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堂课总结:上堂课我们开始了菩提品的学习。本品为本论第二品,科判属:戊二。菩提品是讲无上菩提的本体以及功德等内容。内容讲解分三:一、略说所讲义之分类;二、总标讲法;三、其义广说。
已经学完了一、二的内容。略说所讲义分为八类:本体义(二种清净)、因义(二智双运)、果义(远离二障)、事业义(自他二利)、相应义(无量功德)、分类行义(三身分类)、恒常义(常住世间)、不可思议义(如实性)。总标讲法即是用着八种含义说明无上菩提的种种功德。
已经开始了其义广说的学习,内容分七:一、净得本体之因义;二、远离垢障之果义;三、自他二利之事业义;四、其依具足功德义;五、以三身分类行义;六、于众生未尽间彼等恒常义;七、如实不可思议义。
开始学习“三、自他二利之事业义”中“其义广说”中:“二、别说自利圆满”的内容。
上堂课学习了二身的“不灭性”,用“坚固、寂灭、恒常、不变”的四种相来广为宣说无为法的功德,说佛陀完全消灭了凡夫和菩萨“生、老、病、死”的四相。
此四相为:有为法成熟之后腐坏的“老”相;四大迁变而痛苦的“病”相;前世灭尽而现前后世的“生”相;不可思议种种变化的“死”相。此四相如果从微细方面来讲:就是无漏业成熟的“老”相;无明习气地迁变的“病”相;灭尽前世以意生身成就后世的“生”相;以不可思议染污变易的“死”相,有如是微细的四相。
这堂课内容:继续学习“自他二利之事业义”中“广说其义”中的内容。
壬三、别说他利圆满:
为白净法所依故,无垢智慧是为处,
犹如无相虚空界,见色闻声与嗅香,
尝味觉触知诸法,皆由彼者作为因,
如是为佛于二身,无碍加行坚固者,
殊胜六根行境中,无漏功德能生因。
偈颂分三段讲述,前二句是第一段,后两颂各分一段。
首先第一段“为白净法所依故,无垢智慧是为处”。“无垢”指解脱身,“智慧”指法性身。“处”指依处。也就是所化众生的相续中生起诸多白净善法殊胜功德之所依或源泉,故无垢断德之解脱身与智慧证德之法性身是他利圆满的依处。
自利断证功德成就几分,给予众生才有几分利益;只有在断证功德究竟时,才能成为最殊胜利他的依处。比如,一盏灯能量有一百瓦,它只能照亮较小的空间,此外没有能力遣除余处的黑暗,如果具有一千瓦强大的能量,就可以照亮更大的空间,若是太阳,其光明就能普照天下,但也无法破除天外世界的黑暗。同理,只有成就断证圆满,才能成为九法界一切众生究竟的皈依处,广利六道众生以及三乘学人。如果断证未圆满,利益众生的范围和能力数目是极其有限的,而且只能利益下下地道的众生,不能利益上上地道的众生。譬如,初地菩萨可作南瞻部洲的依处,二地菩萨可做转轮王成为四大部洲的依处,三地菩萨可做帝释天王成为欲天的依处。在获得佛位之前他利事业上有很大的差别,登地菩萨可以把众生安置于得地;得到授记的八地菩萨安住在无分别智慧的境界中,可以让众生入于八地等;得到授权灌顶的菩萨安住于十地的境界中,可以让众生住于十地;达到佛位获得解脱身和法性身,就有能力把众生安置于佛位,这就是“为白净法所依故,无垢智慧是为处”的含义。全知麦彭仁波切释云:“由于对一切众生以初善、中善、后善,善能周遍演说无量法门,普降无尽的大法雨,乃是一切众生善业果实、白法无漏波罗蜜的种子广大增长之因,所以犹如雨云一样”。《大乘庄严经论》中云:“无比圆白法,众生利乐因”。意即:如来自身圆满具足无与伦比的无漏善法、般若蜜多、十力、四无畏、菩提分等,所以可以成为一切有情利乐之因,究竟佛位的无垢智慧就是真正究竟的依处。
自利圆满和他利圆满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自觉才能觉他,自调才能调他,自成才能成他,自心充满智慧才能令人生起智慧,自心充满慈悲才能给予世间的温暖,自心清净才能净化世间。所以,每位欲利益普天之下一切有情的行者,都应该发起无上菩提心,发愿成就佛的解脱身与法身,求取大乘佛果自强不息,成为利他圆满的究竟依处。无著菩萨在本论自释中说:“何者成就他利?即得成就自身利已,无始世来,自然依彼二种佛身,示现世间自在力行,是名成就他身利益”。
第二段:颂曰“犹如无相虚空界,见色闻声与嗅香,尝味觉触知诸法,皆由彼者作为因”。就象无相、非能生因的虚空,可以作为见色、闻声、嗅香、尝味、觉触以及了知诸法之所依处。
无相、无为、非能生因,此二特点非常关键。若虚空耽著一种相,那就不在其中无碍显现万象了。若虚空耽著形色,就会对于显现蓝、黄等色形成障碍;如果耽著檀香就无法显余香,那就是很死板僵硬的状态,又如何能显现容纳大千?
正因为虚空无有任何执著、局限、偏袒,故任运无碍地显现一切色、声、香、味、触法森罗万象之境。故虚空无相才能无不相,无相才能无所不容,无相才是最大。再者,如果虚空是某法的能生因,就只能生此一法,不能生余法,则成为有迁变、动摇的有为法。但是虚空何时有生、住、灭的相呢?正因为虚空无有丝毫迁变,故于其中才能显现一切变化,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所以,在无相无为的虚空中可以无碍任运显现出色声等六境,成为见闻嗅觉触等六根识
之因,这就是虚空的特点。
第三段:颂曰“如果佛陀二种身,能作修行无碍行,菩萨六根之行境,是生无漏功德因”。
一、“无相无为的虚空”比喻“佛陀的解脱身和法性身”;佛经云:“如虚空相,诸佛亦尔”。《金刚经》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又“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即远离一切有为法相和一切出世间贤圣都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的,远离一切相就是无为法,所以如来身比喻为无相无为的虚空。
二、“虚空中能现六境作为六根的行境”比喻“佛身能作圣者菩萨殊胜六根的行境”。颂词中说“能作修行无碍行,菩萨六根之行境”。能显现如来身的因,就是圣者菩萨自己修行无障碍的加行,这样才能真实见到佛陀的两种身。萨迦派荣敦巴大师在本论注释中说:“所谓的‘无障碍加行’是指无勤作障碍的坚固加行,这样的佛身可以作坚固菩萨殊胜六根的行境。《入中论》云:“此寂灭身无分别,如如意树摩尼珠,众生未空常利世,离戏论者始能见”。意即:诸佛报身唯有已离戏论、长久修行福慧二资、证得清净智慧的大菩萨才能现见,未离戏论的凡夫声缘等无法现见。
三、“虚空是产生六识之因”比喻“佛身是产生无漏功德之因”。譬如,当六根见闻到色声等境界时,可以生起眼耳等六识,比喻坚固菩萨已见佛身的因缘,会产生无量的无漏功德。遍知多罗瓦在本论的注释中说:“具有缘份的诸坚固佛子,在殊胜六根的境界中,见世俗色身之缘,故是能作产生妙相、随好等无漏功德之因;见胜义法身等之缘,故是能作现量现前力、无畏等无量无漏功德之因。”无漏功德是指无量相好庄严的色身功德以及十力、四无畏等法身功德。在凡夫分别心面前显现各种清净的境界,可以引发我们的善根,但都属于有漏的功德,如缘善法声,就会生起信心、慈悲心等。在圣者菩萨殊胜六根前显现佛身所引伸的是凡夫无法想象的清净无漏功德,是成就色身和法身的功德。
本颂的第二、三段主要讲述了佛身能作极为深广饶益圣者菩萨的他利事业,更不用说对于凡夫、声缘的利益了。
- 《宝性论》第90课
- 《宝性论》第92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