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为什么要学佛?
我们的摄影基地里面有些空房子,住着一些吃饱了没事干的人,他们可以一坐十几个小时,他们为什么坐得下去呢?当然不是说他们算是修行的成就,不是的,都是死坐的,像木桩子一样。但人家“木桩子”可以坐五六个小时,下来快乐得不得了,脸红红的,“好有意思啊,生活!”(众笑)既没有宋仲基,也没有都野兽,为什么?其实非常简单,他的心已经发现了另外的快乐方式。这还仅仅是个禅定(禅定在佛法的解脱里面,就只是“木头桩子”)。还不是一个人,是一小批人都这样的。如果换一种生存的方式和感觉的方式,那么我们的快乐方式会变化,可能会觉得生命更有意义。
那么,通过怎么样的方式来实现呢?其实很简单,学佛就可以了。甚至还不是去寻找最究竟的宇宙人生的意义,(今天暂且不谈这些,因为后面六天全部是谈这些宇宙人生的意义),我们现在就讨论快乐的方式。快乐方式一转变过来,你都不得了,人就变了。第一个,快乐的方式变了;第二个,人智慧了。
很多人为什么不智慧呢?刚才说了,因为心接受了很多流行文化以及各种各样的东西,这些在心里面建立了很多的判断方式,这些方式会局限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心胸非常的不开广。这些方式真的会局限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看到什么问题都是死的。让那些学佛学得久而且学得很好的人,去听一帮初学者谈观点,那真的五花八门,(他会觉得他们)一下这是鸡、那是鸭、这是鹌鹑,全都禽兽不如。我这不是骂人啊,只是开玩笑。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把我弄去跟那些大成就者谈话,他看我也是禽兽不如。
为什么呢?通过社会的一些运作方式和文化方式,我们的视野完全被约束了,即使学佛没学好的人都会这样子的。他不知道,学佛其实不是搞那么多形式,学佛是要去找真理。
首先在世俗中间,要知道怎么让世俗生活过得更好。学佛不是一上来就不准你谈恋爱,虽然我刚才说了谈恋爱的问题,大家不要走极端啊!这个也是因为没学佛,就那么傻的,不黑就白,不方就圆,哪有这样的?白天也是慢慢变成黑的嘛,不可能“砰”一下黑了,真是白天不知夜的黑!
1、改变认知方式
佛法是一个很开广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学佛,第一个,改变我们的认知方式。为什么变得狭隘啊?因为很多东西被限定了,这个一定是好,那个绝对是坏,所有的宽容,不成立了。宽容不成立可以体现在很多的层面,甚至不是道德层面的,非道德层面的不宽容都可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建立。
什么叫做非道德层面的?比如两个人长了不同的样子,结果经过现代影视的熏习,我就觉得筷子腿、锥子脸好看很多,我就对她好很多,她做什么事,我基本上都可以原谅她,有人说的:“漂亮的人是没罪的!”就会变成这样的。但如果换了另一个人,是喜欢杨贵妃那种类型的。有些年纪大一点的,会喜欢像团得像个面包一样滚进来的那种类型,一看:“哇,好肥美啊!”六十年代有个朝鲜电影叫《鲜花盛开的村庄》,年纪大的人知道。老年人要给儿子找儿媳妇,儿媳妇长得浑身上下都是圆的,结果男的不愿意。但他老爸说:“哇,长得这么胖,一定很有劳动力,六百公分哪,娶回家!”他爸的认知方式就让他对这种产生了美。
由于心不宽容,那么他可能对这个胖的人感觉要好很多。如果你心不开广的话,连你的交友层面都被限制了,你会发现你身边全都是些锥子脸和筷子腿,或者跟你好的人都是些锥子脸和筷子腿。我只是举个例而已,还有很多很多的方式。
佛教徒也是一样的,由于心胸不开广,夫妻之间就要开战。比如刚才说的,你的上师是这个,我的上师是那个,其实他们不知道,这个和那个,其实都是“那个”,然后两个人就开干。很多这样的事,乃至因为国家、民族、文化、审美观、宗教,甚至因为买双袜子黑的、白的,都开始吵架。就像刚才说的,为了争论狗萌不萌都要吵架。你的生活,由于你的认知方式不变,会受大量的限制。
你说:“不会啊,我不是这样的。”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的。你看很多很厉害的大老板,他在骂一个下属或是做一单生意的时候,根本就不是利益思考。是怎样的呢?“对面的小姐长得还可以,签!”——不相信?为什么现在那么多搞谈判的,都要带漂亮秘书呢?就是利用他们那种不正常的心态让他们签。也就是在一些很大的事例上,我们的判断都受到影响的。恰好那个老板喜欢“筷子腿”的,你搞个胖子进去就完了;恰好那个老板喜欢胖子的,你搞个“筷子腿”进去又完了。所以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都要造成很大的影响。
这个也没什么,但是对我们呢?我们的心会变成怎么样?其实,我们的心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是不自知的。学佛法就是要自知,慢慢清楚自己的心在哪些状况下,为什么会生起不爽,为什么生起爽?其实很多时候,大部分人(不清楚自己为什么)快乐——除了非常激烈的外在引发,我们可以知道,我们会怪外界的。我们不会去分析,为什么这样的东西出来,自己的心马上就快乐或者马上不快乐,而是完全被周围引诱、被周围牵动。
学佛的人会观察自己,慢慢这些枷锁会松开。不要说证悟的人,两个发了菩提心的人,绝对不会因为他们上师的不同而开干,两个修得比较好的人也绝对不会为了一只狗是否萌干一架。
所以他慢慢会松掉心里面的一些固化的认知方式。固化的认知方式,还不要认为只是观念性的,有时候已经形成气脉性的。因为按照佛教的说法,我们的一些观念搞久了,它一定会形成一种气,以气脉的方式在一个人的相续里面留存下来,一受到刺激的时候马上反弹,立即不加思考的反弹。
举个例子,比如你跑到一个地方,被狗咬了。你以前是很爱狗的,“哎呀,好萌啊!汪星人,喵星人!”哪天,一只狗上来咬了你,好了!其实就是那一只狗咬了你,你只要把它牵开就完了。但不是的,下次你再走到一个地方看见狗,马上就不行了。为什么?因为“被狗咬”以激烈的方式在你的内心里面已经建立了一个判断机制,它以气脉的方式出现。就算是概念告诉你不怕,你心还是受不了——“一朝遭蛇咬,十年怕草绳”。这是一个快速地建立判断方式的表现。
还有一个就是什么?逐渐、逐渐地建立认知方式,这个更可怕!不断地给你灌输,“他是坏蛋,他是坏蛋,他坏,他坏,他坏,他浑身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坏,左边的毛是坏的,右边的毛更坏!”即使他人不出现,他的毛出现了,都会吓死你,知道吧?我们的生活其实就是不停地接收这些东西,我们不知道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我们不观察,跟着感觉走,紧抓住梦的手,这首歌叫《跟着感觉走》……无论醒不醒,你都会很痛苦,其实这是因为认知方式的问题。
我们学佛要学哪些呢?世俗谛上,我们学佛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佛法分世俗谛和胜义谛。什么叫世俗谛呢?我们刚刚说了人类的两个问题,第一个要解决活着的问题,第二个要解决活得好的问题。世俗谛要解决活着和活得好这两个问题。胜义谛呢?要解决不活的问题,胜义谛叫不死不活。换个好听的名字叫“不生不灭”,我们一听到不死不活,马上就觉得活得不好,死又死不了,其实这就是受到固有文化的影响。
“不死不活”是多么美的词啊!不死不活,佛陀才行的,我们的法性才这样的。结果被我们文化搞成了活得不好,死又死不了,这叫“文化规定”。所以我们首先要解决活下来和活得好的问题,佛法第一个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为什么佛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因为佛法很多时候所训练的,很多都是我们的内心,它会通过观心、禅定这些,去改变我们的一些认知方式。最简单的,我们经常说的,一个叫出离心,一个叫菩提心,其实这两个是我们对外界认知方式的一种凝结。我们还不谈什么空性正见,空性正见一定要解决不死不活的问题,现在是解决活下去和活得好的问题。
那我们要怎么样才能产生出离心和菩提心呢?其实佛教活下去和活得好的问题,是从根本上来的,它认为我们的根本是个不死不活的东西,那个东西永远是好,根本就不会坏。你只要把“那个”掌握了,你绝对活得好,至于你活不活得下去,没有这个问题了,因为你已经不死不活了。你绝对会活得好,它是从这个方面去。
一方面,在知见上你要掌握什么叫做不死不活,但是从修行上,你可以从活下去和活得好那里开始。听得懂我说的意思吗?我们可以先从见解上去搞清楚佛教说的最根本的意义是什么,但我们的修行可以从最初的世俗谛,从活下去和活得好那里开始,最后去解决这个不死不活的问题。
佛法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可以让自己活下去和活得好呢?要从它最根本的世界观,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生命到底是怎么回事,从这里开始。
2、学佛不是迷信
佛教不是一个迷信,我们经常把佛教搞成一个迷信,先不要说外面没学佛的人,即使是我们的一些佛教团体也是这样。很多佛教的团体现在都被搞成了一个黑社会性质的东西,大家都误以为进去后,供两根香蕉就有人保护,而且这个保护有点大哦——死的时候,佛菩萨拉我一把,不去恶道了。没那么简单的!你们都供了那么多香蕉,没见过有什么香蕉回给你们?(我为什么老说香蕉呢?换一种,枇杷!苹果!)
他完全当成了一种迷信。一种是:我们去磕个头、供点水、整两个枇杷,就有很多好处过来。还有一种:把佛教搞成鸡汤型的东西,你看打开手机,里面很多所谓的大德的很多鸡汤语言成堆地出来,每天读一下心情愉快。这个没错,那些鸡汤有时候也有点用,但是真的痛苦来的时候,鸡汤就不管用了。
佛教团体里面搞了很多很多的形式化,还有神秘化,“哇,那里来了一个仁波切,哇,他如何如何……“砰”一拍,死耗子变成了活猫;他一上课,厕所里面灵芝冒出来了;还有他怎么怎么样,地上全都是舍利子!”——我真的是鸡皮疙瘩掉了一地。(众笑)用很多这种神秘化的东西来忽悠人,还要求人去拜他。还有的把佛教变成算命、算卦这些东西,“你看一看,我明天的股票怎么样呢?”——我从来不算卦的,我股票赚惨了!真的是啊,你看这次股票不是很多人栽了嘛,我赚了三倍多,谁给我算卦吗?我就凭感觉走,不对,卖了它,结果第二天就跌了。你们会问为什么?因为我前世也搞了这样的禅七活动,就这么简单!(众鼓掌!)
有些人老是去“给我看看啊!”——把他当成神来拜。还有些人生了病不看医生——生了病就要去看医生啊。当然佛教的加持,咒语以及一些修行的方法,特别是一些密宗的方法真的是有用。但你想想看,如果绝对有用的话,世界上还会有病人吗?生病了整成流水线直接往藏地送嘛,我可以出钱装这个流水线的,一个接一个,“嗡玛尼贝美吽”——搞定!“嗡玛尼贝美吽”——搞定!“嗡玛尼贝美吽”——搞定!经过流水线出去全部人都变成健康的。(众笑)
很多这样的例子,还有的人喜欢拉帮结派,然后一派一派的,这派攻击那派、那派攻击这派,你干嘛呀?你学佛的嘛!你学佛就是为了去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和解决自己的生死问题。真的搞黑社会呀?搞黑社会我可是祖宗,知道吗?你本身都已经很苦了,你还要搞一派去攻击那一派,你何必嘛?
导致这些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他们根本不去找我们学佛为了什么。实际上,我们学佛要解决活下去和活得好的问题,活下去和活得好是从根本理念来的。根本理念是什么?根本理念是我们对世界和生命的看法,叫做世界观和生命观,学佛就是学它并且要实现它。佛法跟那些干理论不同。
还有些学佛的人变成了学者,一见面就跟你讨论阿罗汉证悟是怎么怎么样的,自续派和应成派等等,经常把我气得浑身的毛都竖起来了。不是我不懂这些,我就是玩这个玩大的,你还跟我玩这个?我是读书的,卖名相的!你们知道什么叫做卖名相吗?
开始佛法有很大一批人在卖规矩:“你不能这样做,这样做要下地狱!”你看道场里面阴风灿灿的,一般都是卖规矩的。你看我,我看你:“哎呀,你这样会犯戒的,要规矩一点哦!”这种人一般很快就残废了。
接下来就是卖名相的,那些人整天拿着书闻思而不修行,整天都是自续派和应成派的差别(这是两个中观的学术名词)——“哇,离开四边啊、讨论啊……”讨论这些本身很好,但这些东西如果不拿来具体实践就成了“卖名相”,你知道吗?他们连最基本的因果都不信,那些离开四边、空性的观念,在他头脑里面跟他内心里面那些无数邪恶的东西可以互相完美和谐的并存。
需要讨论的时候,他一下就变成菩萨,一说宝雨纷飞、天花乱坠;一落到具体的事情,立即变成魔鬼,那一套就拿出来了。你看看我嘛,经常都这样的,我说佛法的时候,有时候还说得可以的,特别是背名相的时候很厉害的。《永嘉证道歌》都敢讲的,因为我背了很多名相。但是你要跟我做生意,你就会知道什么叫做智慧。(众笑)
所以学佛真的不能这样,它一定要去搞清楚这些理义,同时一定要去实现它。第一个,实现了以后,你才真能活得好、活得快乐,这是世俗的(利益)。第二个,你能够彻底解决你的生命问题。所以,活得好,根本的出发点来源于哪里?来源于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我们的生命到底是怎么回事。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建议结合录音阅读。】
- 1.人类的追求是什么?
- 3.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