而头上有一角。摩候罗伽,大蟒神。以上八部都有大神力能自变形,到会听法。
这里所列出注释的正好是八部众:一、天众,即诸天。二、龙神众。三、夜叉众。四、乾达婆,译作“寻香”、“嗅香”、“香阴”等,是天乐神,不从事生产劳作,有“闻香来舞,作乐乞食”的意思。五、阿修罗,如佛地论所谓“行多捩作,无天实行”,好饮酒,终日争斗,有胎、卵、湿、化四生。六,迦楼罗,即大鹏金翅神鸟。七、紧那罗,头上有角,似人而实非人,能唱歌咏,奉侍诸天。八、摩候罗伽,就是大蟒神。以上天龙八部不但到会听佛说法,而且也护持佛法。这些也叫幽冥众。
二、四部众:
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俱来会坐。
这是佛的四众弟子,前两众是出家住持佛法的,以大乘精神来说,是“外现声闻相,内秘菩萨行”的,一方面对内要修证佛法,一方面对外要弘扬住持佛法,所以责任重大。后两众是在家众,以拥护佛法为己任。尼,是女的意思,就是出家的女众。
优婆塞译作“近事男”,或“清信士”,通常叫男居士;优婆夷,译作“近事女”或“清信女”,通常把受了三皈五戒的叫女居士。
彼时,佛与无量百千之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譬如须弥山王,显于大海,安处众宝师子之座,蔽于一切诸来大众。
肇注说,须弥山是天帝释所住的地方,也叫金刚山,汉译妙高山,在大海中央,出水高三百三十六万里,如来处四部之中,“威相超绝,光蔽大众”就象金刚山映现在大海之中。
佛在没有说经以前,已在无量大众的恭敬围绕之中,坐在狮子宝坐上,好像须弥山王安住在大海中一样自在。且以福智光明蒙覆在座大众,正如疏赞所谓。“佛居于四众,映蔽群坐,若帝释临天,梵王处定。”从凡圣云集可以看出,下大法雨的帷幕已经降临了。此以上由六成就、宣扬菩萨道德,云集圣凡大众完成本经的通序。
【此文稿为初打内容,未经仔细校对,强烈建议结合音频阅读】
我们这次的两个禅七今天终于要结束了,弹指一挥间,时光很快,两个礼拜过去了,你们都成就了,有这事儿吗?你可以回答我说:“本来成就。”两个礼拜过去了,打不打得出什么结果来,因人而异。一般来讲,不会有太大的结果。虽然有“一七等三年”这样的法说,两个礼拜等于打了六年,哈哈哈。如果我们上学,普通的研究生都得到了。但是大部分的人要成就,不是那么容易的。原因是什么呢?就像一个大胖子,你平常不锻炼,猛烈地饿两个礼拜,你就想饿得又健康又瘦,那是不行的,会饿死的。而且不会有什么效果的,一吃饭又恢复了。
我们的修行也是这样的,如果你平常不长期地去消磨自己的习气,不去大量地闻思,想这样急功近利地两个礼拜就成就,心里想:“打两个禅七马上成就,一七等三年,两个禅七就是六年,大圆满说闭关六个月就可以大成就,难道我六年还不能成就吗?”这些说法大家要慎重思考。当然,并不是说这些说法是乱说的,比如法王老人家说六个月可以成就,他指的是一些开悟了的人。开悟了的人悟后起修,如果根器好,六个月可以成就,根器差一点,你还得搞十二年。但是,六个月和十二年,如果真的是悟透了的人,说老实话,对他来说真的没有太大区别,不是很费力。最关键的是前面你悟得透吗?这个才重要。
悟不悟得透,大家觉得悟透了就是要接受一个窍诀、几个窍诀,或者一群窍诀,然后迅速地就成就了。不是这样的,如果仅仅靠几个窍诀就成就了,那成就的人就多了。而是要这个人很投入,长期去闻思修。就如观世音菩萨所说,“依闻思修,入三摩地”,要这样去禅修,慢慢地消除自己的习气、观察自己的心。然后慢慢地让自己的认知力得以改变,得以加强。最后摆脱轮回的认知方法,获得开悟。然后再去修行,悟后起修,获取解脱。
前面的过程有时候是相当长的,你问有多长呢?不知道有多长。比如六祖,可能真的只需要两个七,甚至两个七都不要,两分钟都有可能。但是,像我们这样的人,就不知道是什么祖了,弄得不好都是些二世祖,那就很难,非常麻烦,你可能要搞好久。为什么呢?你一边在学佛,一边其实在玩世俗。并不是说你就不是修行人,你也是,但同时你也是世俗人。所以那个心一会儿加佛法的甘露,一会儿又加粪进去。
你好好想想嘛,是这样的,一滴粪绝对会把一瓶水整脏,但一杯干净的水没办法把半杯粪水弄干净,污染容易,清净难。原因是什么呢?污染是邪气,非常容易,大家都喜欢去,而且还可以为它找许多堂皇的理由,这就会搞得非常非常麻烦,进两步退三步。好像你又在修行,但实际上得不到多少改变。而且有时污染的成分会越搞越高级。以前是“老子就是坏蛋”,普通人不修行的时候,他也知道自己是坏蛋。但修行人有时会说:“我是修行人,我很伟大,我懂因果,我怎么怎么样。”这些执著比那些不修行的人的执著更可怕。
假如轮回是手铐,普通人的手铐是劣质手铐,而你戴的全是金手铐,甚至是金刚手铐(金刚地狱),所以就更麻烦。你说你靠两个七就能成就?有时别这么去想。当然,我们也有“一七等三年”的说法。你说:“既然这样,那有什么意思呢?”它有提升的效果。你哗啦哗啦狠狠地修两个礼拜,你可能在感受上会得到一些改变,甚至会产生一些禅定的觉受,或者某些问题在禅修中通了,真的有这样的可能。然后,日积月累,再来个禅七,再日积月累,再来个禅七,这样才有开悟的可能。
我们千万不能够把开悟当成非常容易的事情,或者是把它当成做不到的事情,这是两个极端。当然,这是对大部分人来讲,因为人的根器太复杂、太多了。对有些根器来说,就是很简单的事情,就开个悟嘛,有什么?往回略略一观,搞定!哦,心就是没有实质的,完事了。真的透了以后,安住也知道了,修也知道了,根本就没有什么果,当下就是了。真的会有这样的人,但是这种人万中无一,甚至十万、百万中无一。
我们不能一上来看到这些神奇故事,就像看电视剧一样,女的一看,自己就成了女主角,男的一看,就成了男主角。真的是会代入的,现在的那些影视剧为什么会有大女主电影?因为有很多小女生要看。为什么有些英雄四处无敌,比如张无忌,是个女的都要喜欢他,甚至是个雌的都要喜欢他。为什么啊?因为那些男生要去看。但你读佛经的时候不能只读那些传奇故事,不能这样代入的。你一定要代入你就是普通人,通过踏踏实实的修行,一步步地去做。
当然,也有人说:“这样做,太困难了,算了,我还是去吃我的饭,睡我的觉,读我的博,泡我的妞。”那你去啊,你喜欢轮回谁挡得住你啊?天下所有的事,任何一件事,都可以想办法强迫。但是轮回这件事情,解脱这件事情,真的是没法强迫的。你甚至可以坐在那里,但心不在那里,永远都不行,就是要用心才行。
你说:“谈恋爱不能强迫啊。”可以强迫的,他要是不爱你,先把他捆起来,关在屋子里面,不让他见人,连续十几天,只让他见到你。他没办法,只能爱上你,不然他找不到人了。或者如果是女的不喜欢你,你就把她关在屋子里面,天天只给她见女的,只让她见到你一个男的,她一定喜欢你。古代的皇宫就是这么干的,见得到的男的也就是太监。这些可以强迫,但是修行这件事是没办法强迫的,你要自己的心去才行。
禅七今天就结束了,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没有成就。成就的人举手?我面前的?网上的师兄打个OK之类的,打嘛。但是别乱来哦,真的会被收拾哦。网上打的没成就,没成就不怕的,你回去要修行。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说法,有些人很渲染古代的克期取证,禅七参念佛是谁,很多人成功了。是的,他说的是几千年的事,但用一本书就说完了。你看上去好像很密集,实际上你拉开那个时间是很长的,千万不要被阅读的这些内容欺骗了。
书籍中对时间的说法是很扯淡的,比如,我们有时说:“时光飞逝,日月如梭,岁月如白驹过隙,倏忽即逝。”但实际上人生一百年,倏忽即逝这么短的时间,换成你每天晚上在那里苦苦煎熬,那时候时间短吗?你会想:“为什么时间这么长啊?我晚上醒了以后,旁边三嫂子也不在啊!”这是男的,还好一点。女的就是:“我好孤独啊!”那叫转瞬即逝吗?
所以别去听这些东西,你看到这些书、语言,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慎重思考,并非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反过头来说,成就也是一样的,比如公案里面说听到一句话就大悟或者有省,“冇咁简单”(广东话没这么简单的意思)。所以我们要反复去观察自己。是不是没那么简单,我们就不行呢?不是这样的。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成就者,不管是禅宗还是大圆满的。但是,他们每个人都历经了很多很多磨砺、艰难。
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要经历磨砺和艰难,比如高峰原妙禅师,他一个人在悬崖上闭关,闭到胃生病,吐血了,后世人推断可能是胃穿孔。有很多这样的人,再比如密勒日巴的那些苦行,真的是一般人根本无法想象的苦行,但是他们也有很多人成功。既然他们能成功,我们也能成功,而且我们还有他们所不能比的优势。比如,我们现在要搞教言这些好容易啊,《上师心滴》都可以在淘宝上花钱请。这些东西放在古代,你开玩笑哦。
我们现在把这些公案看得溜溜熟,禅宗各家的开示全部可以集中起来。而且现在的学者们多自觉啊,又勤奋,他们把禅宗各家各派的开示、语录集中起来,甚至一分钱不花在网上都可以下载,全部都可以拿过来,我们有这些优势。而且现在守戒的功德也大。所以,只要方法掌握正确,长期浸淫下去,是能成功的。
而且说老实话,开悟也不是难到像他们说的那样,如铁壁银山,爬也不是,离开也不好,牙啃不进去,头会撞烂。好像说得这么难,其实也不是这样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佛菩萨完全是在调戏我们嘛。既然不行,你就直接说我们这些俗人不行,搞不来这些,只要崇拜就好了,信者得救。何必还搞一些教理,让我们去修行,还说闻思修,入三摩地。你这样来调戏我们这些下层人,什么意思啊?
所以不是的,我们真的是可以的,我们在理论上就认定了我们的本质和佛一样。只要去掉本质上的那些污染就可以,去掉是绝对做得到的,只是你愿不愿意去掉。你说:“建立就做不到吗?”有时候建立就是做不到。比如,你建立“上帝”这样的东西,你怎么做啊?你就是做不到。而去掉是说你本来就是“上帝”,只是你不知道自己是“上帝”,这样大家反而可以做得到。
所以大家要建立这样的信心,不然就会变成两个礼拜过去了,你好像也没有修出什么来,然后信心大失。或者是自己得到一点点感觉,比如,很多人打坐,马上就会有一些禅定或者单空的感受,他就觉得怎么怎么样了。我们不能这样,既不能把这件事看得很容易,也不能觉得我们都不行。
然后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坚持下去。坚持是我们修行人最强大、最根本的一个品质。你整天好啊、坏啊、是啊、非啊,在那里忧愁,不如坚持下去,去闻思、修行,“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做下去,慢慢自然就明白了。
好了,今天是我们的最后一课了,一样地,速度会加快。虽然刚才说了点闲话,但时间也不多,我们把课上完以后要诵一遍《普贤行愿品》,诵完以后就解七,禅七就结束了。今天恰好是星期五,本周周六周日的课我们就停了。其实这件事我心里很不平衡,为什么不在星期一结束禅七呢?然后星期六、星期天我又可以不上课了,哈哈哈,中间有个间隔,一下我可以休息十来天。但今天刚好是星期五,不过还算庆幸,要是刚好是星期天,那真的是太不人道了,哈哈哈哈。
OK,我们不开玩笑了,大家记住,这周星期六和星期天我们休息,下个礼拜的星期六、星期天我们再继续学习。我们在学什么啊?《无量寿经》和《宝性论》。到时候我们再继续学习这两部经典,我年纪大了,记忆力不好,你们要原谅我。但是你们记不得,那就不对了。我记不得,那是很正常的,年纪大了,脑细胞都死了。你活蹦乱跳的,你还记不得,脑细胞拿去干嘛了?肯定不是吃喝嫖赌,就是坑蒙拐骗去了。
网上说:“希望能学《入行论》。”我还想呢,我们这里有师兄马上会讲关于《入行论》这方面的内容。另外,我打个广告,有师兄会推出《中观》的学习。学修一体,希望大家参加,你们要去听关于入行论、修行、禅定这些东西,不要总是来听我讲这些神乎其神、玄乎其玄的东西,要打基础,从基础的听起。
我的手机上经常还有人来问我怎么推理出轮回,这些都是十几年前我们推到烂的问题了。原因是什么呢?他听这些基础的东西太少了,搞得我回答起来都懒心淡肠的,眼睛又不好,看手机看得很恼火。所以说,大家要去听这些很初级的内容,比如入行论、中观的基础知识以及修行、禅定,等堆积到一定的时候,你再来听我讲这些,你才会觉得有意思。
我讲的这些内容,反而你可以当故事来听。但是,有些人修到必要的时候,真的是想来听这些东西,听了以后他真的感觉到:“哇,有用有用!”这样你可以来听,没问题。如果你觉得没用,那你不听就行了。我根本不担心你不来,我绝对不在乎你不来,或者来了多少人,大家会觉得我怎么样等等。我才不会管怎么样!你看我敢这么说,那就是真的不怎么在乎你们来不来。但是,你要在乎你的解脱,你不要总听我说这些玄乎其玄的东西,要去听基础的,你要一步一步地把习惯性的庸俗认知、经常暗设错误前提的那种思维改过来。其实佛法就是教你这些东西。
你不能够一上来就去听这些听起来很好听,但实际上做不到的东西。有人说洗脑和教育的意义之间有很多很多差别,其中有两个差别最重要。洗脑是直接给你结论,不给你过程,上来就说:“啊,最大的奢侈品是生命的觉醒。”但却不告诉你什么是觉醒,或者怎么觉醒,这就叫做洗脑。什么什么是正确的,我们要拥护他,什么什么是错误的,踏翻他,让他一万世不得翻身。就这样直接得结论,至于他为什么是错误的,稀里糊涂乱说。
而教育是由你的所见所闻达成一个集成共许,也就是大家都承认的认知基础,然后一步一步推演,让你有认知和辨识的能力。在认可你的认知能力的情况下,让你找到真理,这样才对。不然你上来就神乎其神,我乃神明,屁股放光,后脑勺也有光,光光相映,你们钱包被我骗得精光。不能这样,这样就叫洗脑。
我现在上来说的这些东西,其实是基于很多基础逻辑和修行的。如果你没有这些基础逻辑和修行,你来听我讲这些东西,也等于被洗脑了。但你还认为你知道了,就会这样。然后你就开始崇拜,但你又做不到,越崇拜你越做不到,这样有什么用呢?(广东话:有咩嗨用啊)。所以,我们一定要去搞基础的东西,慢慢地大家就开始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当你真的走到这一步以后,你就开始真的觉得有意思了。身心就会进去,然后你会彻底地知道佛陀真的是伟大得不得了。要是不解脱的话,那些人真的是可怜得不得了。人的判断标准和价值观全都会变完。你看你们现在判断事物的价值观大量的还是什么?得到一点世俗的利益就不得了:“你看,我昨天供养了佛,这段时间我一下就发财了。”关你什么事啊,说不定你的供养和发财完全是两件事情。
不是说供养不能发财,而是说你这次发财不见得是因为那次供养。有可能你有供养的习性,这是前世供养的结果,你要让佛陀来看才知道。或者让那些非常大的成就者来看:“哇,什么什么劫的时候,你刚好是太监,供养了谁,这世你就没做太监了。”哈哈,我怎么总是举这些例子呢?所以说,其实它没有那么简单,大家不要简单地去看这些东西,特别是把这些复杂的东西简单看是不对的。
因此,我们要从基础开始学起,把这些似是而非想不清楚的东西要想清楚。你看佛教是怎么建立逻辑来诠释这个世界的嘛?佛陀就是干这个的。它和物理学是一样的,物理学也是通过建立它的认知方式来认知这个世界,它建立的基础就是六根。前五根用的是望远镜、显微镜、眼识、耳识等。比如用声音去找这样波、那样波、声呐这些东西,以此扩大前五根的认知能力。
意根就是数学,以及各种实验、公式的推理。数理逻辑和事理逻辑夹杂在一起搞,搞出这样公式、那样公式,比如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麦克斯韦的电磁力公式。还有波尔他们搞的量子力学,近乎于神学的一帮人,稀里哗啦搞,推推推,最后物质一定要跟意识产生关系,好了,唯物主义受到震撼了。就是我们昨天讲的诺贝尔奖,物质第一性遭到了冲击。物理学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认知世界的。我们的认知方式和它不同在什么地方呢?六根再怎么认都等于零,量子力学出来以后,好像走到了底,其实不一定的,到后来还会有量子的奶奶、外婆等等,一直搞下去,永远也搞不完,因为分别无尽头。
佛陀说过,有四种不可思议:物质不可思议、众生业力不可思议、诸佛功德不可思议、佛法的种类不可思议。“物质不可思议”,物质其实是心的一种作用,它是心坚固妄想的一种作用。哇,因为众生无量,所以这种作用也无量,你怎么搞得完啊?我们这个世界的规律是这些,你换个天人,这一套可能完全就不行了,这些物理世界的规律就变了。我们把范围缩小一点,在氧气很足的世界,烧开一杯水要一百度,而到西藏,只要八十度就开了,规律就变了。
所以大家要去学习,看看我们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观察模式来了解这个世界。首先,它也要通过思维,或者利用各种根,连禅定都要利用各种根,比如利用眼根、耳根等等。但它有个最根本的观察方式是什么呢?它会停掉我们的六根去观察世界,这就是我们和物理学的不一样。
因为业力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物理怎么了解都走不到头。而东方哲学就很狡猾,既然走不到头,那去找你的本质就行了。即使你无量无边,但总是有本质的嘛。通过本质一看,本质就是空性,好了,停下来,发现了空性,歇即菩提,不管你是哪个世界,都能了知。由于这样,所以它超越了物理学的一些基本常识。
比如,物理学认为光速是每秒只有三十万公里,结果量子力学出来就把它打破了,因为量子纠缠有可能超过光的速度。但在佛法里面,根本就没有时间性、没有距离,如果是佛,不管是多少光年,别说三十万光年,就是三十亿亿亿.......亿个没头,他也一下就知道了。所以佛法的认知方式就变了,这样的认知方式是不是正确的呢?
什么叫做开悟?开悟就是知道了这些是正确的。他不一定做得到这些东西,但他一定知道这是正确的。就像没有钱的人突然有了钱,他会发现钱能够买东西,但能买的东西很少。开悟的人就像拿到了钱,而没开悟的人经常用伪币到处去买东西,结果什么都买不到。偶尔买到一些,也是别人上了当,但真的东西是买不到的。初初开悟的人力度会非常小,就像我们经常说的“分别敌携犹如沙场童”,烦恼一来就弄翻了。所以初悟和透脱有很大的距离。
好了,我们拉回来继续学习《维摩诘经》,我的速度会很快,因为这些内容其实不是很复杂。我们在讲菩萨的名字,名以表法,现在讲到下面两位菩萨。
香象菩萨、白香象菩萨:
什注说:“有一种青香象,身出香风,菩萨身香风亦如此。白香象在香象中具香最胜,大士身香亦如是也。”
这种青香象在我们这个时代可能没有了,佛陀那个比较清净的时代的有些动物都消失了,比如传说中的凤凰、龙,我们都看不到了。龙是肯定有的,凤凰,有些说法认为就是大鹏金翅鸟。至于是不是,我们也不清楚。而龙肯定是有的,但我们现在完全看不到。因为现在的人福报减低了,很多认知都非常狭隘。几千年前可能人天杂居,那时候看到的有些东西我们都没有了,连物种都在绝,很多都灭绝了。
儒教中传说,最后一只麒麟是孔子看着死的,但这都是传说。还有现在的《山海经》,在抖音上宣传得呼啦呼啦的,它里面有很多奇怪的动物,还记载了一种穿胸人,他们的胸口有个洞,把人抬起来的时候,就用一根木棍从胸口穿过去,然后前后抬着,就像我们坐轿子一样,哈哈哈哈,有很多这样的说法。但是,不管怎么样,香象在那个时候是有的,只是我们现在没有了。
当然,香象是一种比喻,比喻菩萨身上有香。菩萨的香,我们以前讲过的,戒定慧,即戒香、定香、慧香,还有一个证悟的真香。但是不是都闻得到呢?不是的,要具缘,而且要相对善良。比如,一个长期在肉市里面混的屠夫,他闻到肉是香的,而长期不吃肉的人,一走到肉市,甚至吃到肉,都会觉得肉很臭。
菩萨也是一样的,如果你跟他具缘,你也修习同样的东西,而且心地善良,那你也会闻到他的香气。但是,如果是对佛教极其反感,身心很恶躁的人,他也不会闻到香气的。就如当年的释迦牟尼佛,我们说他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那多好看啊。结果当时的一些外道见到他就说:“哎呀,还传说他是觉悟者,其实就是一个具有九种丑相的老比丘。”他会这样去说佛陀。
所以,很多东西的能见和所见是有相关性的,没有一个所谓的客观真理。最近的量子力学就证明了这个。这是很恐怖的,这会掀翻物质的客观性,也就是爱因斯坦的那一套会被掀翻。这是很大单的事,你们不要认为是小事。当然,现在的人还反应不过来。因为一定程度上,这从科学层面否定了物质的客观独立性,那就会马上牵涉到“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然后极有可能就会承认人有前世、后世。
实际上杨振宁已经说过有造物主。大家不要小看杨振宁,他在科学史上比霍金伟大得多。但我们会崇拜霍金,而不崇拜杨振宁。为什么呢?因为他是汉人,特别是他还娶了个年纪小的老婆,所以大家不崇拜他。人真的是很怪的,其实这些东西和他的科学成就完全是两回事,我们的很多东西是很乱的。
《涅槃经》有象、马、兔三兽渡河的故事,兔浮外面,马在水中,象一探到底,在此兔比着声闻人所证的法最浅;马喻缘觉所证的法较声闻深,但比不上菩萨直探底源,所以象喻菩萨。诸象中以香象最胜,而白香象又殊胜。本经就有佳句说:“尤象蹴踏,非驴所能”的句子,正可以做这两位菩萨的佐证。
指菩萨通过自己的修行、德行,呈现出一种祥瑞,有一种让人愉悦的磁场(我们不要说气味)。它用象、马、兔这三个动物来比喻所证的深浅,声闻最浅,连物质的空性都没办法证悟;缘觉稍深一点,但是精神的彻底大空性也没有证悟;菩萨像大象,已证悟所有一切的空性。白香象更厉害,是象中最殊胜的,这种可能就是修大圆满、修禅宗的,也是修净土的。他们可以一探究竟,直探底源,大圆满和禅宗都是说这个,然后可以迅速获得成就,所以是白香象。这是从修证的方法、见地的深浅来用三种动物进行比喻。
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
一个是积善,一个是断恶。前面的香象和白香象菩萨,不仅要求我们要发大心,而且要求我们的见地要尽量地往九乘之巅去走。
下面我们看鸠摩罗什怎么说常精进菩萨和不休息菩萨。
什注说:“始终不退是名常精进,不暂废就是不休息。”
“不暂废”就是不要暂时停止,即不休息。
《吉藏义疏》说:“第一个菩萨的名号从得益处而受称呼,第二个菩萨因离过患以为名。”
“从得益处而受称呼”就是积善、修善法、常精进。第二个菩萨离过患、不休息,就是断恶,“离”就是断,“过患”就是恶,也就是清障。两个一起就是积资清障,积资常精进,清障不休息,就是告诉我们这个。
菩萨上求佛道,下化有情,勇猛精进,不休不息。不休息,新译作不舍善轭,轭,是车辕,意思是菩萨弘扬佛法教化有情如马牛肩负重轭,不敢有疲厌之想,而不以为苦。如沩仰宗的沩山禅师,曾发愿作水牯牛,为大众服役。
为什么说沩山禅师做水牯牛?有人问他说:“老和尚,百年以后你去哪里?”他说:“东家做牛,西家做马。”大家应该听过这个故事,“东家做牛,西家做马”其实是随缘的意思。另外,大家会认为以老和尚的修行,死了以后最起码也是去天界做个天子,或者是去西天极乐世界享福。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猪的幸福——“我要是做了人,我会有好多好多的潲”,他不知道像沩山禅师这样的人,一切在他那里都是涅槃解脱,“东家做牛,西家做马”都一样,或者做佛、做仆也都一样。
比如黄龙三关,黄龙经常问学人:“我手何似佛手?我脚何似驴脚?”也就是“我的手像佛的手,但我的脚却是驴脚”,其实佛手和驴脚在他那里是一样的东西,即他没有什么取舍,舍去贪憎。他是从证悟这个角度去讲这些东西,但我们不是,我们会从思想上去讲。我们以人我这样的立场,认为在天宫享乐是很好的,下地狱是很苦的。而菩萨不会这样,他们说菩萨跳进地狱度众,就像天魔跳进莲花的水池一样。我们可能把它当成一句话,但其实不是,他会把这些与见地、修行套在一起。好,这里讲的是常精进和不休息菩萨。
妙生菩萨、华严菩萨:
《吉藏义疏》说:“生时有妙瑞而得名,以三昧力,能现众华,遍满虚空,大庄严也得名。”
无生而生,生而无生,虽度尽生,而实无众生可度,故名妙生。以万行因华,庄严法报二身,故名华严。
前面一句说的是菩萨出生。说到出生,我们马上就想到生孩子,这只是其中的一种出生,真正的菩萨出生是你发起菩提心的那一瞬间。持续地让菩提心增长,其实就是菩萨在生长。菩提心在心里面一坚固,那就真的是妙瑞,那是最大的妙瑞。当然,在显相上,一位菩萨投生在哪里,那个家里可能会有祥瑞,比如屋有虹光、满室香气,真的可能会有这些事出现。这其实也可以解释后面的华严菩萨。“华”,可以是装饰,即奢华;有时候也可以说是“花”,很多时候庄严坛城要用鲜花。花、华都是一个意思。
菩萨以万行因华,庄严法报二身,什么意思呢?就是菩萨有菩提心,他会做出很多自利、他利的行为,这种行为会积累殊胜的世间和出世间的资粮,所以就会带来前面说的香风,以及各种德行的庄严,这就叫做“华严”。其实就是指菩提心的祥瑞以及庄严。当你有菩提心,你就是妙生菩萨。当你以菩提心去修行六度万行,到一定的时候,你所有的一切都会很华严,可以这么去理解。
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
这两位菩萨大家都很熟悉了,我们看怎么解释:
什注说:“世间有危难,称其名号自归,菩萨观其音声,即得解脱。又叫观世念,亦名观自在。得大势菩萨有大力势,以大神力飞到十方,所到国土,六反震动,恶趣休息。”
什么意思呢?我们先看观世音菩萨。如果世间有危难,称其名号自归,这个危难就会消失。“菩萨观其音声,即得解脱”,观音菩萨观其音声,世间这些有危难的人就消失,就得到解脱。《普门品》里面讲,观世音菩萨闻声救苦,就是你只要一念观世音菩萨的心咒、名号,都可以得到解脱,甚至说念他的名号,刀也砍不进、火也烧不死。
大家一听这些东西就不信了:“咦,怎么可能呢?”实际上就是这样的,关键是你念的时候是以什么样的状态在念?我们平常念其实是在投机取巧,而且也要看有没有念到定的程度。如果念到定那样的程度,那真的会出现奇迹。
在台湾曾经有这样一个记录,一名死刑犯,他不是真的犯了十恶不赦罪的那种死刑犯,他每天念地藏王菩萨的名号,不停地念,念了好几个月,反正他以为自己肯定要死了,结果连开数枪打不死他,根本就打不到。大家觉得这种神迹会有吗?其实如果你真的走到禅定的那种程度,是可以的,但这种人非常地少。一般犯杀人罪或各种各样罪的人,他念名号的力量、心力不会那么大,压不住那些罪恶,起不到那样的作用。
怎么来证明呢?非常简单,如果你现在很烦恼,你去念佛,看你的烦恼会不会下去?如果这点烦恼都下不去,那子弹那么大的烦恼怎么下得去?这个可以试,但有些人就不是这样的,如果他念成了习惯,念到功夫成片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比如念阿弥陀佛,遇到再大的危难,不管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他一念就消失。达到这种程度的时候,他说的这些东西就可以兑现。而且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上说的那些东西也可以兑现。
有些人会说:“你这样要求好高哦!”这要求高吗?你挣钱比这个还辛苦,从早到晚,辛苦了一辈子,一个月挣了三分钱,你觉得你好大的成就,但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而你念的这些佛号,生生世世都会在,而且会引发更大的作用。但是,大家不去试,很难。
人轮回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散乱。散乱是什么?就是我们的思考和行为是乱的,依据欲望来。而欲望是随缘而发的,看到钱,喜欢钱,看到权力,喜欢权力,走到某个环境,就跟随那个环境开始变了。不受控,念头、想法、情绪,啪啪啪,前后左右。所以禅定就是要把这些收拢起来,但大圆满就不收拢了,它说这些全都是空性,以空性的方式把它化解。但是,不管怎么样,散乱你就要倒霉。
那么观世音菩萨也是一样的,千处祈求千处应,千手观世音就是这么来的。他听到声音有一千种方法救你,甚至一万种方法让你得度。但是,你一定要靠虔诚,一定要靠修行进去。它里面其实含有骨头的,它没有说那些骨头,只把作用说了。所以大家就说:“我念了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怎么枪还是打进去了呢?”因为这中间是带有要求的。当然,如果你没有禅定,但心到了极端虔诚的程度,那也做得到的,但大部分人没有禅定,往往就没有那样的虔诚,真的会这样的。
临终的时候有个客观条件,就是会让他放弃一切。人就是这样的,如果他活得尚好的时候,你说:“把你钱包里的钱都给我。”他会说:“我为什么要给你啊?我还要活,将来还要娶妻生子,还要买房子、置田产。”他会这样想的,不会给你。但如果他快死了,明天就要捉起来枪毙了,你说:“把你的钱财给我,我帮你怎么怎么样。”他马上就给了,因为他拿来没用了,也就是那时候舍弃很容易。
人临终舍弃的时候,念佛是最专注的。另外,当他活着的时候,遇到困难,找隔壁邻居或居委会,都可以想办法。但是,到临终的时候,注定要死了,他找谁啊?那时候他发现只有念佛才有用(或许有善知识告诉他只有念佛才有用),有些人会这样想嘛,死马当活马医。而且他会很用心地去念,因为他没有其他路可以走了,所以那时候用力很真,反而会起到一些作用。因此,张打铁、李打铁、李杀猪、王杀羊,他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这样的。
大部分平常念佛的人还不一定,他们念啊念啊念油了。念油了的意思就是念了以后没有发现有什么反应,除了浪费时间,没什么其他作用。这种心理习气惯了以后,临终时就会起作用,死得清享,也就是死得很干脆的意思。大家要注意这些。如果我们平常抱很大的期望去做这些修行,然后你又得不到,顷刻就发,你不知道自己的习气就是要一点点去磨,做不到的原因就是你没有去掉习气。
如果一个人通过修行,稍稍去掉了习气,心感觉到了放松,其实就开始了。禅定的时候,散乱的习气被压制了一点点,产生了一些禅定的喜悦,你也会觉得修行有用。然后坚持下去,反反复复折腾,越来越坚固。修行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别想得花里胡哨的,像武侠小说一样。其实不是的,大道平常,真的很平常。当然,观世音菩萨也有一些其他的修法,比如依靠声音来修行,耳根圆通,这里就不讲了,一讲我们的时间就不够了。
“得大势菩萨有大力势,以大神力飞到十方,所到国土,六反震动,恶趣休息。”
什么叫做“六反震动”呢?就是六道都会震动。为什么六道会震动呢?如果一个人修行,他具有大势力,已经透悟法性,法性是遍六道的,哪里都遍,周遍一切。而且由于法性周遍,又证得了法性,所以他的影响力也会周遍一切。就是和他有缘的众生都能够感受得到,那种感受力会非常地强。
人和人之间真的是有感受力的,亲人之间离得很远,如果双方思念很深,一方出了事,另一方一定会有反应的。这种案例从古到今有很多,但大家想不通。现在出了量子纠缠,大家硬说有可能是那个,是不是也不知道。但是真的会有这样的事。所以说,有人证悟了,天人会开会庆祝。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有他心通,会从很多渠道知道,确实有人开悟了。
就像我们炒股票的人,突然发现有一支股票:“哇,潜力股哦,肯定会赚,马上买进。”就这么简单。所以开悟的人,白法的护法神,即善神,就过来了。很简单,投资嘛,他会保护你,特别是一些世间的护法神,他们是有选择的。但出世间的护法神是不选择的,他会依据你的菩提心、发心和祈祷的力量,随你的东西来反应,他是没有主动性的。也就是像佛陀那样的护法神,比如韦陀菩萨。但是,如果是其他一些世间的护法神,他们就会选择,“投资这个总比投资其他的好”。投资房地产现在不行了,要投资互联网,投资互联网也不行了,现在投资什么呢?我认为你们投资修行最好,哈哈哈哈。
为什么叫大力势呢?其实就是菩提心和空性证悟的程度很大,占据了主要的相续,成为大势力。一个人的相续里面有很多复杂的事,贪、嗔、痴、慢、疑都是势力。但是,如果我们建立起修行的认知方式,它也会成为一种势力。但这种势力最初会非常地弱小,长期串习以后,就会越来越厉害,最后就会变成大势力。那时候就不会是我们经常说的“分别敌携犹如沙场童”了。
当觉性的力量占主导时,这个人就自在了。而且会越来越自在,所以这些人的表现就会是越来越不守规矩。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守规矩吗?因为我们怕啊!不准看这个!不准碰那个!一碰你就会死嘛。所以戒律就不准你这样、不准你那样。当你内在的力量大了以后,就像打拳一样,你能打的体重就越来越高,开始你只能打五十公斤的,不能打六十公斤的,慢慢地六十公斤的可以打了,然后升级到八十、九十公斤,最后可以打无限量级。
我们看到的他,就会越来越不守规矩。所以有些大德、导师们,他们不守规矩,你不能乱说,万一他恰好是那种不守规矩的菩萨呢?其实他在他那个范畴之内是守规矩的,他的范畴大过你的范畴很多,你以你的范畴去说,就会出问题。你硬说开水一定要一百度才能开,他居然说八十度就能开,你骂他,其实他在喜马拉雅山底下,六十度就开了,那你就成了诽谤。虽然你不是恶意的,但是你是傻瓜,在因缘上你就坏了很多东西,因为诸佛是一体的,所以伤害性非常大。
所以,大家遇到这种事情要变成什么?闷声大发财。闷声大发财,永远都不会错。要求大家闷声大发财,自己好好修,闭好嘴。闭好嘴、迈开腿,这是减肥的口号。我们要闭好嘴,盘好腿,哈哈哈,你修好自己的行就完了。
《吉藏义疏》则详明说:“观世音菩萨有四种名号:一、观众生口业,令得解脱,名观世音;二、观身业,名观世身;三、观意业,名观世意;四、名观自在,总鉴三业。”
这个精彩了,它把观世音菩萨的身口意全观了。其实我们的修行没有什么,就是观身口意。以身口意为修行的对境,首先去观察它,然后去改变它,接着是明了它,最后是透脱它。我都没有说放弃,说的是透脱。佛教和迷信真的没有一点儿关系,你有一个活生生的、非常现量的、绝对不会错的身体放在那里嘛,它什么时候离开过你?然后你就看着它,这是“身”。你的口也在那里嘛,除了造恶业,有时候念点咒语造善业,它也不会跑到哪里去嘛,难道你割下来炒了它啊?炒了它你拿什么吃它的味道呢?所以口条一定在。当然,口条也代表语言这些东西。
还有“意”,你的每一个念头你应该都知道,你想过什么也应该都知道。当然,如果你说记忆力不好,那是你忘记了嘛,但当时你是知道的。另外,有时候一些念头你会忽略,比如分心的时候,但大部分的情况,你的每个念头你都知道,你的意业你都知道。潜伏的意业你可能不知道。同样,潜伏的身业你也不知道。比如,你的十二指肠里面长了一个指甲壳,这个你确实不知道。十二指肠里面不会长指甲壳,哈哈哈,比如长了一个新冠细胞,这个你是不知道的。
口业,很偶尔的情况,你也是不知道的,想说什么一冲口就说出来了。而且它造了什么业,你确实不知道。因为你不知道它运行的规律,有些不该说的话说了,所以有戒律这些东西。
观察就是你第一个知道身口意到底在干嘛,到底是什么东西,所以唯识这些理论就出来了。唯识的《百法明门论》,是用百法明这种门,给你写了本书,所以叫论。百法明其实大部分就是在观察我们的身心,即念头、心所、情绪是怎么回事,身体是怎么回事,还有不同的色法等等,就去观察这些东西。
再深入地观察下去,就会观察出什么东西呢?它没有实质。没有实质,再去体会,就变成了修单空。观察是在逻辑层面,叫思维空性,去修的时候才会有单空。这种思维本身也属于单空,但思维的内容有可能是空性。因为内容属于遣余,是你想的空性,它和证悟的空性是不一样的,这就已经走到意业方面去了。
然后在体会空性的时候,就叫做单空。最后彻底明了心和它作用的实质是明空本体,这就叫做开悟。这种明了不是以人我来明了,也不是意识明了。感受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是意识,也可能是一种状态——阿赖耶识,它是它自己明白的,明空明白明空。
这个很难想象,描述都要出问题,明空明白明空,说成了两个东西。实际上自明是非常简单的,没有一个什么真的明白。你看,你在明白嘛,就是那个了,你去找它找不到。但是你去找,就一定会用意识去找、感觉去找,不是的,它就是那个,你明那个。你看你一定明白你明白嘛,你不明白?怎么会不明白?我在这里说话、冒充好人,你都知道嘛!你一定明白。当然,到后来,说话、好人这些就成意识了。但是,我声音的直接现起,以及我已经减了肥的微胖界的身体,你一眼就看到了嘛。
网上的师兄看不到我微胖的身体,但是声音你们听得到嘛,没有这个明白你搞什么啊?除了这个没有什么了,哪有什么自明嘛,这个就是自明。你们肯定想不通,你一想,就一定不通的,哈哈哈。赶紧回去修单空,你修啊修,就明白了,简单到简直不能再简单了。而现在不是,你一明马上明里面就有身体、感受,这些就出来了,哦豁,身体是对境,声音是对境,有对境就肯定不是嘛,管它什么声音、感受、状态都不是的。还不明白啊?就是你没有这种用心的习惯,所以没有办法,还是要去发菩提心。
即使明白了也不行,那个力量会非常浅,浅到一塌糊涂。刚刚开始明白的时候和没明白没什么大差别,所以要赶紧智信,他那时候知道,他有确信的智慧在里面。然后马上回去开始拼命地去修、夺,反而修行比谁都积极,而且那时候修行一定会当真。谁再给你说谁是真的谁是假的,你才是假的!哪有什么真假嘛?他就不太在乎这些了,他会狠狠地当真去修行,然后利他也会绝对不遗余力。
你哪里利了他嘛?什么都没有,你利个什么啊,什么都没有,所以要利嘛!佛法说的这些东西真的不是迷信,如果你把它当成迷信来搞,就是一种浪费,是对三宝的一种亵渎。但我们大部分人就喜欢搞迷信,因为搞迷信舒服啊,我们虔诚一下,又感动、又落泪。感动和落泪对身心是有帮助的,不是利于解脱的帮助,是对身体舒服的帮助。流泪会排毒的,感动的那种心态是很舒服的,比发火舒服多了,比嫉妒、仇恨舒服多了,所以人们就喜欢感动,把它高尚化。
但是解脱就不行了,感动算个什么呀,不要说你感动中国,就算感动宇宙都没有用。所以,佛菩萨们利众,非常感动,但他自己并不会觉得咋地,不然自己帮自己,然后自己一感动,那就叫做“我执”。有一种魔叫做“悲魔”,说法好卑鄙啊,人家有悲心你还说是悲魔。悲魔不是我说的,是《楞严经》里面说的。
身口意观到一定的时候,你会发现体会到空性以后,真的就会自在。当然,得有力量,初步没有力量时也不行,没有成为大势至也是不行的,大势至越大就越自在。自在不是说他为所欲为,其实他的那种自在里面带有身心的愉悦、放松和无所畏惧。当然,很多事情他也做不到的,并不是说自在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发了财,我左边一辆奔驰,右边一辆宝马,这种自在只是财务自在。
而财务自在了以后,马上就是不自在,奔驰、宝马很快会有维修的问题,或者撞了人要坐牢的问题。喝了酒还不敢开,叫醉驾,马上就有很多不自在。你会说:“我还有很多自在,比如我财务自在、恋爱自在,一万个天女爱上我。”幸好你现在还是个人,若真有一万个天女爱上你,你受得了吗?马上就是不自在。
所以,这里说的“自在”不是我们平常说的这些自在,而是所有心的现起再也没有办法约束他,因为它不实有。不约束的意思就是它不影响你,无贪则无执。它是般若,你不用去破坏它,它不是般若,你也不用执著它。等你明了了,你的心就自在了,你会发现你的心本来就是自在的,根本就是自在的。但是,欲望起来以后你就开始跟着跑,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开始跟着跑,那就没办法了。一跑就有要求,一要求就没办法解脱。一般人就会走到身体那里去,因为身体不是你要不要的问题,你不要疼痛啊?
当你修到最后所谓的开悟,它会产生一个作用,身体不是要不要的问题,你不要就是可以不要了。明白了觉性以后,你会发现身体也是假的。达到一定量的时候,你会直接离开它走掉。如果量不到,明白了觉性,那就是觉性,反正它会死的,你想要你的身体,你就能留得住啊?就算你成了大仙,那也不行,也要死的。
“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大家记不记得吕洞宾去杀黄龙祖师的故事?一样的,就算你修成个仙人也不行。反正要亡的东西,你留它干嘛呀?心真的明白了这个就不成立了。当量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所有的病痛都是虚假的。当初初明白本性的时候,你就知道身体是可以离开的。所以在见地上,起码在初步的领悟上,你知道身体是可以脱开的。
身体不是你,是一种业力的体现,善恶两种东西交杂在一起。但是,我们的很多欲望确实起源于身体,比如谈恋爱,你不拿身体去啊?你拿个魂去谈恋爱啊?吓死对方啊,哈哈哈。但是你拿身体去,是什么意思啊?你这个流氓!我本来想跟你来一场柏拉图式的恋爱,你却拿这个三十六种不净物的身体来跟我谈恋爱,你什么意思?哈哈哈哈,真的好玩。
观自在就是确信觉性自在了,叫观自在。这里面可以包含身口意,所以叫“总鉴三业”。“鉴”是镜子照见森罗万象的意思,镜鉴森罗,“镜”就是心,“鉴”就是明明了了地呈现出外境。关键心是什么?大家会想象或者感受一个“镜鉴森罗”出来,那就完蛋了。如果变成想象,那就叫意识,所以要去区分意识和明智。
前者是从因证耳根圆通法门,能寻声救苦度群迷得名,后者是从我投足之处,震动三千大千,及魔宫殿,故名得大势而得名;弥陀、观音、大势至合称西方三圣。
什么意思呢?他说前面是因为耳根圆通,得到观自在这种法门,后面是说修行具有巨大的力量,所以“投足之处,震动三千大千,及魔宫殿”。什么叫做三千大千世界?我们肯定会说:“一个日月天算是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加起来算是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算是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算是一个大千世界。”
什么三千大千世界啊,其实你周围的这一切就是三千大千世界了,别再想什么其他的。银河系是你想的,金星也是你想的,月亮除了你看到的那个之外,上面有宇宙飞船或者古文化里说的嫦娥、吴刚、桂花树,那些都是你想的。你的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你眼睛看到的、身体摸到的,或者你肚子里面的蛔虫,其实蛔虫都是你想的。我一摸我的肚皮,比以前小了好多,那种满足感已经没有了,空乏其身,哈哈哈,这就是三千大千世界了!当然,如果你的认知能力强大了,现量就会大一些。震动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你的身心系统受到震动了。
什么是魔宫殿?你的心就是魔宫殿,你的心充满了贪、嗔、痴、慢、疑,有个“我”在那里。那个“我”有点厉害啊,它可以表现出善良、伟大、睿智、浪漫、音乐天才、绘画天才,狗屁天才,那还不是“我”啊?所以心就是魔宫殿。如果震动三千大千以及魔宫殿,你就是大势至。现在你哪里震动得了啊?人家懒都懒得管你,你学点东西你的心就理你吗?它会说学学学,学了以后就为它所用,就像有些人培养大学生一样,培养来干嘛?总不会是培养你来推翻我吧?而佛教就是这样的,专门培养一些东西来推翻自己,是最自残的学问,所以大家要小心,别上当。
梵网菩萨、宝杖菩萨、无胜菩萨、严土菩萨:
什注说:“梵,四梵行;网,言其多。或物宝或法宝以为杖,故名宝杖。无胜、严土,净国土义。”
什么意思呢?梵网菩萨的“梵”就代表四梵行。什么是“四梵行”呢?慈、悲、喜、舍,大家记住了。“网”就是指四梵行很多,叫“言其多”,所以叫梵网菩萨。
宝杖菩萨就是以物宝或法宝以为杖。为什么还要物宝呢?佛教也需要物宝的,佛教并不排斥物质,它只是告诉你物质没有实质性。佛教有很多物质,动辄就是舍利子、各种各样的法器。比如,“来来来,我请到了一个什么什么,不得了得很”。法宝就不用说了,各种各样的经论等等。以它为杖,就是以它为依据、杖尺,叫做宝杖。
无胜和严土,就是说国土,他们造的净土很好。《维摩诘经》里面讲的就是心净即国土净。也就是他们已经修到了无胜和严土的境界,所以也是非常的殊胜。以上是这四个菩萨的含义。
《吉藏义疏》说:“凭杖法宝,故云宝杖。其余三释与什注相同。”
《吉藏义疏》单独说了宝杖菩萨,只是说法宝,所以叫宝杖菩萨,其余三个菩萨的解释与鸠摩罗什是一样的。
梵网即梵王的网,是二禅天的天主。“梵”是净的意思。“杖”有荷担和扶持的意思,菩萨能扶持众生,荷担如来家业。“无胜”是说世间没有比他更殊胜的意思。以无量福智,庄严佛土,得名“严土”。
无胜是说,不管是世间外在的呈现,还是内在的功能,他都是最厉害的。如果落到净土的层面,就表现为净土各种各样的环境很好、利益结缘众生的教育很好等等。严土和无胜是一个意思,都是指修行的功能非常强。
金髻菩萨、珠髻菩萨:
金、珠是装饰品;髻是将发高高盘起在头上的发髻。比喻菩萨以种种功德法财庄严其身。
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头上也有个顶髻。古代人把头发挽在头顶,用一个冠把它卡住,然后插一根针上去固定住,叫“发髻”。但实际上,佛陀的髻是他修行时中脉顶破顶轮以后形成的,所以叫“顶髻”,而且佛陀的顶髻极其高,你看不到的。曾经有一位有神通的阿罗汉,拼命地想去看佛陀的顶髻,但飞了好远也看不到。我们平常真的见到三十二相佛的时候,你只能从下面这么看上去。如果你想飞上去,你一飞,他就变高,所以你永远看不到他的顶。
顶髻也可以叫宝髻,代表佛陀的一种德行和庄严,是“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一种体现。这个“我”不是人我的我,而是唯法的独尊,顶髻有这样的意思。在密宗里面修行的时候,轮要一个一个修上去,最后会打穿顶髻,所以顶髻会拱起来,头盖骨会鼓出来。有个比较简洁的方法,不一定是要证得,你用破瓦冲开,冲上去往生。但它和平常密宗修行中菩萨把顶髻顶起来是两回事。
金髻、珠髻,是为了表达功德法财。为什么会有法财呢?功德法财不一定指世间的这些珠宝,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用它去体现,所以会盘起发髻,用很漂亮的装饰在上面,所以叫做金髻、珠髻菩萨。
弥勒菩萨:
什注说:“弥勒是其姓氏,名字叫阿逸多,南天竺婆罗门之子。”
《吉藏义疏》说:“汉译为慈,是他的姓,字,阿逸多,南天竺婆罗门子。”
这些以前我和大家讲《阿弥陀经》的时候讲过。
弥勒生来不喜食肉,《心地观经》中说:“弥勒菩萨法王子,最初发心不食肉,是故得名为慈氏。”现居于六欲天中的兜率内院,居位补处,是当来下生继释迦牟尼佛位的未来佛。
这些大家都清楚了,弥勒佛现在在兜率天,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投生。那时候地球已经不是这个样子了,哇,地平如镜,物产丰富,人民很善良。他会率众去鸡足山华首门见一直在那里打坐的大迦叶,大迦叶会把释迦牟尼佛的袈裟和钵给他,即继承衣钵的意思。然后大迦叶就会碎为微尘。他们的身体会非常高大,所以弥勒佛把大迦叶捧在手掌里的时候会很小。但是,当把袈裟交给他的时候,一下都变大了,钵也变大了。有很多关于弥勒佛的传说,我们现在好像对他的信仰和修法不多,但是,在民国以前是很多的,清朝、明朝都有。
有关他应化示迹的传闻很多,以浙江奉化,原名契此,俗称布袋和尚的传闻最为典型。
就是弥勒佛会有很多化身到我们这个娑婆世间来。浙江奉化,原来的名字叫契此,那里有个和尚叫布袋和尚。关于他的故事就多了,我们以前说过,他到处旅游,弄个布袋,“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这个潇洒啊!大家试一下?一钵千家饭?打死你。当然,在东北那一带,或者是一些还有佛教传承的地方,你可以这么干。也不一定是东北,东北大仙多。
你们一群人,穿着出家人的衣服,在泰国不行啊,冒充出家人要出事,在中国也要出事。但是,要是你端着钵出去,大家会感动,大家觉得佛教就应该这样子。佛教是不是该这样子?有一部分是该这样子,苦行、乞食,这非常好。但是,如果仅仅认为这就是佛教,你就完蛋了。那我们还讲什么维摩诘啊?所以大家要分开看,不能以一个去取代其他的,这是不对的。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一个流浪的乞丐,大家都不会关注他。我们现在读到感动啊,不得了啊,比如密勒日巴厉害啊。如果你现场看到密勒日巴,你都不知道怎么同情他,这是心好的。如果是心不好的,一般都会说:“这种人,一般都是骗子。”所以,我们要记住,身临其境,或者让你像他那样,你是做不到的。你会经历好多好多你说起来就会泪流满面的事情,但是他可能没什么反应。
所以心是大不一样的,你有强烈的执,那个执会表现为感动,表现为痛苦,表现为浪漫,表现为小资,甚至表现为英雄气。但他不是的,他是什么?他也表现刚才说的那一大堆,但他表现的这些东西犹如虚空。这些你难以理解,你必须要去做,做到那个时候你就知道了。以上讲的是弥勒菩萨。
有儿歌曰:“低头睹破水中天,摄住六根向福田;世人只知进为贵,退步原来是向前。”传说这是插秧时他吟唱的儿歌。
这个好像和传说中的有点不一样。还有一种是“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两种传下来的方式有点不同,但大意是一样的。我们要识其意,不要考其实,我们不是搞考据的。如果你去搞这种考据,你真的是搞不赢的,说不定布袋和尚都不是弥勒菩萨变的,或者布袋和尚根本就没有写过这首诗。
那你拿什么来肯定和判断呢?没办法判断的。但它的意义是非常好的,退步原来就是向前。他说的退步是什么意思?特别是“低头睹破水中天”,这是很厉害的,这就是打破镜子,透脱明觉的一个窍诀。“摄住六根向福田”也是很厉害的,这是一种修行方法。
“世人只知进为贵”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世人衡量的价值标准就是要有很多钱,要上进。以前我妈有病,我们请了个保姆来照顾她,保姆很勤快,我们就夸奖她,我们说这个保姆不错。我妈就说:“她是要求进步嘛。”哈哈哈,把我笑惨了。她们那个时代的人,年轻时要求进步,拼命去上课,落得一身都是病,别人照顾她,她就说别人要求进步。世人的进步指这些东西。
但在佛法上不是这样的,它不要你拥有更多,而是放弃所有,你本来是佛,所以退步原来是向前。你要看这些东西,衡量佛法的真假,不要从传说中去,传说你可以质疑,不否定,也不肯定。你不能乱否定,你要肯定佛法只能从理去,先从理去,然后从修行、现量去,这样才能肯定佛法。不然的话,你听传说基本上会失望的,因为传说产生联想,再产生崇拜,然后去接触,最后是失望,不要走这个过程。这是弥勒菩萨。
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
《吉藏义疏》说:“文殊师利,汉译妙德。”
什注说:“各位菩萨名号从小到大列出,所以,弥勒、文殊在后。又他二人在北方世界为大,其余地方世界为小,也应该在后。”
因为这两个菩萨主要出现在北方。这也是中国的一些学说,北方为大,其他地方为小。由于二位菩萨经常在北方现世,所以他们的名字也应该出现在最后来收尾。
吉藏则说:“三万二千菩萨不可能一一陈述其功德法门,故以二摄之。”
那么多的菩萨,如果要一个个来说他们的名字和功能,那可以说到弥勒佛出世了,肯定不行。那怎么办呢?就用这两位菩萨来归纳他们的功德和法门。怎么归纳呢?弥勒菩萨是说什么的?唯识嘛。文殊菩萨说什么啊?中观嘛。所以就用他们两个来归纳,一个叫广行派,一个叫深观派。是不是很厉害啊?这些安排都是有道理的。
弥勒菩萨此土大士,文殊他方菩萨。又弥勒当成正觉,文殊以曾作佛。
前面一句是从自他这个角度来讲。后面一句是说弥勒肯定能够成佛,他已经是妙觉菩萨了,文殊以前就是佛。
又弥勒受于佛位,文殊不受佛位,故曰王子。
弥勒已经是妙觉菩萨了,等于已经授记成为佛位了。文殊不受佛位,其实他已经是佛了,只是倒驾慈航到了我们这里,他呈现出来是王子,他是真正的王子。他们其实呈现在我们这里是等觉菩萨。
以此三双,总收一切。
什么意思呢?就是一共有三个,一个是他方世界为大,一个是以两个功德门来摄持,还有一个是他方、自方成正觉、成佛。这三个相对的东西叫“三双”。“总收一切”,就是把这些菩萨的功德归纳到最后。这就是这两个菩萨名字的解释。
妙吉祥、妙首、妙智都是文殊师利的称号。佛是法中之王,菩萨是真佛子,能荷担如来家业,故称作法王子。
所以,所有的菩萨都是法王子,都是如来的真儿子。到底是发菩提心,还是开悟,还是初地菩萨?其实三个都是,你只要进入资粮道不退,这就是发了菩提心,这就绝对是佛陀之子,所以发了菩提心可以接受供养,就是这个原因。不发菩提心,这是不得了的,你接受供养是要出问题的。你当不起时,信财是很难用的。
开悟是胜义菩提心。开悟不是以触碰为准,反而要以比较透脱为准。因为触碰时可能菩提心是很弱的,所以退失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且犯戒和各种各样的可能性都大。如果初悟不稳定,成魔的可能性都很大。但是,不管怎么样,他已经明白法性了,也可以算是真正的法王子,即佛陀的儿子。当然,透脱开悟肯定是了,透脱开悟就不存在退了。透脱开悟,如果要去类比,要达到加行道忍位,就是对无生法忍的认知非常地透脱了。
最后是初地菩萨,那就绝对不会退了,见和地都不会退了。见的话,他所有的遍计执都去掉了,遍计人我、法我都没有了。地的话,他已经达到极喜地了,有十二个百数功德,所以他是不可能退的。一刹那之间可以去一百个刹土,你让他怎么退嘛?所以不成立退。如果没有达到这些功德,能随时安住于法性,不舍无上,这是加行道忍位,这也是不会退的,但触碰不算。
还有一种,就是没有开悟,但菩提心又非常盛,已经进入资粮道了,那也算是法王子。所以,有时候发菩提心比触碰的开悟还要厉害。而且如果菩提心真的很盛的话,慈诚罗珠堪布怎么说的?证悟易如反掌。但是,触碰或者是有一点初悟,你不一定发得起菩提心,你会很难的。为什么很难呢?因为“我”不干,我这样、我那样,各种各样的认知、情绪、自以为是,成堆的这些东西。每个人都有,谁都跑不掉,反而要出事,就这么简单。所以大家一定要去发菩提心,成为真正的法王子。
他在众菩萨中说法如狮子吼,智慧最为殊胜,所以从列出称名的结构来看,有总称前面诸多菩萨的意思。
文殊菩萨在诸菩萨中说法第一,智慧最高,所以是法王子中间真正的大王子。“从列出称名的结构来看,有总称前面诸多菩萨的意思”,总称前面有很多很多的菩萨,并不是只有这五十几个,太多了。
如是等三万二千人:
上面列出五十二位菩萨的弘名,到此结成三万二千这个大数,以表不再一一叹颂其功。
五十二位菩萨,有人说是根据菩萨的五十二个位次,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这样来排列的。但是,我看到的名称含义不一定是这样的。但是,这五十二个也表明位次,有这么一个意思。我还看到有人用《易经》来分析这些,毛病深沉。没说《易经》不对,但你干嘛强行拉到一起,这个东西合不合理很难讲。三万二千就是指很多的意思。
“以表不再一一叹颂其功”,就是总结一个大数,不要一一再说。
以上列诸弘名显扬云集法会的五十二位菩萨和三万二千圣众,以下列述到会的外护众。
前面说了菩萨众,说了他们的功德,以及五十二个名字,然后进行了总的归纳,一共三万二千。下面就要说外护众,指除了菩萨以外的其他众。有两类圣众,有两类普通的外护众,外护众就是我们所谓的四众。
圣众有两类:一、声闻众;二、菩萨众。
前面已经说过了。
外护众也有二类;一、八部众;二、四部众。
天龙八部是一众。四部众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即出家人和居士。
我们来看经文,还有半个小时,能讲完,我把时间拿捏得非常准确,好有成就啊,想不傲慢都不行,哈哈哈。“啦啦啦啦啦,没有办法啊,就是这么强大”,哈哈哈。一般我们不会有意识地这么想,但我们在心里面有时候会这么认定自己,其实就是自我认定。自我认定有很多种方式,有人说:“我不行啊,我就是个普通人”,这也是一种自我认定。阿Q和阿修罗差不多,阿修罗从来都认为自己很厉害,但阿Q就不是了,他说自己的儿子最厉害,他不行,他儿子厉害。所以我们要小心自我认定。
你一定要认定的就是“我要学菩萨,我现在不是,我要学他,我什么都不是”。你能是什么啊?你要硬说你是什么,你要站在很高的世界观、价值观,或者从我们佛教的世界观来看,你就是佛,是没有清醒的佛。没有清醒的佛,怎么可能呢?没有清醒的佛王子?也不对啊。你说:“我外在是人,内在是佛。”所以你什么都不是。别这样自己定位,这样你容易修行,别坚持什么,只要坚持修行就行了。
我们来看第一个八部众,前面的圣众——声闻众和菩萨众,我们都说了。现在说外护众的两个,一个是八部众,一个是四部众。先说天龙八部,我们先把经文念一下:
复有万梵天王尸弃等,从余四天下,来诣(yì)佛所而听法。复有万二千天帝,亦从余四天下,来在会坐;并余大威力诸天龙神、夜叉、乾(qián)闼(tà)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qié)等,悉来会坐。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俱来会坐。彼时佛与无量百千之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譬如须弥山王显于大海,安处众宝师子之座,蔽(bì)于一切诸来大众。
所有的人都围着讲法的佛陀,包括天龙八部以及普通的四众。佛在那里说法,就像须弥山王在大海之上安了一个狮子之座。他的威光遮蔽诸来大众,这是从威德上来讲。另外,这样大家都看得见他。我们看这里是怎么解释的。
一、八部众:
复有万梵天王尸弃等,从余四天下,来诣佛所而听法。复有万二千天帝,亦从余四天下,来在会坐。
这是说天界、天神。
什注说:“尸弃是梵王名,汉译顶髻。”
为什么叫“尸弃”?因为地空天或者色界天以上,身体不是像我们这样的,所以叫尸弃。他的身体就厉害得不得了,所以叫梵王。汉译叫顶髻,顶髻有珍贵的意思。
“举其从余四天下来者。”
“从余四天下”就是跟着他一起来的,四天下都会来。天有很多天,从欲界天到无色界天,有二十八种。他说的余四天基本上是梵天王以下。
“天有两种:一、地天;二、虚空天。”
地天就是它的宫殿还建在地上的,须弥天是天顶,下面还有四天王天。三十三天以上就叫“地虚天”或者“虚空天”,已经没有地了,宫殿是依空而建立的,但它还属于欲界天。再往上就是四禅天中的梵天,上面也是有很多种类。
“帝释处须弥顶,即是地天,又为地主。”
他是地主,斗他!哈哈哈哈。
“举释则地天斯摄,举梵王则虚空天尽摄。”
什么意思呢?如果我们把帝释天拿出来以后,他下面的人都会跟着去。地天尽摄,大家都跟着去了,“摄”就是包含的意思。举梵王,虚空天就全部跟着去了。
“所有众生宗事梵天,所宗尚来,则知余人必至。”
所有相应的天界众生就全部跟着梵天。也就是他们崇敬的梵天都来了,他们也都跟着去了,说明很多人。
《吉藏义疏》说:“尸弃译为顶髻,又翻为火,其顶有炎如火,炎在顶如髻,义既兼两,故译人互翻。”
什么意思呢?就是他的那个顶髻不像我们看到的那样,它是飘忽的,可以放出各种光芒。在其他的一些论典里面有描述,它会显现各种东西。如果我们没有正见的话,你对着他磕头,那就完了,外道。大梵天有时候说他是魔,大梵天的旁边——边地疑城,那里有和他们同样福德的天人,他们可能是魔,有这样的说法。
“其顶有炎如火,炎在顶如髻”,像在头上燃烧一样。“义既兼两”,即两样都有的意思,又如火,又是髻。“故译人互翻”,即翻译的人有时候翻译成顶髻,有时候翻译成火,有时候翻译成尸弃。
又说,梵是色界之首,释是欲有之初,等等。这是说明梵王和帝释等天龙八部众同来听法。
什么意思呢?梵天是色界最大的,但是帝释天是欲界天的开始等等。这就说明梵王和帝释天等天龙八部同来听法。既然色界和欲界的头都来了,其余的天龙八部他们都会来,讲的是这个意思。为什么无色界不来呢?无色界是不动的,所以无色界的众生非常难度。你得去,否则他完全不动,进入很深的禅定。所以,佛法显教里面说,长寿天,即无色天,那里的众生你是没办法度的。如果你去了那里,在佛教里面叫做八难之一。但是,大圆满说是可以的。
如果是非常大的菩萨,用密法可以进去,把他们唤醒。但是,禅天以及欲界天,是有佛法的,是可以去讲法的,有些有善根的也会来听,但大部分是不会来的。大部分也不想动,类似于无色界,但他们还是能动。不像无色界天的,根本就不动或者很难动。欲界天的众生天天欢乐去了,其实在我们这个世间,也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现象。生活很好的人,你让他去学佛,他会说:“学佛可以,要多少钱嘛?我供养一点嘛。”这样他就算学佛了,再让他来,他就不干了。当然,不信的人我们就不谈了,我们谈信的人。
还有一种人,你让他大量地修行,他也不干,他一定要把他的家搞得很漂亮,佛堂这样、那样,打扫得很干净,坐在那里享受那种感觉,享受身体的舒适和愉悦。也就是他说的清净,这其实类似于色界天的那些东西。他不知道那种清净是建立在三十三种不净物的平衡上的,有时候四大一不平衡,什么清净都没了。他不知道这些,就只管当时,我们人道就有这些现象出现。
尸弃,如上引文所说,译作顶髻,因为他头顶有螺旋式的发髻。四天下,即东西南北四大部洲,一佛土有百亿四天下,每一四天下,各有帝释梵王。这些梵王帝释都是从他方世界四天下来的。
怎么讲呢?每一个佛土有十万亿日月天,那么佛陀在我们这里讲法,其他日月天的帝释梵王全部都会过来,有好多,包括他们天龙八部的部众就跟着来了。当佛陀真的出现讲法的时候,这些人真的会来。因为他们也都知道,佛陀是三界中最珍贵的,反而人是不会知道的。当然,你看动物园的猴子,它们不知道馆长是最珍贵的。但馆长养的狗是知道的,所以我们要搞清楚这些,哈哈哈。
并余大威力诸天,龙神、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候罗伽等、悉来会坐:
上面说的是天人,现在开始说天龙八部了。
什注说:“龙有二种:一、地龙;二、虚空龙;”
地龙,有人解释为蟒蛇,其实不是的,是蟒蛇渡劫以后,哈哈哈。但它还是称为地龙,地龙还会成为天龙,天龙最后还有各种变化等等。但它是不是真的呢?不知道,这是传说。但龙是肯定有的,甚至入禅定很深的人能听到龙吟的。龙吟的声音并不可怕,龙吼的声音才可怕。有人说龙吟的声音是“呃~~”,那种声音直冲云际,而且人在那种声音中可以进入禅定的。当然,也有人这样解释,在禅定中当丹田气发动的时候,冲上来带动的那种自动的声音,也叫龙吟,是修行的龙吟。当真正入了很深的定,比如初禅、二禅,有可能听得到那样的声音。这是地龙,还有一种是虚空龙,也就是天龙。
“神,神受善恶杂报,似人天而非人天;”
龙,有时候说它们是畜道,有时候它们跟天人也有类似的地方,因为它们可以变化身体,所以我们人类看不到。神龙见首不见尾,其实就是说它的身体能够变化。神龙见首不见尾,也有说法是云会把尾巴接住,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龙是肯定存在的。
“夜叉,汉译贵人,又叫轻捷。有三种:一、在地;二、在虚空;三、天夜叉。”
他也是一种非天。那在六道中属于哪一种呢?有人说夜叉其实就是阿修罗。夜叉,听这个词很可怕,但其实夜叉这个词不一定是很可怕的,比如我们经常说的药师佛,他有十二位夜叉神将。所以夜叉不一定是一个不好的名词。
我们说夜叉就是骂人,特别是《水浒》里面说的母夜叉,夜叉就成了一个不好的词汇,特别是粗野、长得不好看又杀人的夜叉。其实不是的,夜叉有可能是阿修罗,甚至有可能是天人。当然,阿修罗本来就是天人。还有说法是饿鬼中有巨大福报的也叫夜叉。到底是什么呢?他也叫贵人,又叫轻捷。为什么?夜叉走得很快,速度非常地快。
夜叉有三种:一、在地;二、在虚空;三、天夜叉。一种名称是一类。比如人类,人类有多少种啊?灭掉的都有很多种。所以,我们不要一听到人类,马上就只想到是人。人有好多类,比如白人、黑人等等,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弥勒佛那个时代的人,跟我们完全不一样,高大得不得了,个个都长得非常好看。不像我们现在,奇形怪状的。当然,你可以说我们是原生的,我们没有进过韩国,哈哈哈。
“乾达婆,天乐神,处地上宝山中,天欲作乐时此神体上有相出现,然后上天。”
乾达婆也属于天人,他是乐神,搞音乐的。他们吸香、点香,以香为食,呈现出的身体也像香。所以有时天上开音乐会,天人经常喜欢搞这些,他们就以香的方式呈现各种样子出来,真的还会发出声音。所以乾达婆是很厉害的。
“阿修罗,汉译不饮酒;此神男丑女端正,有大威力与天争斗。”
阿修罗粗暴、嫉妒,这是他们的特点,而且绝对不信,总是以他的方式去怀疑佛法。佛法说四谛,阿修罗说:“我们打不赢天人,肯定是因为佛陀对我们只说了四谛,少说了一谛,应该是五谛,其中有一谛我们要找他说清楚。”阿修罗就是这样的,总是在怀疑。他一定认为私下里那种自私的交换才是真的,如果有人说大公无私,他会怀疑肯定有什么目的,这就是阿修罗怀疑的特征。而且他们嫉妒,有人要超过他们,他们就不爽了。付出了劳动,如果别人得到了,而他得不到,那就更不行,一定要打仗,一定会这样的。
“汉译不饮酒”,他们那里没有酒,原因是什么呢?福业不具甘露啊,他不柔软。说到酒,我们马上就会想到茅台、五粮液。酒其实是甘露,它是能让人身心柔软、愉悦的液体,这个要柔软的心、慈悲的心才容易产生。而且柔软、慈悲是心的精华,酒是五粮精华嘛。
“此神男丑女端正”,阿修罗的男性基本上都很丑,真的是这样的。而女的就漂亮得不得了,但她里面有杀气。那种漂亮的女性,看起来言笑晏晏,实际上背后拿着个铁锤就过来了。
“有大威力与天争斗”,他们有很大的福报,但是没有天德,与天争斗。
“迦楼罗,金翅鸟,肇注说是金翅神鸟。”
就是大鹏金翅鸟,专门吃龙,龙是最怕它们的。龙有四苦,其中一苦是热沙炙身苦,龙是很富贵的,它们不会缺吃少穿,但他们经常会有热沙炙体,很难受。还有一苦是金翅鸟食苦,大鹏金翅鸟经常要吃它们。一只大鹏金翅鸟每天要吃五百条龙,一生要吃好多条龙,最后龙毒攻心,就会焚烧,然后天上天下来回七次,身体烧了之后,金刚心就出来了。有人说大鹏金翅鸟就是凤凰,至于是不是呢?这也只是传说,认为这个东西是凤凰,烧完以后获得新生,叫凤凰涅槃。唉,这是文化,不能当真哦,哈哈哈。
所以,大家记住,佛教不是文化,但我们把它当文化那样传播是可以的。我们说物理学是不是文化?你也可以把它当成是一种文化,你要学文化才能学物理学嘛。但是,你要说它就是文化,你学了来玩也可以叫文化,非真理性的东西很多都可以叫做文化。比如我们跳迪斯科,是不是文化嘛?那它有真理吗?当然,它也有点作用,文化都有点作用嘛,人类什么行为没有作用啊?现行熏种子,种子熏现行,总是有作用的。
“紧那罗,就是人非人,其形状似人,而头上有一角。”
紧那罗主要是指天上的人,也有人说是饿鬼中一些大福报的恶鬼,但主要是天人,形象是人,头上有一独角。
“摩候罗伽,大蟒神。”以上八部都有大神力能自变形,到会听法。
所以,为什么说龙不是蟒蛇,就是这样的,专门有一类叫摩候罗伽,即大蟒神。加上天人,一共就是八部。他们肯定不会像大蟒神,这么就游来了,这样是不行的。他们会变成好看的人,所以你们看到好看的人要小心啊,说不定是大蟒神。他们会变成各种各样的人,或者直接在空中听法。
这里所列出注释的正好是八部众:一、天众,即诸天。二、龙神众。三、夜叉众。四、乾达婆,译作“寻香”“嗅香”“香阴”等,是天乐神,不从事生产劳作,有“闻香来舞,作乐乞食”的意思。
他们吸香,然后还舞动,身体像烟一样在空中舞,很好看,发出音乐来,其实就是闻香。
五、阿修罗,如佛地论所谓“行多捩(liè)作,无天实行”,好饮酒,终日争斗,有胎、卵、湿、化四生。
阿修罗很乖张,不像真正的天人那样的有德行。他有天福,但没有天德。按理说其余五道都有阿修罗,好斗,胎、卵、湿、化四生都有。
六、迦楼罗,即大鹏金翅神鸟。七、紧那罗,头上有角,似人而实非人,能唱歌咏,奉侍诸天。
为什么基督教的教堂里有唱“哈利路亚,哈利路亚”,那就是紧那罗,他们会唱圣歌。基督教里面有很多这样的圣歌,那些信众唱歌,手对着天“啊啊啊”,那些歌有时候挺好听的,这些就是玩紧那罗那一套。紧那罗唱歌好听到不得了。乾达婆又跳舞又唱歌,还伴奏,人家紧那罗直接唱歌,是歌星,哈哈哈。
八、摩候罗伽,就是大蟒神。
即蟒蛇修练成了神。以前传说蟒蛇、白蛇修练遇许仙,也不是随便凭空来的。但是,你要说:“为什么我们这个时代没有看见蟒蛇修成神呢?”你还没有看见猴子变成人呢!哈哈哈。我们总是以我们短暂的认定来确定事实,这是很幼稚的,所以要学佛,学会推理、认知的方法。佛教建立了它的认知模式嘛,你可以检验它对不对。
以上天龙八部不但到会听佛说法,而且也护持佛法。这些也叫幽冥众。
为什么叫幽冥众?很多、很远,你看不见,所以叫“幽冥众”。所以说,人类的认知非常浅,就是这样的。以上讲的是天龙八部,下面讲四部众,就很简单了。
二、四部众:
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俱来会坐:
这是佛的四众弟子,前两众是出家住持佛法的,以大乘精神来说,是“外现声闻相,内秘菩萨行”的,一方面对内要修证佛法,一方面对外要弘扬住持佛法,所以责任重大。尼,是女的意思,就是出家的女众。
“外现声闻相”,当时去参加的人现的是声闻相,因为那时候印度那个地方主要是小乘法。“内秘菩萨行”,指内在信奉的应该是大乘菩萨的见地及行为。这是指出家众。尼,是女的意思,指比丘尼。
后两众是在家众,以拥护佛法为己任。优婆塞译作“近事男”,或“清信士”,通常叫男居士;优婆夷,译作“近事女”或“清信女”,通常把受了三皈五戒的叫女居士。
“近事男、女”指接近出家的男女,比较清净的相信佛法的男女,但是又没有出家。而且你还得受戒才叫居士,其实我们都是不全戒居士,或者未戒居士,人家叫全戒居士,级别都要高一点。
彼时,佛与无量百千之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譬如须弥山王,显于大海,安处众宝师子之座,蔽于一切诸来大众:
肇注说:“须弥山是天帝释所住的地方,也叫金刚山,汉译妙高山(须弥山),在大海中央,出水高三百三十六万里,如来处四部之中,威相超绝,光蔽大众,就像金刚山映现在大海之中。”
如果按这种说法,你用卫星去找都找不到,然后马上就会说佛经乱编。如果你不了解佛教里的世界观,佛经里面它自己说的都是矛盾的,它一会儿说是时轮金刚的世界,一会儿又说是极乐世界,一会儿又是这样、那样的世界,说个不停。为什么?因为佛教根本就不承认有实有的世界,一切境相由心现,一下就给你解释完了。
你说:“这是不是想用一个简单的东西,把所有的东西都包含了呢?”能包含得了啊?它提出过最可怕的包含一切的概念叫什么?空性。般若是最根本的东西,所以它可以呈现出超越时空的任何东西。我们看这个世界,就是这个样子,那是固定的时空观念,叫坚固妄想。而佛法早就把这些都解释完了,你还去说它这样、那样。所以,为什么现在佛法得不到认同呢?我们自己的原因就是推广太差了。真正的原因就是众生的福报在急剧下降,那是没办法的事。
“威相超绝,光蔽大众,就像金刚山映现在大海之中”,“光蔽大众”就是佛放光,大家都看得到他。“蔽”有两个含义,一是遮蔽大众威德光,二是让大家都看得到他。佛在四部居士之中,就像须弥山在大海之中一样,光蔽四众。
佛在没有说经以前,已在无量大众的恭敬围绕之中,坐在狮子宝座上,好像须弥山王安住在大海中一样自在。
实际上当时佛坐的地方是什么?他就坐在天界,所以天人围绕着他;他又坐在须弥山那样的世界,各种天龙八部围绕着他;他又坐在印度王舍城西的灵鹫山,四众都围着他。同一个地方,有三大类不同的人围着他,到底哪类是对的?都是对的。而且每一个四部众的男女居士、比丘、比丘尼看到的他是不同的,阿罗汉们看到的他又不同,天龙八部看到的也不同,还有我们刚才说的那些超级大菩萨,他们看到的佛陀又完全不一样。
那么他到底坐在哪里呢?坐在密严刹土,莲花宫殿中间,成千上万的无数大菩萨围绕着他。到底哪个是他?所以,你用固定的认知是没办法去读佛经的,你读的话,就会认为他在胡说八道。其实不是他胡说八道,而是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且以福智光明蒙覆在座大众,正如疏赞所谓。佛居于四众,映蔽群坐,若帝释临天,梵王处定。
就是任何大众都会在他的光芒下被遮蔽,但是大家也因此能看得到他。帝释在三十三天的时候,就他最威风。梵王在大梵天也是一样的,坐在那里,大家看着他。但是佛坐在那里,三界低头。大家千万不要用我们人道的这种尊贵去想,他的那种尊贵在于他知道全体平等。当然,他的那种知道不是概念性的知道,所以大家要这样去理解。到底平等和差别有什么差别?差别和平等都很平等,这就是差别,听懂这个绕口令了吗?
从凡圣云集可以看出,下大法雨的帷幕已经降临了。此以上由六成就、宣扬菩萨道德,云集圣凡大众完成本经的通序。
两个禅七终于把通序讲完了,不容易啊,师兄们庆贺!一个老葱撒花,哈哈。通序讲完了,后面几个禅七我们就会讲别序和很多戏剧性的故事,大家要当真来听《维摩诘经》,因为它讲的理论非常高妙,故事也非常好玩,对我们的修行有很大的帮助。
虽然我刚才说你们听这些不一定听得懂,但万一你听得懂呢?而且你可以冒充你听得懂啊,你还可以出去吹牛啊,多好啊!当然,你要是实在不想来,那也没什么。我们这里不来不会开除,来了也不收钱,有点像集市,你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但是,来了有没有好处呢?也难说。来了一听我这满口脏话,什么佛法都没听到,就听到了脏话,那是有好处还是坏处呢?只有坏处。有些人来了以后,觉得“哇~噻”,这个说不清楚。但是,我还是欢迎大家来参加。
好了,我们这次禅七就结束了。我们刚才说过结束之前要诵一遍《普贤行愿品》,我把面前的麦克风交给其他领诵的师兄。
谢谢大家,随喜大家,我们第二十二届云禅七顺利圆满结束,各种意义全部都具备了。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维摩诘所说经》第15课
- 《维摩诘所说经》第17课——认知与表达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