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佛说阿弥陀经》第01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01课

净土三经:《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称净土三经,《佛说阿弥陀经》也称小经,简称《阿弥陀经》。小经将净土的殊胜、大经讲法藏比丘的大愿及其极乐净土的殊胜、观经讲如何观修去净土。前两部经都突出了持名念佛的殊胜。

《佛说阿弥陀经》第02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02课

华严三时五教:三时五教的判释,肇始于华严初祖杜顺大师,集大成于华严三祖贤首国师,兹分述如下:

《佛说阿弥陀经》第03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03课

华严十宗: 1、我法俱有宗,即主张我与法俱足而有实体存在。乃人天教及小乘中之犊子部、法上部、贤冑部、正量部、密林山部、经量部等所宗。

《佛说阿弥陀经》第04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04课

藕益大师之五重玄义:第一释名者。此经以能说所说人为名。佛者此土能说之教主。即释迦牟尼如来。乘大悲愿力生五浊恶世。以先觉而觉后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无法不知无法不见故名佛也。

《佛说阿弥陀经》第05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05课

第三明宗者。宗是修行之要径,会体之枢机,而万行之纲领也。提其纲则众目皆张。挈(音切)其领则襟袖随至。故次体之后应须辨宗。此经以信愿持名为修行之宗要。

《佛说阿弥陀经》第06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06课

这堂课继续五重玄义中的明宗之说: 言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者。名以召德。德既不可思议故名号亦功德亦复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故使散乱称名为佛种。况执持至一心不乱安有不径登不退者乎。

《佛说阿弥陀经》第07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07课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

《佛说阿弥陀经》第08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08课

长老舍利弗。 摩诃目犍连。 摩诃迦叶。 摩诃迦旃延。 摩诃俱絺罗。 离婆多。 周利槃陀伽。 难陀。 阿难陀。 罗睺罗。憍梵波提。 宾头卢颇罗堕。 迦留陀夷。 摩诃劫宾那。 薄拘罗。 阿[少+免]楼驮。 如是等诸大弟子。 并诸菩萨摩诃萨。 文殊师利法王子。 阿逸多菩萨。 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 与如是等诸大菩萨。 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佛说阿弥陀经》第09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09课

摩诃迦叶: 释尊十大弟子中称“头陀第一”。“迦叶”是“饮光”的意思(在藏文中是“护光”的意思),据说尊者的祖先是一位仙人,这位仙人身有大光明,能吸尽日月的光,令日月光芒不现,所以仙人的后代就以饮光为姓

《佛说阿弥陀经》第10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10课

周利槃陀伽 他是佛陀义持第一的弟子。“周利槃陀伽”意为“小路”,他哥哥是在大路边生的,所以名叫大路,而他是在小路边生的,所以就取名小路。 周利槃陀伽是十六罗汉之一。能海上师翻译过《供请十六大阿罗汉护教略仪》,玄奘法师也翻译过《法住记》,对十六罗汉都有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阅。

《佛说阿弥陀经》第11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11课

宾头卢颇罗堕: “宾头卢”意为“不动”,“颇罗堕”意为“利根”,尊者久住世间,应末世众生供养,故被称为福田第一。在十六罗汉中,有一位眉毛长长的尊者,这就是宾头卢颇罗堕尊者。宾头卢尊者说法之音如师子吼,降服外道,护持正法,故佛陀记宾头卢尊者为狮子吼第一。又因为尊者不涅槃为末法时期众生作大福田,又被称为福田第一。

《佛说阿弥陀经》第12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12课

接下来的同闻众是菩萨,经文如下: 并诸菩萨摩诃萨。 文殊师利法王子。 阿逸多菩萨。 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 与如是等诸大菩萨。

《佛说阿弥陀经》第13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13课

阿逸多菩萨: 阿逸多译曰无能胜。阿逸多菩萨即弥勒菩萨。弥勒是姓,译曰慈;名字是阿逸多。姓与名合称为「慈无能胜」。指弥勒菩萨修慈心三昧,以大慈度众生,无人能超胜于他。

《佛说阿弥陀经》第14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14课

别序:通序讲完,应讲别序。其他经文中,一般都有弟子发问或者以某种事件作为缘由,佛陀才应缘说法,因法不孤起,起必有由。而这部经却没有这些原因,为净土法门太过微妙广大,无人能问。何以称妙,以但持六字洪名,即得三界横超;念佛为因,而得成佛之果,非大众智力所能知能问。不可思议,无人能问。所以佛陀只能无问自说。

《佛说阿弥陀经》第15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15课

经文: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 解释:从此娑婆,往西方,经过十万亿个佛陀所教化的刹土。 世界刹种:在我们这个无边的世界中有世界名为“普照十方世界种”,上持二十重华藏世界,即有二十层结构,其中第十三层共包括十三个佛刹微尘数的世界在内,娑婆世界以及西方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皆是这第十三层之中的一尘而已。……

《佛说阿弥陀经》第16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16课

《解》实报无障碍土。次第三观证入者秽。一心三观证入者净。 (讲)此段。辨实报无障碍土净秽之相。实报者。真实果报土。种种庄严。无障无碍。又名实报庄严土。乃别教十地。等觉。妙觉。圆教初住至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居。……

《佛说阿弥陀经》第17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17课

一心三观:摩诃止观卷五上载,若一法一切法,即是因缘所生法,是为假名假观;若一切法即一法,此法即是空,是为空观;若非一非一切者,即是中道观。

《佛说阿弥陀经》第18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18课

经文:有佛号阿弥陀。 解释:阿弥陀,译作无量。译名有三:无量寿、无量光、甘露,以此三名依次为法、报、应三身之称号,此为密教之说,显教唯取无量寿、无量光二名。又,以“阿”为“本不生”之义,名“空谛”;“弥”为“吾我”之义,名随缘之“假谛”;“陀”为“如”之义,名“中谛”。故以“阿弥陀”之三字名空、假、中之“三谛”也。密教之阿弥陀,为大日如来五智之妙观察智所现。

《佛说阿弥陀经》第19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19课

《解》今云阿弥陀佛。正指同居土中。示生化身。仍复即报即法也。 (讲)此段所云。阿弥陀佛。乃论修德。正指在同居土中。示生之化身。以是同居土见故。恐疑非法非报。故又云。即报即法也。化身本不离法身。依法身体。垂报化用。三身不相舍离。如摩尼珠。珠体。珠光。珠影。不相离也。旁注随横四土现。即同居横具上三土。在同居土中现也。

《佛说阿弥陀经》第20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20课

经文: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解释:舍利弗,整个世界为什么叫极乐世界呢?因为那里的众生没有任何痛苦,却只是感受各种快乐,故而叫做极乐世界。

《佛说阿弥陀经》第21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21课

要解:一往分别。同居五浊轻。无分段八苦。但受不病不老。自在游行。天食天衣。诸善聚会等乐。 讲义:此别明苦乐。一往分别者。大略分别也。依四土明苦乐有无之相。无分段八苦者。分是分限。指寿命有长短。段是形段。指身量有大小。乃此土三界内生死。名曰分段生死。彼土莲华化生。是最后身。一生补处成佛。故无分段生死。

《佛说阿弥陀经》第22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22课

要解:然同居众生。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圆净四土。圆受诸乐也。 讲义:此点示妙行。执持名号。即为妙行。以多善根多福德故。然同居土众生。以持名念佛。正当念时。便以佛之善根。为己善根。佛之福德。为己福德。故曰善根福德同佛。此中道理。尚待辨明。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则应以多善多福乃生……

《佛说阿弥陀经》第23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23课

经文: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要解:七重表七科道品。四宝表常乐我净四德。周匝围绕者。佛菩萨等无量住处也。皆四宝。则自功德深。周匝(环)绕。则他贤圣遍。此极乐真因缘也。

《佛说阿弥陀经》第24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24课

要解:方便净土。是即空观智所感。亦相似三观所感。以妙真谛。无漏五尘为体。 讲解:此明方便土因果。以即空观智。相似三观。为能感因。以妙真谛。无漏五尘为所感果。此土因有横竖。竖则即空观智。非通教即有之空。乃圆教即假即中之空。横则相似三观。乃圆教相似位。一心三观。此二为能感因。所感方便土果。为妙真谛者。非是藏通二教之真谛。乃圆教不思议真谛。即假即中。故称为妙。无漏五尘者。方便土。亦不外五尘为体。乃中道无漏五尘也。

《佛说阿弥陀经》第25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25课

经文: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佛说阿弥陀经》第26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26课

上堂课总结:开始讲极乐世界的“生处”,有七宝池,里面有八功德水,池底有金沙。并且说明极乐净土如此美妙并非凡夫贪欲所致,但功德所致,且能够让众生生起希求之心。 这堂课内容: 要解:华轮者。轮王金轮。大四十里。且举最小者言。若据观经。及无量寿会。大小实不可量。由同居净土。身相不等故也。

《佛说阿弥陀经》第27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27课

经文: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要解:明上住处生处。种种庄严。皆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称性功德之所成就。故能遍严四种净土。普摄十方三世一切凡圣。令往生也。

《佛说阿弥陀经》第28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28课

上堂课总结: 讲了净土的成就是因为阿弥陀佛的大愿和大行

《佛说阿弥陀经》第29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29课

经文: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

《佛说阿弥陀经》第30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30课

经文: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佛说阿弥陀经》第31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31课

三十七道品:道品,为梵语 bodhi-pāksika 之意译,又作菩提分、觉支,即为追求智慧,进入涅槃境界之三十七种修行范畴。

《佛说阿弥陀经》第32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32课

三、四如意足,又作四神足。(1)欲如意足(欲神足),希慕所修之法能如愿满足。

《佛说阿弥陀经》第33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33课

看净土祖师和法师们如何诠释三十七道品。 要解:五根等者。三十七道品也。

《佛说阿弥陀经》第34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34课

继续学习两位大师对三十七道品后面的内容的诠释。 要解:七菩提分。亦名七觉分……

《佛说阿弥陀经》第35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35课

继续学习两位前贤对阿弥陀经的诠释。 要解:此等道品。依生灭四谛而修……

《佛说阿弥陀经》第36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36课

十力、四无畏。   十力者。如来所有十种智力。一是处非处智力。知一切众生因缘果报。作善业得乐报。因果相契。为是处。作恶业望乐报。因果相背。为非处。犹言无有是处也。……

《佛说阿弥陀经》第37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37课

经文: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佛说阿弥陀经》第38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38课

经文: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要解:重重结示。令深信一切庄严。皆导师愿行所成。种智所现。皆吾人净业所感。唯识所变。佛心生心。互为影质。如众灯明。各遍似一。全理成事。全事即理。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亦可深长思矣。

《佛说阿弥陀经》第39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39课

要解:奈何。离此净土。别谭唯心净土。

《佛说阿弥陀经》第40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40课

经文: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佛说阿弥陀经》第41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41课

讲解“阿弥陀”之无量寿的含义。

《佛说阿弥陀经》第42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42课

讲极乐教主成就。 经文: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 要解:此明极乐世界教主成就也。 讲解:此别释教主。极乐世界。以弥陀为教主。故曰主成就。即六成就之一。阿弥陀佛成佛。是证果。证果必由修因。彼佛之因。藏经中所载不一。今略举其八……

《佛说阿弥陀经》第43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43课

继续上堂课的内容,另外学习极乐净土其他众生寿命无量的论题。 要解:[但]诸佛成道。各有本迹。本地并不可测。且约极乐示成之迹而言。即是三身。一成一切成。亦是非成非不成而论成也。

《佛说阿弥陀经》第44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44课

赞叹净土正报庄严。 经文: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要解:佛及声闻菩萨。并是弥陀因中。愿行所成。亦是果上一成一切成。是则佛。菩萨。声闻。各各非自非他。自他不二。故云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佛说阿弥陀经》第45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45课

劝众生发愿求生极乐净土。 乙二特劝众生应求往生以发愿分二 丙初揭示无上因缘 二特劝净土殊胜 要解:[净土殊胜]谓带业往生。横出三界。同居横具四土。开显四教法轮。众生圆净四土。圆见三身。圆证三不退。人民皆一生成佛。如是等胜异超绝。(然)全在此二科点示。须谛研之。

《佛说阿弥陀经》第46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46课

继续阐述带业往生的无上因缘和净土圆满不退的殊胜。要解:今净土。五逆十恶。十念成就。带业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也。

《佛说阿弥陀经》第47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47课

将上堂课开示“无上因缘”的未完内容完成,并讲解“净土殊胜”的内容。 要解: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渺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 。

《佛说阿弥陀经》第48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48课

继续上堂课的内容 要解:又。佛世圣人纵多。如珍如瑞。不能遍满国土。如众星微尘。又。居虽同。而所作所办。则迥不同。

《佛说阿弥陀经》第49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49课

讲解正行。说明慧行和行行的关要及其正行的作用。 要解: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大本阿弥陀经。亦以发菩提(心)[愿]为要。正与此同。

《佛说阿弥陀经》第50课

《佛说阿弥陀经》第50课

讲解为何持名念佛为善中善,福中福。 接上讲解:何为善中善。以发菩提心念佛。具足智度论五菩提心故。○一发心菩提。谓于无量生死中。发大菩提心也。而持名。正于凡夫生死心中发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