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理所破?什么是道所破?
除非证悟大圆满,否则前期中观修行很大程度都是在“破”。
“中观”是什么?
其实中观就是佛教对世界的一种本质性的看法,我们认为世界是空性的,而空性就是不堕四边。
意识的重要性相
意识通三性:善、恶、无记,也通三量:现量、比量、非量。
细说俱生执与遍计执
俱生我执和俱生法执都是与生俱来、不假外缘,我们自然就有这种执著。
怎样才能准确预测未来?
只有佛陀没有二元,所以佛陀预测绝对准确。
中观是要告诉我们什么?
缘起是性空的(或者说“现空双运”、“明空双运”),这是中观的一个大道理。
你向往的是净土,还是乌托邦?
我们就是以个体的感受作为标准,据此来判断周围。所以,我们凡夫要去训练,慢慢摆脱这些认知方式。
万法皆空,如来藏又不空,你的脑子打架了吗?
随教)唯识的“空”和中观的“空”。这二者的含义是不同的。中观的“空”就是现象在,也是“空”。唯识的“空”在于把所有的妄相拿走以后,去找拿不走的究竟本质是什么。
小故事,大道理——对菩提心这三个字都要充满敬意
我们作为大乘佛子,对菩提心这三个字都要抱以非常深刻的敬意才行!
唯识简史(下)
大乘佛法有些衰微的时候,无著菩萨和世亲菩萨就降世了。
唯识简史(上)
唯识是一门非常重要、系统完备的佛教学说。
如何看待西方流行的“人权”和佛教的“无我”?
人文主义只在维持人际关系、社会伦理和道德的层面上是有用的,而佛教的修行就是要去除人我的真实性。
中观是一门“破”的学问
中观是一门“破”的学问,它不是“建立”的学问。
这就是菩提心
修菩提心有个特点,他总是发现自己的错。
佛教是有神论或无神论吗?
这个世界上除了有神论和无神论,还有其他什么呢?
真正的“躺平”,竟然是大圆满窍诀?
真正的“躺平”,竟然是大圆满窍诀。但我们躺得吗?不行!只能用造作的无明修行把无始以来的无明打烂。
“单空”这个词,是哪来的?(认识佛教)
“单空”这个词是在西藏提出的,特别是宁玛派提出来的。天台宗里面的“空观”和“假观”,实际上就是宁玛派说的“单空”。
接受大圆满的直指心性后却不明白,原因是什么?
绝对的出离心,其实就是大圆满的空性,在出离的时候有解脱、有光明,那个就是大圆满的光明。
常说“法性现前”,那什么是“现前”?
所谓“完全现前”,不是用眼睛去看现象,而是心完全体会到了。
请查收:证悟空性的三种方法
证悟空性的途径有三种:第一种是大圆满或者禅宗的方法;第二种是密宗的方法;第三种是中观的方法。
学佛人整天磕头、烧香、拜佛、打坐,在物质上怎么圆满呢?
在佛教里,学人整天磕头、烧香、拜佛、打坐,这样做,在物质上怎么圆满呢?
成佛核心:去执
我们成佛就是要去掉两个执著:人我执和法我执。
《百法明门论》略说
唯识建立了一个系统,通过这一百个法可以把世间和出世间的法全部包括完。
唯识观点四分说
在那烂陀寺,“安、难、陈、护”分别持一分、二分、三分、四分唯识的观点。
唯识九难(二)
唯识第二难:叫做世事乖宗难,就是世事和唯识宗的见解是冲突、矛盾的。
略说心、意、识——何为“意”?
在唯识里面,“心、意、识、了”这四个概念就能够说明八个识。
因明四理择二谛
因明里面讲了四种理,用来对世俗和胜义的道理进行分析。
搞懂二谛最准确的工具:量
靠什么明白世俗谛和胜义谛?
大小乘的分水岭——菩提心(上)
为什么一定要发了大乘菩提心才能证悟真正的空性?
什么叫做“概念菩提心”?
让概念的菩提心真实地深入相续
为什么不该把佛教道德化?
佛法的宗旨我们是没有办法搞“创意”的,但实现这些原则的方式不一定那么死板。
关于阿赖耶识的两个问题
阿赖耶识为什么是自己流动,而不是有主宰的?阿赖耶识的相分和意识有什么区别?
学佛最可怕的是什么?
学佛最可怕的就是自欺欺人,实际上没有学懂,但误以为自己懂了。
佛陀所见世界也有不清净的?
佛陀说了两种胜义谛跟世俗谛的分法,三转法轮是说能境跟所境一致的时候,就成了真正的胜义谛。
念佛信愿往生的原理
念佛往生,需要念佛的力量非常大,而且信愿要很强。
唯识理论上如何息苦?
如果阿赖耶识不转变,前五识永远没办法无漏,都会有漏。
简说唯识之种子六义
种子就是我们所造作的势力存在心里面,还没有发作之前就叫做“种子”。
《八识规矩颂》之前五识(三)
讲到前五识附加上去的心所,也就是配合前五识有哪些心所。
《八识规矩颂》之前五识(四)
“五识同依净色根”,就是说我们的五识全部要依靠净色根。
意识生起需要的因缘
意识要发动起来,它只需要五个缘。
自续派和应成派所破的差别
中观的所破分为两种:一个破显现,一个不破显现。
不管时代走到哪一步,我们都需要它
这里所说的“信仰”,不是之前提过的那种没有逻辑、不能说服理性人的信仰,而是对于佛教究竟真理的理解和信仰。
大小乘的分水岭——菩提心(下)
大小乘的明显区别就是菩提心,因为在能证和所证上都有差别。
如何证明末那识存在?
《成唯识论》总结了六条理论来证明末那识一定是存在的。
阿罗汉还有阿赖耶识吗?
阿罗汉入定的时候,末那识没有了,为什么还有阿赖耶识?
建立唯识的关键:成立七八识
学唯识的落脚点就落到阿赖耶识和七识上,所以你只要把这两个识在理论上成立,然后在认识中间去把它确立,这是非常有用的。
《八识规矩颂》之前五识(二)
“眼耳身三二地居”清楚说明了在禅定中哪些识可以发挥作用。
《八识规矩颂》之前五识(一)
“性境现量通三性”:不是说前五识本身通三性,而是它带动通三性。
诞生我们世界和身体的根源——无明
我们的生命观、价值观都来源于唯物主义,相信这个世界是物质的,精神是物质运动的结果。
概念菩提心的毛病
为什么概念的菩提心会让我们自己很痛苦、很纠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