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共同学习什么呢?学习慈城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第四册里面的内容——“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
一、四法印
四法印是什么呢?即我们经常说的佛教最根本的四个宗旨。第一个叫做“诸行无常”,第二个叫做“有漏皆苦”,第三个叫做“诸法无我”,第四个叫做“涅槃寂静”。虽然四法印是衡量我们所讲内容,或者阐述佛教根本宗旨的四个根本要义,但是这四个要义里面还是有它相应的修法。
比如诸行无常,我们可以修四前行里面的寿命无常、轮回过患等,这些都属于诸行无常的内容;有漏皆苦,轮回过患也属于有漏皆苦的内容,可以有相应的很多很多修法;诸法无我,基本上就是空性的修法;涅槃寂静,它是不是一种修法呢?它可以说是一种修法,也可以说是佛教修行到最后的一种结果。
四法印的意思就是说,所有的现象归根到底都是苦,即诸行无常。为什么呢?因为它们都是有漏的,这两个法义可以捏到一起来看。但是,它们的本质都是空性的。我们要认识到空性,认识到诸法的本质都是无我的,即不是实有的。这里的“我”指我们所要破的唯一、不变、实有的“我”。不要一提到“我”,就想到我们经常习惯性说的“我是什么人”的“我”。
也就是说,诸法无我主要指我们不能有一个实有的、不变的、唯一的执著。不管是对外境,还是对自己的心,都不能有这么一种执著。如果心对外境、对我们的心没有一种唯一、不变、强行的执著,它就叫做“应无所住”。它自己本来的样子,就是我们解脱的样子。你一旦生起执著、生起认知,那就不行了,就叫做“二元对立”。其实说起来好简单啊,但我们就是做不到,因为我们执著惯了、二元惯了。好,那么反过来说四法印,如果我们真的体会到了所有的法完全是无我的,而且我们的心也习惯于回到无我的状态,这时候就是涅槃寂静。
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呢?学习慈城罗珠堪布关于“诸法无我”这一部分的具体修法,鉴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有选择地挑一些内容出来学习。如果是正规的学习,应该怎么去学习呢?应该把这本书里面关于“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的内容全部学完,一共有七章内容。这本书的一大半都在讲“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我们应该一章一章来讲解和讨论。然后进行相应的修行,这样的话会扎实很多。
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修行,是什么意思呢?即在修行中,我们的相续逐渐逐渐地改变。产生哪些改变呢?一是我们的心对外界、对自己,开始变得越来越清晰,这是智慧方面的增长;二是我们变得越来越柔软和慈悲。什么叫做扎扎实实?就是你会发现你在点点滴滴地变。可能一两个月看不出来,但一两年以后,你回头看就会发现“哇,现在的自己和过去的自己完全不一样了”,这叫做扎扎实实地修行。
但现在很多人可能对佛教有误解,他们认为学佛就像武侠小说里面的故事一样,一不小心掉进一个山洞,“嘭”地一下从山洞的角落里掏出一本油纸包好的书,打开一看,九阴白骨爪。然后出洞以后,“哗哗哗”就开始怎么样了,他们把学佛想象成这样。
其实佛教不是这样的,佛教根本上不追求这种功能性的东西,它的注意力不在这方面。四法印里面没有说我们必须要具备某种功能嘛,比如降龙十八掌、九阴白骨爪,它没有说这些东西。它就要你体会到什么是无我。体会到无我,你才能走到涅槃寂静。那么,要怎么样才能体会到诸法无我呢?要去掉很多很多执著。我们没办法通过执著体会到无我,执著一定要通过“我”和无明发出来。
“我”是无明的一种,因为人有一种个体感——“人我”,这是一种执著。还有其他执著,比如我们对现象的不清晰,我们不知道它的根本是什么,认为它是独立于心的另外一种现象,大家记住这句话。比如,我们看到对面的一个人,或者看到一辆汽车,我们就会认为“哎呀,它其实跟我没有什么关系,但它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我们连想都不用想,直接就会这么去认知,这就叫做“无明”,这是非常厉害的无明。
现在佛教告诉我们,不是这样的,你不要这样认为。如果你这样认为的话,很多苦难就会因为你的这种认为而源源不断地产生。它的逻辑理论,其实以前我都已经和大家交流过很多次了。我们认为一个东西是实在的时,它就会对我们产生作用。如果我们认为枪里面的子弹是实在的,那就对不起,打烂你的脑袋。当然,打烂你的脑袋这件事,其实你还有一种执著,你认为你的脑袋也是真实的。这种认为是非概念性的,心直接就是这样的。眼睛一睁开,马上就是这样的,有时候眼睛不睁开,都是这样认为的。所以,心的那种执著,到了后来是非思维性的,而是执著性的。
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一个离开我们心的事物。比如这个东西,在《楞严经》里面叫它坚固妄想,从来没有说它是一个物质或者其他什么东西。而是说我们的心妄想成量时,即达到一定程度时,它自然就会呈现出这种样子。它本来是法性,不具备伤害性,而且没有痛苦,只是一种快乐的来源而已,也是一种快乐的结果。但是,它有可能会造成我们的痛苦。比如,撞击会让我们感受到触觉的痛苦。再比如,如果我们对一个东西产生贪执,别人把它拿走了,我们也会痛苦。
这个东西代表一切,可以代表房子、汽车、金钱、美女,什么都可以代表。由于我们认为所有外境都是独立于我们心的另外一个事物,所以我们要去争取它,或者要把它赶走。好的东西我们就会争取,争取来干什么呢?给这个“我”(我执)。为什么会争取呢?因为它是独立于我心的另外的东西,我把它抓起来,让执著的这么一个“我”去拥有。
但其实这些全部都是心的一种无明的游戏,根本就不是这样的。这个“我”是不存在的,外面的东西也是一种幻境,像梦一样在发生。然后,我们就在这里面反反复复经历很多痛苦。我们轻描淡写地说出了“痛苦”这两个字,但实际上“痛苦”是非常可怕的。在我们现在这个和平社会,都能感受到很多痛苦。如果是在不和平的社会里面,比如古代或者一两百年前的那些战争时代,那种痛苦就非常吓人了,人可以拿来千刀万剐。
其实那也是如梦如幻的,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在那种如梦如幻中被千刀万剐,那是什么样的滋味?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痛苦呢?就是因为我们的心有很强烈的实执。比如身体的实执,其实它是一种法执。当然,它也牵涉到我执,但其实主要都还是法执。
所以,佛教说,你要怎么样摆脱这些痛苦呢?你一定要让你的心明白,这些东西不是离开你心的另外的事物,它是你的心捏造的。你只要不捏造了,或者你摆脱了这种捏造,这些苦难就没有了。心本然就是快乐的,极端的快乐。而且这种快乐不会变化,永远都是这样的,人在里面充满了意思。
你们不要把涅槃寂静想象成什么都没有了,躺在那里死过去了的那种感觉,不是这样的。证悟涅槃寂静的“心灵”(那时候不能叫个体了),它是可以拥有一切的。同时它也是变化的,但它是始终处在本质中去变化。不像我们,我们是离开光明和空性的本质去变化,是带有执著的变化,那就是轮回。而它那种不是,它可以游戏于各种各样的变化之间,永远只有快乐,这就是佛陀说的涅槃寂静。
那么,我们要怎么样达到涅槃寂静呢?我们要想办法训练我们的心体会到无我。诸法无我,即里里外外所有现象,从来就没有一个实有、唯一、独立的“我”。诸法无我的“我”不是人我的“我”,而是说我们的心要体会到任何事物都是没有实质的,就是要体会到这个东西。
那么,关于这个修法,我们来看老人家的书,它到后面才是真正的关于空性的修行,在“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的第五个章节里面。如果有可能,我们就把它打出来。第五章的后面开始介绍空性的修法,老人家讲了很多。现在我只是把我学习、阅读的感受、心得和大家交流,然后大家要回去看。老人家讲了很多东西,很多纲要性、宗旨性的内容都讲出来了。我们会围绕老人家讲的纲要和宗旨补充很多内容,老人家也讲了具体的修法,捏在一起,我们可以各取所需。有些人可能拿到里面的具体修法就开始去做了。如果前面的五加行真的修得很好,菩提心也发得很足,体会空性也不是像想象中的那样,难到一塌糊涂。
但是,一旦体会到空性,那个滋味就变了。佛法在你那里就不再是一个很干瘪的词汇,或者一群神经兮兮的人凑在一起“喔唷,不得了哦,很殊胜噢”,整天这样,搞了半天也没有看到什么殊胜。而现在不是这样了,它会变成很具体的,让你的身心感到彻底解放、感到喜悦的很真实的美味,极其美味。
二、空性修法之前期预备
好,我们现在看老人家说的,空性的修法首先要做预备,也就是不要马上就开始修空性。可不可以呢?可以,很厉害的人就可以。如果已经产生了一定的空性觉受,而且这种觉受到了一定程度,那这种人就不用这些预备了,不管他走到哪里,一凝神就开始了。大家记住,我说“一凝神”,实际上说明这个人的水平还不够,他还需要去凝神,他还需要去注意。
比如,有些人在社会上跟人吵架,做生意别人把他骗了,怒火一下就腾起来了:“哇,有没有搞错啊?这样骗我!”突然一下想到空性,一凝神回到“能骗的人是假的,所骗的我是假的,被骗的那些钱也是假的”,安然、坦然印之,心一下就回到那种空性里面了。那时候烦恼一下就开始消失。他觉得这个东西完全像梦一样,在梦中被骗了以后,梦中的人会生气,可是一旦醒了,何必呢?洒然一笑:“哎呀,今天我居然又被骗了!”他会这样。
他不会因此感到很纠结、很痛苦,不会说“骗我的钱不重要,你这是侮辱我的人格”。但实际上,处在空性的状态里面,人格也是虚假的,人我都没有,人格就完蛋了。本体都没有,它的作用(人格、自尊)也就没有了。那么,这个人就会很自在。心就不会住在被骗这件事上面了。心不是应无所住吗?
这是比较厉害的人。我们刚开始修行,不可能一凝神马上就处在空性的境界里面。我们连空性是什么都不知道,连概念都不清晰,感受就更没有了。我们现在所做的这一切是什么呢?我们要通过这些思维和方法,让我们的心感受到空性。大家记住,不是让我们的头脑感受空性,是让我们的心感受到空性。我总是把心和头脑分开,实际上它是一个,头脑也好,心也好,都是意识。
我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这是习惯性的说法,头脑主要用于思维,而心主要用于感受。所以说,我们失恋以后,不会说你让我的概念好疼啊,而是你让我的心好疼啊。因为伤的是心,不会伤你的概念。也就是说,要让心感受到空性,要让心感受空性就要做一些预备。这些预备会让我们心的感受更加深刻。
有时候一些形式化的东西,会对心的感受有很大作用。比如,有大德来讲法,我们搞一个很正规的形式,铺上地毯,天上撒花,宝雨纷飞,“呜呜呜”吹起法螺,大家会觉得其实这是形式主义的东西,但它是有用的,它会对我们的心灵造成一种刺激。
形式跟心是有联系的,它是有作用的,不会有离开心的形式。所以这个问题可以解决。经常有人说:“佛法在心里,不用这么做。”“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有些人很极端,要么执著于形式,忘了内容;要么只执著于内容,觉得形式没必要。
其实不是,有时候形式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所有的形式必须由心发出来,发出来以后,形式又会反过来影响心。比如我们经常说的正式结婚,总是要去举行一场婚礼。为什么呢?就是要通过形式反过头来向大家宣布,也向我们的心宣布——“你看,在那么多人面前我们结婚了,不恩爱都不好意思”。没有说:“算了算了,我们省掉中间的过程,直接入洞房算了!”
所以说,一定要有形式。这里的预备也是这样的。预备就是通过这些方法慢慢地让我们的心一步一步地安宁、慎重、专注,特别是修空性,一定需要专注。你看老人家讲的。
关于预备期间身与意的要点,在《入座与出座》一篇中已经很详细地讲过了,除了其中所讲的以外,再也没有更深的内容,如果能按照其中的程序一个个地去做,就已经很好了,所以此处无需重复。此处所强调的,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入座与出座》也是《慧灯之光》里面的内容,大家去找来看,比如以“毗卢七法”的坐姿入座、浑身放松等等。今天我是和大家共同学习这本书,不是在上面讲法,而是我阅读他老人家的书,然后跟大家分享我阅读和学习的心得。那么,他在书上提到的其他开示,我也希望大家有时间就去看。
(2)按照《入座与出座》的程序完成毗卢七法、排污气等等之后,就要修一遍人身难得、死亡无常等四个外加行。
入座与出座,毗卢七法、排污气,我们那天讲过的,(示范)这样“呼呼呼”把里面的浊气排出来,这些大家已经会了。然后要修一遍人身难得、死亡无常等四个外前行。为什么呢?激发起出离心。那么,这时候你怎么修呢?这时候修四个外前行,就不能像那些引导文那样,修很长时间。比如,一个外加行“人身难得”,就修了两个半小时,后面的空性就没时间修了。
通过人身难得、死亡无常、因果不虚、轮回过患这四个外加行,我们会形成一种强烈的希求解脱的心态。那么,这时候我们就要把这种心态调回来。可以是每一个外加行一种心态,即人身难得一种心态、死亡无常一种心态、因果不虚一种心态、轮回过患一种心态,也可以形成一种综合的出离心的心态。把它调回来在心里过一遍——我一定要解脱,我修行就是为了解脱,轮回太苦了,我不想再在轮回里面纠缠了。
就像谈恋爱已经谈烦了,天天吵架的人一样,我不想再吵了,我们分手吧!但这时候的“爱人”是轮回。我们为什么离不开轮回啊?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太爱轮回了。不要认为我们不喜欢轮回,假的!我们在内心里面其实好爱轮回啊,因为轮回中有很多很美妙的东西,比如漂亮的衣服、背带、汽车、洋房,诸如此类的东西,总是让我们在心里恋恋不忘,其实这就是轮回。
所以说,我们要在心里面调回这种感受。其实,如果你真的有这种心态,你会发现那时候你的心已经轻松了很多。大家记住,是要在内心里面真的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而不是概念性的。概念上我们每个人都会说“我不要这样,不要那样”,你试试看。你什么都不要啊?那把钱包给我,我也不用很多,三分之一。你就会说:“嗯哼,这个以后再说吧,等我训练好了再说嘛。”所以说,人很善于欺骗自己。如果你真的什么都不需要了,那你真的会很坦然。
我们训练出离心,实际上就是训练自己离开很多舍不得的轮回的殊妙之处。它本身没有什么,但你一旦贪恋,就成了轮回过患。如果你不贪恋,那也没什么。释迦牟尼佛曾经说过,一个无贪的比丘可以拥有全世界。无贪的意思是什么呢?即它根本不能左右你的情绪、左右你的心。如果达到这种程度,那你享用它也没关系。但我们是不是呢?什么叫能左右我们的心?当拥有它的时候,我们就会恋恋不舍;一旦失去,就会痛苦不堪,那就叫左右了你的心。
所以,这时候我们要先修四个外加行。一定会要求你先修出离心、菩提心。为什么?因为,如果你没有强烈的想离开这些过患的心境,又想让自己的心沉浸到无执的空性中(落到能上就叫做“无执”),那是很困难的。一旦出现这些事,你马上就开始执,没办法在空性里面沉浸下去。所以,一定要有出离心。
(3)四个外加行修完之后,就观想离头顶一肘的上空有一莲花座,释迦牟尼佛端坐其中,诸位大乘菩萨与小乘僧众环绕于四周,所有佛菩萨与僧众都面朝自己。
(4)之后,在释迦牟尼佛前作七支供。此处特意注明,七支供的念诵,是《普贤行愿品》的七支供颂词。一边念,一边观想,所有配合念诵的修法都是这样的。念诵的作用,是提醒我们按照颂词进行思维。如果只是口头上念诵了,心里却没有作相应的思维,则对我们的修行没有太大的作用,只是有一些善根而已。
之后,对诸佛菩萨发起强烈的信心,并在佛菩萨前诚心诚意地祈祷——请诸佛菩萨加持我在这一座当中能修出四法印的修法。
这一系列的事大家去看,照着上面所说的去做就完了。做这些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是要摄心,把心摄过来,你去观想它时,心就被摄住了。即把心集中起来,就不会外散了,不会一会儿想这样,一会儿想那样,轮回又过患了,不能再想了,这是摄心。
二是要通过祈祷得到加持。靠我们自己去修行空性,有时候真的有点困难,我们的执著太深了,很多时候需要加持。特别是修空性,真的需要很深的加持。有了加持以后,我们的心去体会和安住于空性时,就会容易很多。
(5)祈祷完毕之后,便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以前讲过很多次了,不知道你们修了没有?修了的人又处于什么阶段?是已经修成了,还是正在修的过程当中呢?我现在也没有什么菩提心,但是我在修。你们开始修了吗?有没有什么结果?如果已经开始修了,即使现在没有结果也不用着急,结果肯定会有的;如果不修的话,就永远不会有任何结果。
老人家说自己没有什么菩提心,这是老人家谦虚。这里讲菩提心讲了很多,大家自己去看。也就是说,修菩提心也是需要的。我们既要通过观想佛菩萨得到加持,同时也要发起菩提心。发起菩提心,起码暂时可以让我们的业障清净、让我们的福报增加。修空性是一种极其需要福报的修法,否则你根本没办法空。所以,发起菩提心对我们修空性也会有非常大的前期预备的作用。
空性让我们的心开始很自然地不再纠结于自身,让我们的心开始舒缓。纠结自身就会造成紧张,一个人太关心自己就会很紧张。比如,走到一个很黑的地方,一个无惧的人,他大摇大摆地就走过去了,一个总是关心自己的人,就会害怕——会不会有东西“呜”地飘出来?他为什么会这么怕呢?实际上他的心始终集中在害怕这一堆会受伤。
而发了菩提心的人,他的心始终在别人那里,他甚至会爱上伤害他的人。这种爱不是爱情的那种爱,那种爱太丑陋了。这种爱是菩萨之爱,即使真的出现鬼也没关系,他可以伸手去摸它——你不是喜欢伤害我吗?来,让你伤害!既然这样,他就失去害怕了。原因是什么呢?他的心不再爱自己,而是爱别人。爱别人就不怕伤害了。大家要去体会这种东西。
空性就要这样去修,当菩提心发得比较足时,我们就调回这种觉受。刚才的观想和祈祷也不能太长了,如果太长的话,可能一座下来都没有时间修空性了。所以不能弄得太长,但也要有这么一个准备的过程。菩提心也一样,你要把平常修菩提心的觉受提起来,心里面充满对天边一切众生老母的悲心、责任感——为什么我要修?如果不修我就没办法帮你们,所以我一定要修。我们要有这种决心、这种大慈大悲的悲悯心态,把这种感受调回来就可以了。然后就开始进入正行。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建议结合录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