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此次学习净土,先介绍一些净土的基本概念,以利于以后经论的学习。在讲解的教理上,采取随教唯识的诠释,修行上,尽量介绍藏汉两地净土修行的特点,取其精要,实现净土“信愿行”的修行宗旨。
秽土和净土的概念:
秽土是以众生共业为因而造就的世界,无常而苦。相反,净土是以佛菩萨的愿力为因,众生得净业为缘而造就的清净世界。
净土成立的原理:
心有三种体现,轮回、法性定、净土。八地菩萨俱生我执消失,因菩提心而开始实现以前的大愿,开始现前(非建造)净土。《现观庄严论》中说八地菩萨:“知诸有情意。游戏诸神通。修微妙佛刹。观故亲近佛。知根净佛土。安住如幻事。故思受三有。说此八种业。”,其中“修微妙佛刹”,就是说的这个。净土从八地来说修起,到成佛完成。《维摩诘经》中说:“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即所谓的“唯心净土”、“心净即佛土净”。
净土的种类:
法身净土、报身净土、应化身净土。究竟来说,一净土即所有净土,因缘上,各个净土菩萨因菩萨的愿力不同而不同。
极乐净土中的四土:
圣凡同居、方便有余、实报庄严、常寂光。
和我们因缘很近的净土:
释迦佛的净土;
《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第一卷:
佛言:‘宝积!众生之类是菩萨佛土。所以者何?菩萨随所化众生而取佛土,随所调伏众生而取佛土,随诸众生应以何国入佛智慧而取佛土,随诸众生应以何国起菩萨根而取佛土。所以者何?菩萨取于净国,皆为饶益诸众生故。譬如有人,欲于空地,造立宫室,随意无碍,若于虚空,终不能成!菩萨如是,为成就众生故,愿取佛国,愿取佛国者,非于空也。’
‘宝积当知,直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不谄众生来生其国;深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具足功德众生来生其国;大乘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大乘众生来生其国;布施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一切能舍众生来生其国;持戒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行十善道满愿众生来生其国;忍辱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三十二相庄严众生来生其国;精进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勤修一切功德众生来生其国;禅定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摄心不乱众生来生其国;智慧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正定众生来生其国;四无量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成就慈悲喜舍众生来生其国;四摄法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解脱所摄众生来生其国;方便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于一切法方便无碍众生来生其国;三十七道品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念处正勤神足根力觉道众生来生其国;回向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得一切具足功德国土;说除八难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国土无有三恶八难;自守戒行不讥彼阙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国土无有犯禁之名;十善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命不中夭,大富梵行,所言诚谛;常以软语,眷属不离,善和斗讼。言必饶益,不嫉不恚,正见众生来生其国。如是宝积,菩萨随其直心,则能发行;随其发行,则得深心;随其深心,则意调伏;随意调伏,则如说行;随如说行,则能回向;随其回向,则有方便;随其方便,则成就众生;随成就众生,则佛土净;随佛土净,则说法净;随说法净,则智慧净;随智慧净,则其心净;随其心净,则一切功德净。是故宝积,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尔时,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若菩萨心净,则佛土净者,我世尊本为菩萨时,意岂不净,而是佛土不净若此?佛知其念,即告之言:‘于意云何?日月岂不净耶!而盲者不见。’对曰‘不也!世尊!是盲者过,非日月咎。’‘舍利弗!众生罪故,不见如来国土严净,非如来咎;舍利弗!我此土净,而汝不见。’
尔时,螺髻梵王语舍利弗:‘勿作是念,谓此佛土以为不净,所以者何?我见释迦牟尼佛土清净,譬如自在天宫。’舍利弗言:‘我见此土丘陵坑坎,荆棘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螺髻梵王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见此土为不净耳!舍利弗!菩萨于一切众生,悉皆平等,深心清净,依佛智慧,则能见此佛土清净。’
于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时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宝严饰,譬如宝庄严佛,无量功德宝庄严土,一切大众叹未曾有!而皆自见坐宝莲华。佛告舍利弗:‘汝且观是佛土严净?’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本所不见,本所不闻,今佛国土严净悉现。’佛语舍利弗:‘我佛国土,常净若此,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众恶不净土耳!譬如诸天,共宝器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如是舍利弗,若人心净,便见此土功德庄严。’
《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第一卷释文:
佛说:“宝积,一切众生界,即是菩萨净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菩萨随所要化度的众生取菩萨净土;随所要调伏的众生取菩萨净土;根据各类众生将在什么样的国度才能进入佛智慧而取菩萨净土;根据各类众生将在什么样的国度才能萌生菩萨道根而取菩萨净土。菩萨为什么这么做呢?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菩萨之取净土,都是为了饶益、济度众生,如果离开了众生,菩萨又如何去饶益、济度他们呢?这有如人们如果在平地上,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顺利地把宫殿楼阁建成;若想在半空中建楼阁,肯定是徒劳无功。菩萨想得佛国也是这样,必须摄受成就众生,成就了众生,佛国土自能完成实现;若不成就众生,而想取得佛土肯定是不可能的。
“宝积啊!你们应当知道,一颗质朴诚实之心,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定会有许多正直诚实的众生来生其佛国;一颗深信坚固之心,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定会有许多具足种种功德的众生来生其佛国;无上道心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定会有许多信仰大乘的众生来生其佛国;布施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定会有许多乐善好施的众生来生其佛国;持戒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定会有许多戒行清净、普行十善的众生来生其佛国;忍辱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定会有许多相好庄严的众生来生其佛国;精进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定会有许多勤修净行、功德具足的众生来生其佛国;禅定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定会有许多定力高深的众生来生其佛国;智慧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定会有许多已悟大法、已得正定的众生来生其佛国;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定会有许多修习实践此‘四无量心’的众生来生其佛国;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法’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定会有许多被此‘四摄法’所摄化的众生来生其佛国;方便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定会有许多修习方便法门、于一切法通达无碍的众生来生其佛国;‘三十七道品’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定会有许多修习‘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和‘八正道’的众生来生其佛国;回向心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其国土一定一切功德具足;说消除五苦八难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其国土没有三恶道及生老病死等种种苦难;自己戒行清净且不讥讽他人犯戒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其国土将不会有犯戒之人乃至没有犯戒之说;十善行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其国土之人将都长寿富有,行为清净,为人诚实,话语柔和,合家和睦,亲朋友善,言多益人,不嫉不恚,举凡具有正见众生都争相来生其国。
“正如上面所说的,宝积,菩萨因其心地质直,则能发愿实行;随其愿行,则得深厚坚固的道心;随其有深厚坚固的道心,则能调伏其意念;随着意念的调伏,则能如佛法所说而行;既能如佛法所说而行,则能萌发回向之心;随其回向之心的产生,则会有种种方便法门;随其种种方便法门,则能济度成就无量众生;随着无量众生的得度,则佛土自然清净;随着佛土的清净,则所说法自然是清净;随着所说法定清净,则清净智慧自然产生;随着清净智慧的产生,则其心境自然清净;随着心境的清净,则一切功德自然清净。所以,宝积,如果菩萨想要得到净土,首先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自然清净。”
其时,舍利弗听了佛陀的这一番话后,心里就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如果菩萨心净则佛土净,那么我佛世尊当初为菩萨时,难道其心境意念也有不净吗?要不然为什么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怎么会如此的污浊不堪?
佛陀凭借其神力,当即知道了舍利弗心中的疑问,便对舍利弗说:“舍利弗,你认为怎么样呢?日月难道不明净吗?但是对于瞎子来说,一切都看不见。”舍利弗回答说:“不是的,世尊,日月并非不明净,只是瞎子看不见罢了。”佛陀接着便说:“说得对,舍利弗,所以看不到如来国土庄严清净,那完全是众生被烦恼业障所盖覆的缘故,并不是佛陀的国土自身不庄严清净。舍利弗,我的国土本是庄严清净的,但你却看不见,这就像瞎子看不见明净的日月一样。”
当时,螺髻梵王对舍利弗说:“舍利弗,不该产生佛所居住的世界是污浊不堪的念头。为什么呢?因为我所看到的佛陀国土清澈明净得如自在天宫一般。”
舍利弗说:“不对啊!我明明看见这个世界上到处是坑坑洼洼,荆棘沙砾,土石诸山,污秽不堪。”
螺髻梵王说:“那是因为你自己尚不具有佛的智慧,心里还存有高下净染等种种分别的缘故,所以在你的眼里此国土是那样的高低不平、污秽不堪。舍利弗,菩萨依佛的智慧,对于一切众生,都怀着平等之心,无人我怨亲之区别,如果能以平等清净之心去看世界,则能够看到这个世界十分明净庄严的。”
当螺髻梵王说完这些话后,佛陀即以足趾按地,顿时由无以计数的奇珍异宝装饰起来的三千大千世界便显现在大家的眼前,极是富丽庄严,有如以无量的功德宝装饰起来的庄严佛土,当时,一切与会大众都慨叹前所未见,并发现自己都端坐于莲花宝座之上。
这时,佛陀便对舍利弗说:“舍利弗,你看看这佛国土是不是很庄严清净?”
舍利弗回答说:“是的,世尊。这佛陀国土确实十分庄严清净,这样庄严清净的佛国土真是我前所未见、前所未闻的。”
佛陀又对舍利弗说:“我佛国土,从来都是这样庄严清净的,只是为了济度那些劣质钝根众生,才方便示现种种污秽不堪的现象。这有如诸天人同在一宝器中饮食,但因各人的智慧功德的差别而所看到的饭色却各不相同一样。舍利弗,看国土的清净与否也是一样,如果人的心清净,他所看到的诸佛国土一定功德具足、庄严清净。”
五台山文殊净土(道场)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说:
“佛言,普现佛国菩萨之数,喻如积尘满十方界。无量寿佛菩萨、声闻比数多少?如一尘耳!又普现佛寿命无限,取譬言之 ,破碎十方三千世界,皆使作尘布散 ,此尘过千佛国,乃著一尘周匝十方,而尽其尘。”
普陀山观音净土(道场):
共有七处:印度南方斯里兰卡的普陀山,中国东海外的普陀(“普陀”之音取自“补陀洛”)山,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中国热河承德的补陀洛寺,朝鲜的洛山,日本纪伊的补陀洛等,最有名的当属印度的普陀山,中国的普陀山和西藏的布达拉宫。
莲花生大士铜色吉祥山净土:
铜色吉祥山乃莲花生大士以其虹光身所化现之净土,乃无量无边之光明世界,寂灭喜乐、智慧遍布。莲师之净土铜色吉祥山就位于妙拂洲的中央,形状如同心脏,由众多奇珍异宝和合而成。山顶是殊胜不可思议的莲师宝殿,名叫“莲花光明宫”。该宫殿底层是为以莲师为主尊的化身净土,第二层为普陀山之报身净土,第三层为极乐世界之法身净土。
当莲师在西藏教化的因缘圆满时,莲师观察南无阎浮提的未来因缘,见西南方有罗刹国,若不加以调服,将会侵害南阎浮提众生。于是莲师乃前往罗刹国,将罗刹王的神识度化回归法界,而莲师便进入他的身体,以罗刹王的身份,调服罗刹众生,广扬密法于其国,并运用神力,把罗刹国转化为净土,即是邬金刹土。而其所调服的罗刹众,则都成为勇士与空行。
邬金刹土位于菩提迦耶金刚座的西北,在海中有一个岛,名为妙拂洲,这一个岛本是食肉罗刹所聚集之处,但却为三世诸佛所加持。为什么呢?因为最初密法流出的因缘,乃为诸佛要降服大力魔王玛占茹扎,当玛占茹扎伏诛,他的身体裂成八块,分别落在八个地方,被加持成为八处密法最兴盛处。基于这样殊胜的缘起,固为三世诸佛所加持,成为莲师的净土。这邬金净土,也一直承受金刚亥母的亲自加持。所以所有的空行母,都聚集到这里来。各种密咒的声音,充满了净土各个角落。任何人至此圣地,便能证得菩提。
香巴拉净土:
南阎浮提有五大圣地:一是中央释迦牟尼佛成道的金刚座(菩提迦耶),二是东方文殊师利菩萨的净土五台山,三是南方观世音菩萨的净土南海普陀洛迦山,四是西方莲师净土邬金刹土,五是北方法胤胜王的净土香巴拉国。
佛陀(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代,第一位接受佛陀密法传承的,即是香巴拉王朝第一世国王——苏禅德喇,这也是开启了“时轮金刚”法脉与“香巴拉净土”的一大因缘。
未来世,香巴拉王朝将会统治我们这地球而大兴佛法。若您有受过时轮金刚灌顶并且受持过此法,那您就与香巴拉净土结了善缘,将来也可以选择往生该净土。
释迦牟尼佛於晚年时期,带著随众及诸大阿罗汉前往雪山(即现今的西藏)传佛法,遇到了香巴拉第一世国王苏禅德喇,而香巴拉国王也发心供养佛陀的僧团。此时佛陀问香巴拉国王为什麽不修持佛法呢?人间无常,刹那变迁,现有的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啊!
这时香巴拉国王苏禅德喇回答说:“并非我不修佛法,我是想看看有没有能修持无上大法之佛法,能不出家,且保有现今财产及一切所拥有的东西,又能即身成就之法呢?"
佛陀观这香巴拉国王苏禅德喇深具密宗根器,且密法之因缘具足,故传授香巴拉国王一世密法,而使香巴拉国王即身成佛。这时跟随在世尊身边的诸大阿罗汉虽然不至於心理不平衡,但心中很纳闷的问佛陀:“为什麽此香巴拉国王可以得到这无上大法,且即身大成就,而我们这些证阿罗汉果的佛弟子,费尽千辛万苦的修持,方得证果呢?"
佛陀世尊这时告诫众弟子说:“那是因香巴拉国王,久远劫以来常修密法,且深具密宗大慧命,方可受持密法。"而佛陀在佛法教育上,一向以随应机缘或应时应地、应慧命法缘而教授佛法,经佛陀之解释,化解了众弟子的疑惑。因此,香巴拉国王一世即是释迦佛亲传密法的传承弟子,也可以说,於香巴拉王朝中的一切密法及修行,都是源自於本师释迦牟尼佛之传承。
【此文稿为初打内容,未经仔细校对,强烈建议结合音频阅读】
净土的学习差不多说了大半年时间,今天终于开始了。
前言:此次学习净土,先介绍一些净土的基本概念,以利于以后经论的学习。
净土要怎么样讲呢?我们首先对净土及净土宗的相关情况和基础知识,做一个比较简单的介绍。今天详细、深入、系统地讲是不太可能的,只能在后面的课程再讲。
讲完净土宗的简介以后,我们要学习哪些课程呢?汉传佛教的净土有五经一论,五经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普贤菩萨行愿品》,一论是世亲菩萨的《往生论》。我们会先讲《阿弥陀经》,学完以后可能要学《无量寿经》,接着可能要学《观无量寿经》。然后《普贤行愿品》也肯定要讲。所以时间会拖到很长。
藏传佛教的净土里面,我们要学习乔美仁波切的《极乐愿文》,或者麦彭仁波切的《净土教言》,还有法王老人家的《同归西方》。学习这些论典需要多长时间,我也没办法猜测,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讲。
为什么首先要讲净土的基础知识呢?如果没有净土的基础知识,上来就学《阿弥陀经》,可能很多人听起来会有点困难。所以要先讲净土的基础知识,笼统地给大家介绍一下净土的基本名相、宗旨、要求、基础概念,让大家先有个基础。因为我们一起学习净土的师兄,可能只是听说要念阿弥陀佛、修净土,但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并不是很清楚。
当然,也有一些学习净土很多年的老师兄,还有些老师兄就算没有学过净土,但对净土的知识也了解得比较多。我们是一个比较大的学习团体,有几百个人,也有很多是新师兄,甚至有很多是刚刚才皈依的师兄。有些师兄一上来就学很深的中观,听起来已经很头大了。净土好像很简单,其实只是持名念佛比较简单,实际上也不简单,只是比较容易上手而已。净土的一些理论知识非常复杂,基本上属于三转法轮的内容,所以不能认为它简单。
那么,一些新来的师兄肯定会被这些概念、说法弄模糊,所以我们先做一些基础介绍,介绍完了再学习第一部经《阿弥陀经》。介绍会讲多长时间呢?说老实话,我也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规划。可能两个晚上,也可能三、四个晚上才能讲完。如果要详细地讲,半年内都是没办法讲完。如果简介讲半年时间,时间就太长了,所以也不会讲太长时间。学了简介以后,你会对净土有大概的观念,后面再学习经论就会畅通很多。
在讲解的教理上,采取随教唯识的诠释。
这次我们会用教理阐释净土的基本知识,即为什么会成立净土,净土是什么,以及净土的基础哲学理论是什么。大乘的净土,你总不能用《俱舍论》的基础哲学思想去解释吧?那是解释不通的。那么,到底要用什么基础哲学理论呢?随教唯识的基础理论。随理唯识、中观的理论都不行,一定要走到随教唯识的层面。
净土是佛菩萨们心的光明显现的结果。最高级的净土是常寂光净土,也就是法性光明。净土本身既会牵涉到凡夫,也会牵涉到菩萨,它是混在一起的,是一种造作的业。其中一部分是菩萨净业(清净的业)的展现,那就肯定要牵涉到三转法轮。三转法轮的基本理论里面所讲的唯识内容,属于随教唯识。
什么是随教唯识和随理唯识?学过教理的师兄,应该有一些模糊的观念。佛教的理论层层叠叠,从小乘(小乘也分很多种)到随理唯识,再到中观,再上一层就是他空中观。他空中观的基础哲学思想和随教唯识的差不多,再上一层就是大圆满了。它的见地是一层层往上走的。
想要说清楚净土成立的原理,纯粹用中观(空性)是不行的。净土不仅是空性的,还要超越空性,要清楚空性的光明显现是怎么回事?所以净土至少要走到随教唯识的层面。当然,也可以走到最高的大圆满层面,大圆满修到最后的脱噶,就是净土现前。因此,净土用的基础理论基本上是随教唯识的层面。当然,也有可能会走到大圆满的层面。
我们也会结合一些净土的经论,以及藏汉两地大德们所诠释的关于净土的内容。比较高深的哲学理论可以包含下面比较低的理论。而低的理论解释不了高深的理论。所以,我们学了随教唯识的理论之后,也可以回过头把一些中观的知识,或者历代大德们对净土的诠释融化、包含进去,融会贯通。以上是教理方面的内容。
修行上,尽量介绍藏汉两地净土修行的特点,取其精要,实现净土“信愿行”的修行宗旨。
那净土的修行方面呢?尽量介绍藏汉两地净土修行的特点。汉传净土宗有持名念佛,也有观想念佛、观像念佛和实相念佛,但主要采取的修持方法是持名念佛,即念佛号。藏传净土要求就会复杂一些,比如你想要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就要修行往生四因——明观福田、积资净障、发菩提心、发清净愿。也就是说,你必须要有这四大类的修行,才能实现往生。往生四因是藏传净土法门的特征。还有破瓦法,它也是密乘修净土的特征。
藏传佛法有很多净土的修法,也可以说整个藏传佛法就是一个大净土。比如刚才说的脱噶,就是大圆满的净土,活着时就可以呈现净土。一般说的往生净土是指死亡以后的往生,而藏传佛教的往生净土是活着时就要兑现。比如格鲁派修大威德金刚,要去文殊净土,大威德金刚就是文殊菩萨的净土。再比如觉囊派,他们修时轮金刚,要去香巴拉净土。这些我们后面都会讲到。
净土的整个修行哲学基础和方法理论,我们尽量简明扼要地讲,让大家能够听得懂。如果真的要很系统、很全面、很细致地讲出来,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所以这几堂课程只是净土宗非常简明扼要的简介。
总之,采取的哲学理论基本上是以随教唯识为主,同时结合了大圆满的理论介绍。修行方法,我会介绍藏汉两地的一些特点。有人会问:“我是用藏传佛教的方法,还是用汉传佛教的方法?”这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取舍,没有必要强行用哪一种。
秽土和净土的概念:秽土是以众生共业为因而造就的世界,无常而苦。相反,净土是以佛菩萨的愿力为因,众生得净业为缘而造就的清净世界。
既然是净土宗,首先我们就要介绍什么叫做“净土”“秽土”?“净土”和“秽土”是两个对立的观念。那么,什么叫做“秽土”呢?轮回里面的世界就叫做“秽土”,比如我们现在这个娑婆世界,哪怕是天界也是秽土。秽土成立的原因是众生的业力,众生各自的业力汇集成共业,就形成了世界,即所谓的三界。三界六道全部都是秽土。
为什么看起来漂亮得不得了的天界,也称为秽土呢?因为它也是由众生的业力成立的。业力成立的特点就是无常、变化,它一定会导致痛苦(苦谛)。苦是轮回的特征,而变化不由自主,如果不解脱的话,就会不停地轮回,永远没有尽头。这是秽土的特征。秽土的来源是众生的业力。
什么是众生呢?即有人我执著的生命,或者叫补特伽罗、数取趣,有很多名称。佛菩萨算不算众生呢?菩萨不能算是众生,他是菩提萨埵,叫“觉悟有情”(我们叫“有情”),他们是明白了人我执著并不存在的生命。那阿罗汉呢?他不算菩萨,但是他解脱了,也不能算是众生了。一地到七地的菩萨,他们是还有俱生人我执著种子的一些生命,这些生命比较高级,但也不能叫“众生”,因为他们不再轮回了。八地到九地的菩萨,是三清净地的生命,那就更厉害了,人我执著都没有了,只有法我的执著。还有佛陀,佛陀就不用说了,完全没有执著了,连最细微的人我执著和法我执著的种子都已经清净了。
我们经常说的“十法界”,就是指十种生命,勉强把佛陀也叫生命。六道众生称之为有情,三善道是天道、阿修罗道、人道;三恶道是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六道又居于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色界、无色界以及欲界里面的欲界天属于天界。六道中数量最多的是三恶道、人道、阿修罗道。六道有情所居住的三界就属于秽土。
关于“土”的观念,按照中观的说法,它完全没有实质,它是依靠众生的业力呈现的,即众生不由自主的业力以心识(执著)的方式呈现出了三界六道。这样呈现出来的就称为秽土,并不是外面真的有个“土”。因此,我们讲解净土的基础理论是超越唯识层面的,我们不会说秽土是不干净的土,因为根本不存在“土”,“土”只是心识的一种呈现,它是空性的。
按照中观的理论来分析,不管是菩萨的净土,还是众生的秽土,都是空性的,没有实质。但菩萨的净土是光明的呈现,而秽土是六道众生业力的呈现。什么叫业力的呈现呢?有执著,有执著(人我执著和法我执著)的心识就会呈现为秽土。而佛菩萨的那种实相和现相一致(三转法轮所说)的光明就会呈现为净土。所以净土和秽土是两种相反的观念。
那么佛菩萨的光明怎么呈现净土呢?净土也要分档次,最高级的净土就是实相和现相一致的那种绝对呈现,即没有相对的呈现。如果要较真,只有菩萨入定和佛陀的状态,才是没有相对的,完全没有二元,即实相和现相一致,那叫“常寂光土”。
西方极乐世界有四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常寂光土是佛陀居住的地方,当我们说佛陀居住的地方时,好像佛陀是个实体,他还有一个居住的地方,那就不知道多少元了,其实这只是一种表达。佛陀居住的地方,其实就是每个人的心性,没有一个实有的佛陀,也没有一个居住的地方。我们经常说的万法的本质,或者叫空性、光明、明空双运,都可以,那就是所谓的常寂光土。
当你证悟的心性达到圆满,所有的执著被清除以后,就是常寂光土。到了常寂光土,甚至佛陀、众生都没有,土也没有,但不是那种断灭性的没有。我们经常说要证悟的本质,就是常寂光土。但是,若你的执著还没有清除干净,还没有到常寂光土,那就还是会有清净的展现。比如初地菩萨,他可以展现十二个百数功德,即刹那间去一百个佛土,刹那间成熟一百个有情等各种各样的功能,这些东西的基础成因是心的光明。
大家记住,心的光明虽然呈现出了这些东西,但它也不是实有的,只是说它并非是众生污浊的不自控的业形成的,而是心本来光明的一种自然呈现。那它是不是净土呢?光明呈现不能完全叫做净土,每个菩萨都在发愿,光明呈现结合菩萨愿力的那一部分可以叫做“净土”。
菩萨的愿力还要结合众生的净业,众生要去净土就要修净业。比如,要想去西方极乐世界,你就要去念佛,还要修净业三福。而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其中第十八愿说,如果临终时你能念十声佛号,就可以去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修的净业和他的愿力结合,往生以后就会呈现出非常殊妙的极乐世界,这就是所谓的净土。
净土的成因,一是诸佛菩萨的愿力,愿力很大一部分就是光明的呈现。光明可以呈现为净土,还可以呈现为它自己的一些功能,比如初地菩萨的十二个百数功德。虽然初地菩萨有这样的光明呈现,但是他还是没办法呈现出净土,只是开始有这样的愿力了。八地菩萨才开始真正实现愿力,呈现出净土的相状。而净土的呈现,一定要结合众生的净业,因为菩萨造净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众生。
初地菩萨有百数功德,二地菩萨有千数功德,到了十地菩萨,功德简直数不胜数,但都是菩萨自己的功德。这些功德拿来干嘛?度众生,而度众生需要一块地方,所以他就会发愿——要救度什么样的众生,要怎么度众生,要在哪些地方度众生等等。比如,有些菩萨发愿要到一些很好的地方度众生,而释迦牟尼佛发愿要在人寿百岁的五浊世间度众生,这是他的愿力。释迦牟尼佛也有净土,就在我们这里,只是我们身在净土却不知而已。我们这个净土与西方极乐净土是有差别的。
所以说,呈现出的净土和百数功德、千数功德不一样。百数功德、千数功德是心性本身呈现出的本自具足的功能,所有菩萨都一样。什么意思呢?也就是所有初地菩萨都有十二个百数功德,不会说你是初地菩萨,他也是初地菩萨,你有十二个百数功德,而他却没有,不是这样的,而是每位初地菩萨都有十二个百数功德。
而说到净土,八地菩萨以后或者成了佛以后的净土是不一样的。比如,东方琉璃世界和西方极乐世界,它们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相同的地方;香巴拉净土和西方极乐世界也是有差别的,香巴拉净土的人都是虹光身,只有二百岁,而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是紫磨金身,无量岁,岁数长得不得了。原因是什么?这就在于菩萨清净的愿力和众生的净业,因为有些人发愿去西方极乐世界,有些人发愿去东方琉璃世界,有些人发愿去铜色吉祥山……众生的发愿都是不同的,和众生的愿力结合,才能形成净土。
我们要记住,光明的呈现是不一样的,这些净土都算是一种光明的呈现,但不能绝对。若要较真,绝对的光明呈现就是实相和现相一致,只能菩萨入定或者佛陀的那种状态才是。如果我们不那么较真,光明的呈现里面还可以结合菩萨的愿力,菩萨的愿力也是二元的,成立了菩萨和众生。再结合众生的愿力,那就更不同了,你不能说净土里面没有众生的成分,那是不可能的。
汉传净土宗里经常说,你只要念佛,发愿去西方极乐世界,那里净土巨大的八功德水池里,就会有一朵莲花出现,当你的愿望退了,这朵莲花就消失了。这说明你修的净业会在那里呈现,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所以,要结合众生修净业的力量,形成清净的世界。因此,净土是以佛菩萨的愿力为因,众生的净业为缘,我们要去缘佛菩萨造就的清净世界。它的特征是无苦,但每个净土呈现出来的相状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净土和秽土的概念。
净土成立的原理
净土成立的原理:心有三种体现,轮回、法性定、净土。八地菩萨俱生我执消失,因菩提心而开始实现以前的大愿,开始现前(非建造)净土。
下面是净土成立的原因,我们要说得具体一点。我们经常说一切境相由心现,即万法的呈现是由心。凡夫的心就是阿赖耶识;若深层一点,佛菩萨的心就是真如。
世界的根本推动力(基础)有三个,第一个是小乘讲的业力,我们所有的遭遇都是你自己的业力造成的,世界是共业。至于业是什么,小乘不去解释,它解释不清楚。唯识说,业的根本就是阿赖耶识,众生造作的业以种子的方式存在阿赖耶识里面,接着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秽土、各种各样不同的轮回世界。
通过修行,我们会发现阿赖耶识的根本其实是光明。如果我们处在真如层面,即使是轮回的现象,若以真如的方式去看它,它还是真如。这就是大圆满、禅宗的修行方式,“郁郁黄花皆是般若”,无论什么东西,出来的同时就是般若、就是真如。大圆满的修行,就是完全无执,不管什么东西出来,它就是法性。所以什么都圆满,叫“大圆满”,就是这样的。
这就是三种缘起,第一个叫“业感缘起”,第二个叫“阿赖耶缘起”,第三个叫“真如缘起”。一切境相由心现,我们的心(阿赖耶识)呈现出来的就是这样的世界。而佛菩萨,他们通过修行达到初地,消除了人我执和法我执的遍计种子。由于没有遍计种子,表相这方面的执著就没有了,表相上就不会再轮回了。所以,这时候不能叫“有情”了,而是叫“菩提萨埵”。这时候他已经是初地菩萨了,但是还不能造净土,因为他的俱生我执和俱生法执还在。但是遍计人我执和遍计法我执全部消失了。
当修到八地菩萨时,俱生我执就没有了。当然,他还有俱生法执。《现观庄严论》《入中论》都有关于八地菩萨的介绍。由于八地菩萨的俱生我执也消失了,那他的人我执就完全没有了。在人我执消失这方面,他和阿罗汉是一样的。但是,在法我执的解决方面,他就比阿罗汉厉害很多,而且他强大的菩提心是阿罗汉无法比拟的。
这时候,他就要从定里面出来。经论上说,佛菩萨要发光劝他出来实现他以前的大愿。实际上八地菩萨绝对不会安住在灭尽定里面。灭尽定,即他的相续里面完全没有人我执了,不管是遍计我执,还是俱生我执,都没有了。人我是心的动因,人我执的俱生层面和遍计层面都没有了以后,心就没有动因了,它就不动了,这种定就叫“灭尽定”。
由于阿罗汉没有菩提心,所以他就会一直这么定下去。当然,他也不能彻底定下去。我的这种说法有点近似于格鲁派。宁玛派认为,阿罗汉根本没有证悟无分刹那和无方微尘的空性,所以他们的灭尽定并不是究竟的证悟。而格鲁派认为,他们的灭尽定是究竟的证悟,只是没有菩提心。实际上,跟宁玛派结合来看,没有菩提心的意思就是他还有无明。那种“无明”怎么来体现呢?就是没有证悟无方微尘和无分刹那的空性。没有菩提心,这种“没有”是一种分别,他用什么来分别?分别总得有个基础嘛。这个基础就是没有证悟无分微尘和无分刹那的空性。
所以,刚才我说的观点跟麦彭仁波切的观点是不冲突的。阿罗汉没有菩提心,心没有动因了,就不动了,就会进入甚深的灭尽定。八地菩萨也一样。所以,在显现上,佛菩萨就要放光把他叫出来——“虽然你已经没有人我执了,但是你以前发的愿还没有实现”。
实际上,即使佛菩萨不劝他,他也会出来。初地菩萨就不会停了,不然他怎么敢称得上“菩提萨埵”?菩提萨埵就是觉悟有情的意思。佛的觉悟有情到达了极点,所以叫“佛”,开悟的人叫觉悟了。“佛”的汉语解释叫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就是开悟了;觉他就是觉悟有情,即菩萨;觉行圆满就是佛。初地菩萨一定会去救度众生,所以叫“菩提萨埵”,即菩萨。
怎么到了八地菩萨还要佛陀来劝请呢?这是从另一个层面(反体),解释人我这方面的造作完全没有了。人我是动因,只要有人我造作的可能性,他的心就会波动,就不能完全处于无执。
所以,我们经常会以“我”的观点来看,以“我”的感觉来看,有一个“我”的执在那里。为了这种执,我们就会造作很多东西,会爱护自己、保护自己,或者排开可能伤害“我”的一些对境,结果就会产生贪执。八地菩萨已经没有人我了,心不动了。从这个角度来说,佛陀要劝请他,实际上他不会不出来。
劝请以后,他以前的菩提心就会开始发挥作用。最大的作用就是开始造净土。造净土的这个“造”字,我觉得有时候有点用词不准,但又找不到其他词汇了。其实是他开始展现净土,他过去的愿力从八地开始逐渐呈现出来了,叫现净土。八地菩萨没有人我了,他的那种造作是不费力的。如果要费力造的话,一定要依靠人我来展现。八地菩萨可能会有不明白的地方,但他不会费力,不明白的地方就是有法执。
所以说,从八地菩萨开始就会现前净土,他以前发了什么愿,现在就会开始实现他的大愿。比如,阿弥陀佛说,到他这里的众生一定要是紫磨金身,那么他的净土里面呈现的跟他愿力结合在一起的众生,就一定是紫磨金身。再比如,阿弥陀佛说,他的净土中八功德水下面一定要铺着金沙,那么他的净土呈现时,地上就会出现金沙。那些金沙不是他造出来的,他不用建高炉去炼金子。所以说,物质是心造的。
跟这些菩萨比较起来,你觉得我们现在建设完美世界,战天斗地是不是有点可怜?只能叫可怜。因为我们不明白,所以我们会很费力地去挖矿。然后建造各种各样的炼钢炉、炼铁炉。而这些东西建出来以后,它还是要坏的,这是无常的本性。
这时候开始现出净土了,越现越完美,越现越殊胜。净土还要分级别,等一下我们会讲级别。
《现观庄严论》中说八地菩萨:“知诸有情意,游戏诸神通,修微妙佛刹,观故亲近佛,知根净佛土,安住如幻事,故思受三有,说此八种业。”其中“修微妙佛刹”就是说的这个。净土从八地来说修起,到成佛完成。《维摩诘经》中说:“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即所谓的“唯心净土”“心净即佛土净”。
八地菩萨修行八种净业,我们不要一听到“业”字马上就觉得不好,好像是做了坏事要遭报应一样。业其实有清净的业,也有不清净的业。而且清净的业也要分层面,比如天天杀盗淫妄酒,这是最不好的恶业。如果用佛法去对治杀盗淫妄酒,佛法相对于杀盗淫妄酒,就是一种净业。但是,到了更高的层面,比如大圆满的修行,它认为善法还是一种不清净的业,还有更清净的业,超越普通的善恶。在佛菩萨超越善恶的业里面,还要逐渐地清净,不然就不会有一地菩萨、二地菩萨、三地菩萨……所以说,业有净和不净之分,大家不要听到业就怕。
“知诸有情意”,即所有有情的心思他都知道,也就是有他心通了。
“游戏诸神通”,即他根本不执著那些神通。
“修微妙佛刹”,这是最重要的,即八地菩萨开始现前佛土了。从八地菩萨开始有净土这种清净的显现了,到佛就真的完成了。在八地菩萨时,应该有一些相应的众生会跟他结缘,去他的佛土里面住。到成佛时,才能真正地很圆满地彻底完成,那是真正的佛刹。所以,净土也好,秽土也好,都是心造成的。心不清净就成了秽土,心清净了就叫做净土。
众生清净的心凑在一起,再结合大菩萨和佛陀的大愿,就会形成净土宗所说的那样的净土——有相状、有样子、非常殊胜、无苦的净土。所以《维摩诘经》里面讲“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也就是所谓的“唯心净土”“心净即佛土净”。
《阿弥陀经》里面讲,往西方十万亿佛土过去以后,有一个稍微高一点的地方,叫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在那里。虽然很远,但是很殊胜。不管多远,哪个方位,其实都是我们的心造的。关于为什么会有方位,为什么说它稍微高一点这些说法,并不是乱说的,我们都会解释。
为什么呢?按照现在的天文知识,地球是自转的,西方是哪一方呢?怎么算稍稍高一点呢?必须要定一个标准线,才能比较高低,地球是不停转动的,所以高和矮就不好说了。一定要在我头顶的方向才算高,但地球转过来时,头的方向就变低了,实际上“高”是不成立的。从空性的角度来看不成立,但从缘起上来看是成立的。它怎么样成立的呢?等讲《阿弥陀经》时我们再来讲。
现在我想告诉大家,不管它说的有多远,其实都是内心产生的一种东西。当然,说到内心的“心”,大家千万不要理解为只是我们的思维和感觉。我们的心被业力形成了人体,人体有六根嘛,六根再结合我们过去无始劫来堆积的种子,最后呈现出了我们现在的世界,然后我们就有了现在的思维和感觉。
大部分人的世界是很小的,你的眼睛看不了多远,你走路也走不了多远,就算坐飞机,也就绕地球一圈。但是,如果我们真的有超大的射电望远镜(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依照人的业力,没办法制造出这么大的望远镜),就可以一直走十万亿佛土,真的会走到阿弥陀佛那里去。你走到那里,也是你心的显现,但你能走过去吗?如果没有净业、没有愿力,你永远都去不了那个地方。这是一种排开其他条件的纯推理的说法。
很多纯推理的说法是不能实现的。比如,阿基米德说:“你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从理上说是完全可以的。但是,那个支点怎么建设?就算找到了那个支点,还要给你个杠杆,那个杠杆用什么材料做啊?如果做长了,材料自己都把杠杆压垮了,它是没办法实现的。但从理上讲,它是可以的。所以说,从理上讲,我们走过十万亿佛土,真的可以走到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那里。
但实际上根本不可能,没办法实现。如果要实现,你就要按佛陀的方式去——以修净业的方式,再结合阿弥陀佛的愿力。那怎么实现?由于净土是你的心造的,所以你不用坐飞船飞十万亿佛土,死亡时一瞬间马上就会出现。即使再远的距离,在你的心那里也是没有距离的。就像我们现在通过科技的方式搞云禅七——心心相印。实际上心是没有距离的,心一呈现,马上就是西方极乐世界。
净土宗有一位大德(天衣义怀禅师)说:“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什么意思呢?即死亡以后,你真的没有离开这里,但西方极乐世界会现出来,你还是会在莲花里面出现,也就是说,你并没有离开这个世界,真正去到哪里。原因是什么呢?不管是娑婆,还是净土,都是我们心的一种展现。只是我们的心不清净,有强烈的、巨大的恶业,还有巨大的共业,才形成了现在的娑婆世界。
当我们的心清净以后,与佛菩萨(阿弥陀佛)有了巨大的共业,就会形成清净的极乐世界。但是,不管怎么样,都是心呈现的。而且我们心的本质和阿弥陀佛心的本质,完全是一样的。只不过阿弥陀佛清除了所有的执著(人我执、法我执),不管是俱生执,还是遍计执,全部都没有了。
而我们现在充满了执著。由于这种执著,我们对心的认知非常非常小,导致我们心的展现也非常可怜、有限。而且这些展现都可能给我们带来苦难——带来痛苦、带来不顺,所以称之为“秽土”。这是净土成立的原理。
《阿弥陀经》里面讲,“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当然,我们也可以说这是不了义的说法。但是,也可以说它就是了义的说法。我们可以解释说,“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所有净土都是心的清净展现,这算是比较了义的说法。这种说法的哲学基础是随教唯识,也可以叫他空中观。
他空中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分别的东西都会空,非分别的法性不空。这里的“不空”不是指实有,而是指不消失。为什么不消失呢?因为本性不生不灭,所以称之为他空中观。将他空中观和唯识(随教唯识)进行类比,它们在见地和认知上基本是一致的、同等级的。
净土的分类
净土的种类:法身净土、报身净土、应化身净土。究竟来说,一净土即所有净土,因缘上,各个净土菩萨因菩萨的愿力不同而不同。
下面我们说净土的分类。如果不考虑因佛菩萨的愿力形成别别不同的净土这种呈现方式,只考虑大概的分类,它可以分为三大类,即法身净土、报身净土、应化身净土。
为什么要这样分呢?比如西方极乐世界的常寂光净土,也就是佛陀的心,那就是法身净土。我们修大圆满时见到的本性,其实就是法身净土,只是你能不能安住的问题。你安住不了,一定会出来。你说你不想出来,因为你不想,所以它就出来了,轮不到你想不想。这就是法身净土。
然后是报身净土,一地到十地菩萨都有报身净土。一地到七地菩萨,虽然净土没有现前,但是他们可以去佛菩萨的净土。他自己也通过发愿,开始规划、思考、修行,堆积净土的种子,到八地时就会开始呈现净土。在西方极乐世界,报身净土相对应的就是方便有余土和实报庄严土,基本上是菩萨居住的地方。到八地菩萨时,自己的净土就会开始呈现。
最后是应化身净土,即圣凡同居土。他们造净土的目的,不是用来自己住,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接引众生。接引的众生也包括带业往生的凡夫,不能说净土只是为初地菩萨准备的。那样的话,带业往生的级别就太高了,他们带的是俱生业。而我们这些普通人,如果没有证悟,没有达到初地菩萨,就不能通过修净土往生了。那是不可能的,它就是要接受我们这些没有完全断掉遍计我执(包括遍计人我执和遍计法我执)——即没有成为初地菩萨的普通人。也就是说,初地菩萨以下的凡夫也能去净土。
当然,也会有一些要求,凡夫的因缘和业力(净业)要和佛菩萨的愿力相结合。第一,你得有愿力想去;第二,你得有去的资格。比如我想去西方极乐净土,如果既不念佛,也不修净业三福,只是想去就行了?这样的话,就不会有轮回了,也不会有净土宗,因为根本就不需要,你只要想就行了。所以,我们一定要修行,并且要结合阿弥陀佛的愿力。这叫做应化身净土。
你说:“哪个大,哪个小?”“净土”是没有大和小的。法身净土有多大?有多小?它无处不在,根本没有大小,它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我们经常这么说法性。
报身净土也是如此,它大到不得了,你怎么去比大小啊?比如五台山的那罗延洞,法王还在里面闭过关。那个洞有多大啊?最多两层楼,大概300-400平方米都没有,很小的一个洞。但文殊菩萨经常在那里和十万菩萨一起开法会。而且菩萨开法会时,他们头上的宝盖(伞盖)、璎珞等各种各样的装饰无量无边。但在我们的境界里面,几百平方米就可以满足这样的情形。所以报身净土也没办法说大小。
应化身净土,即圣凡同居土,在还没有成为初地菩萨之前,会在莲花苞里面。我们想到的莲花苞有多大啊?古代的女孩子去采莲,莲花就那么大一点点,再大的莲花(睡莲),最多也就伸手一两米长。如果你真的在那里面出生,有什么好殊胜的?而净土的莲花动辄几十由旬(一由旬有十几公里),甚至上百由旬,你在很大的莲花里面出生。关键是它的大小还会随着你的思想变化,你想它大,它就会变大,你想它小,它就会变小,应有尽有。按照我们的说法,完全是极度腐败的生活(当然是开玩笑)。所以,到了这种程度,也不能用大小去衡量。
由于我们的心有强烈的执著,一个东西在那里,就好像死死地在那里,心不能转物,那就是凡夫。“心能转物,即同如来”,这是《楞严经》上说的。从究竟来说,其实一净土即所有净土。如果你真的明白了净土,所有的净土都明白了。但是,在因缘上每一个净土是不同的,因为菩萨的愿力和众生的情况不同,众生需要和菩萨的愿力相结合。因此,形成的净土是不一样的。所以,按照净土的分类,有法身净土、报身净土、应化身净土。
极乐净土中的四土:圣凡同居、方便有余、实报庄严、常寂光。
汉传佛教的西方极乐世界分为: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
凡圣同居土,即普通人往生去的地方;
方便有余土,即一地到七地菩萨去的地方;
实报庄严土,即八地菩萨去的地方,他住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净土)里面,自己也开始造净土了。你们会不会觉得两个净土会相撞,会争地基?不会的。他们的观念和我们真的不同。在我们这里,如果你把这块地占了,我再来就不行了,所以才有斗地主嘛。
而净土是光光互照,互相摄入而互不影响。是不是很难理解?我和大家先讲个故事,华严宗三祖法藏大师,有一次他和武则天在一起,武则天问他:“你们华严宗里面说十方世界互相摄入、光光互照是什么意思?”(《华严经》中说“一多互摄,重重无尽,因陀罗网”)法藏大师是怎么让武则天理解的呢?他在一个屋子里面挂了很多镜子,又放了一支蜡烛,哇,镜子里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映照,那就是光光互照。武则天一下子就懂了。
所以说,八地菩萨在阿弥陀佛的净土里面,也可以造自己的净土,根本不会互相争地盘,更不会用航空母舰。因此,若真的明白了,一净土即所有净土,但在因缘上确实有所不同。
极乐净土就是以上讲的四种“土”。我要把这些净土的观念和大家稍稍解释一下。不然大家想到净土,就会认为真的和娑婆秽土一样,多少平方米多少钱,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开始讲价。我们不能这样!不能把佛菩萨想得和我们一样,发了财要买两辆自行车,骑一辆送一辆,那是不行的,发了财不是这样的。这是净土的分类。
和我们因缘很近的净土:
下面介绍一下和我们因缘很近的净土。
什么叫因缘很近呢?就像我们刚才说的光光互照,有些净土就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不能说是地球,因为这个观念实际上已经是娑婆秽土了)。其实在有些佛菩萨(比如释迦佛)看来,娑婆秽土就是净土。
由于我们的业力,呈现出来的就是这么一个地球。如果我们的业力变化了,还会呈现出另外的相状。比如,到了阿罗汉的级别,看到的就不是地球了,它真的有须弥山、四大洲、八小洲。由于佛菩萨没有实有的观念,所以他的观念和我们现在的宇宙学有点不一样。
现在的宇宙学怎么都摆脱不了“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这种基本观念。虽然他们也觉得物质很飘忽,不知道物质是什么,但是他们还是认为有物质,物质和心的关系到现在都搞不清楚。这是我们和现代科学或者唯物主义哲学的一个大差别。
和我们因缘很近的净土,有一些可能就在娑婆世间里面,距离也很近。还有一些净土,虽然离我们比较远,但是和我们的因缘、联系却很近。比如西方极乐世界,要过十万亿佛土以后,才是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大家知道一个佛土有多大吗?有十万亿个星球,即所谓的三千大千世界,相当于一个佛的刹土。一个须弥山、四小洲、一对日月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这样的小世界构成一个中世界,一千个中世界构成一个大世界,合起来叫“三千大千世界”。乘出来刚好是十万亿个我们这样的娑婆世界,即一个佛土。还要过十万亿个这样的佛土才能到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我们现在的天文学根本没办法度量出来,这样的数量都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就算是佛陀编出来的,这得需要多好的想像力啊?而且是2500—2600年前,从逻辑上完全没有任何漏洞。现在的科学家,哈佛也读了,伯克利也读了,你都编不出来。你编出来的东西,不是有这样的漏洞,就是有那样的漏洞,所以不是编的,是真的。
虽然很远,但是阿弥陀佛和我们因缘很近,他的很多佛土在我们这里都有呈现。当然,有数不尽的净土。我们会把这些跟我们因缘近、距离近,以及我们比较熟悉的在我们的文化里面有涉猎、有表达的净土和大家介绍一下。
一、释迦佛的净土:
释迦牟尼佛的净土,现在而今眼目下,即我们现在眼睛看到、耳朵听到的地方。它是不是时轮净土?还不是,释迦佛的净土包含了时轮净土。就像我们刚才说的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如果有八地菩萨在那里建造净土,它不像娑婆世界,要抢土地,而是会互相映照,因为这一切都是心呈现出来的。
首先给大家读一段经文,出自《维摩诘所说经》中《佛国品》第一卷,这段经文太有意思了,实际上它把佛菩萨怎么造净土,净土是什么样的,以及释迦佛的净土是什么情况都说清楚了。这段经文有点长,我们只读其中的一段,它前后还有内容,我只是想把它的意思说出来,《维摩诘所说经》我们以后有机会再讲。
佛言:“宝积!众生之类是菩萨佛土。所以者何?菩萨随所化众生而取佛土,随所调伏众生而取佛土,随诸众生应以何国入佛智慧而取佛土,随诸众生应以何国起菩萨根而取佛土。所以者何?菩萨取于净国,皆为饶益诸众生故。譬如有人,欲于空地,造立宫室,随意无碍,若于虚空,终不能成。菩萨如是,为成就众生故,愿取佛国。愿取佛国者,非于空也。”
“取佛土”,即修建佛土,这里是说菩萨因为众生的需要来建造佛土。
“宝积当知,直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不谄众生来生其国;深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具足功德众生来生其国;菩提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大乘众生来生其国;布施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一切能舍众生来生其国;持戒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行十善道满愿众生来生其国;忍辱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三十二相庄严众生来生其国;精进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勤修一切功德众生来生其国;禅定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摄心不乱众生来生其国;智慧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正定众生来生其国;四无量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成就慈悲喜舍众生来生其国;四摄法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解脱所摄众生来生其国;方便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于一切法方便无碍众生来生其国;三十七道品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念处正勤神足根力觉道众生来生其国;回向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得一切具足功德国土;说除八难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国土无有三恶八难;自守戒行不讥彼阙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国土无有犯禁之名;十善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命不中夭,大富梵行,所言诚谛;常以软语,眷属不离,善和诤讼。言必饶益,不嫉不恚,正见众生来生其国。”
“如是,宝积,菩萨随其直心,则能发行;随其发行,则得深心;随其深心,则意调伏;随意调伏,则如说行;随如说行,则能回向;随其回向,则有方便;随其方便,则成就众生;随成就众生,则佛土净;随佛土净,则说法净;随说法净,则智慧净;随智慧净,则其心净;随其心净,则一切功德净。是故宝积,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这本经真的是太妙了!他们硬说《维摩诘所说经》是人编的,我随其心恶,成愤怒净土,哈哈哈哈(师兄开玩笑)。它基本上把修行和原理都说了,佛陀说话不会像我们这样来说原理,他把理和事一起都说了,真的很精彩!
尔时,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若菩萨心净,则佛土净者,我世尊本为菩萨时,意岂不净,而是佛土不净若此?
佛知其念,即告之言:“于意云何?日月岂不净耶!而盲者不见。”
对曰:“不也!世尊!是盲者过,非日月咎。”
“舍利弗!众生罪故,不见如来佛土严净,非如来咎;舍利弗!我此土净,而汝不见。”
这段经文很容易理解,舍利弗听到“菩萨心净,则佛土净”,便说:“我师释迦牟尼佛的心难道不净啊?”世尊肯定心净,但是现的佛土这么差。佛陀知道舍利弗的想法,他说:“你不要那么想,你看日月干不干净?干净,那为什么盲人不见呢?我的佛土就像日月一样,清净光明,但因为你们有罪业,你们是盲人,见不到而已。”
尔时,螺髻梵王语舍利弗:“勿作是意,谓此佛土以为不净,所以者何?我见释迦牟尼佛土清净,譬如自在天宫。”
螺髻梵王是梵天的一个天人,也是菩萨。
舍利弗言:“我见此土,丘陵坑坎,荆棘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
螺髻梵王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见此土为不净耳!舍利弗!菩萨于一切众生,悉皆平等,深心清净,依佛智慧,则能见此佛土清净。’
即你的心有高下分别,而且没有以佛的智慧来看这个世界,所以你看到的世界是不净的。
于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时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宝严饰,譬如宝庄严佛,无量功德宝庄严土,一切大众叹未曾有!而皆自见坐宝莲华。
经上说,佛陀足趾按地,海印放光。然后大家看到到处都是珍宝,变成了净土,甚至看到自己的屁股下面都是莲花。你们这样天天修、天天修,其实你的屁股下面坐着莲花,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我们的觉知会这么认为吗?你会说:“明明我坐的是垫子,你说我坐的是莲花。”为什么呢?不依佛慧,故见此土为不净耳。因为你以你的认知力——你的屁股去,它当然只能是垫子。你的屁股就只能坐垫子,你把你的屁股变一变,变成臀部,说不定坐的是莲花(师兄开玩笑)。当你修成了菩萨,它自然就会变成莲花。
佛告舍利弗:“汝且观是佛土严净?”
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本所不见,本所不闻,今佛国土严净悉现。”
舍利弗说:“为什么以前我没看见呢?今天的佛土真的很漂亮。”“悉现”,即佛土的清净庄严全部都展现出来了。
佛语舍利弗:“我佛国土常净如此,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众恶不净土耳。”
释迦牟尼佛对舍利弗说:“我的佛土永远都这么清净,为了度化你们,所以在你们眼里看起来才是这样的。”
“譬如诸天,共宝器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如是,舍利弗,若人心净,便见此土功德庄严。”
天人吃饭,随着福德的不同,吃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虽然是同样的东西,但是呈现出来都是不一样的。
前一大段讲的是菩萨是怎么造净土的,你用这样的方式去清净你自己的心,那么有相应因缘的众生就会过来。也就是说,你的心净了,离佛土就近了。舍利弗不认同,他说:“随其心净,则佛土净,那释迦佛的心还不净啊?为什么世界会是这样的呢?”他以为佛陀看到的和他看到的是一样的。
有一位天人打抱不平,他叫螺髻梵王,他住的地方是自在天宫。他说:“不是的,我看到的释迦牟尼佛的净土是非常干净的,像自在天宫。”其实比自在天宫漂亮多了,只是他的级别只能看到佛土像自在天宫。以我们的级别,看到的就是地球。我家那条狗叫崔妮蒂,它看到的是什么?狗圈。所以说,你的认知能力就是这样的。
舍利弗说:“我看到的明明就是秽恶不净的秽土。”螺髻梵王不认同:“我看到的是自在天宫。”佛陀说这样都不行,于是足趾按地,海印放光,“哗”地一下,释迦牟尼佛的净土就呈现出来了。舍利弗就吓到了,哇,原来这么漂亮!就承认了“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以上就是这一大段的意思。
这里有一段释文:
佛说:“宝积,一切众生界,即是菩萨净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菩萨随所要化度的众生取菩萨净土。”
菩萨取净土时,一定要看他要去度化什么样的众生,或者是这些众生需要他怎么度化,他才建造什么样的净土。
“随所要调伏的众生取菩萨净土。”
菩萨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的,因为他没有人我了,他造作的动力一定是菩提心。那么,菩提心就是要为你好,要利他,你需要什么,他给什么。所以他一定是随着众生的需要来的。
“根据各类众生将在什么样的国度才能进入佛智慧而取菩萨净土。”
有些众生的因缘太不一样了,他要以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世界,才能让他们获得佛菩萨的智慧,要这样去造净土。
“根据各类众生将在什么样的国度才能萌生菩萨道根而取菩萨净土。”
即你需要什么,他造什么样的净土。
下面的内容我不念了,大家看一看就行了,看了以后就能明白经文的内容了。
菩萨为什么这么做呢?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菩萨之取净土,都是为了饶益、济度众生,如果离开了众生,菩萨又如何去饶益、济度他们呢?这有如人们如果在平地上,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顺利地把宫殿楼阁建成;若想在半空中建楼阁,肯定是徒劳无功。菩萨想得佛国也是这样,必须摄受成就众生,成就了众生,佛国土自能完成实现;若不成就众生,而想取得佛土肯定是不可能的。
“宝积啊!你们应当知道,一颗质朴诚实之心,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定会有许多正直诚实的众生来生其佛国;一颗深信坚固之心,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定会有许多具足种种功德的众生来生其佛国;无上道心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定会有许多信仰大乘的众生来生其佛国;布施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定会有许多乐善好施的众生来生其佛国;持戒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定会有许多戒行清净、普行十善的众生来生其佛国;忍辱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定会有许多相好庄严的众生来生其佛国;精进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定会有许多勤修净行、功德具足的众生来生其佛国;禅定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定会有许多定力高深的众生来生其佛国;智慧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定会有许多已悟大法、已得正定的众生来生其佛国;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定会有许多修习实践此‘四无量心’的众生来生其佛国;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法’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定会有许多被此‘四摄法’所摄化的众生来生其佛国;方便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定会有许多修习方便法门、于一切法通达无碍的众生来生其佛国;‘三十七道品’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定会有许多修习‘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和‘八正道’的众生来生其佛国;回向心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其国土一定一切功德具足;说消除五苦八难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其国土没有三恶道及生老病死等种种苦难;自己戒行清净且不讥讽他人犯戒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其国土将不会有犯戒之人乃至没有犯戒之说;十善行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其国土之人将都长寿富有,行为清净,为人诚实,话语柔和,合家和睦,亲朋友善,言多益人,不嫉不恚,举凡具有正见众生都争相来生其国。
“宝积啊,你们应该知道,一颗质朴诚实之心,即是菩萨净土。”
“质朴诚实之心”,即直心是道场,它翻译成了质朴诚实的心。但是,其实菩萨的直心有很多解释,我以前也跟大家讲过很多。当我们看到经书上的一句话时,不要拿我们的认知习惯和认知系统去套那句话,你真的套不着的,它一个字里面都有很多含义。
以前天台宗的创始人智者大师,他讲《大智度论》时,一个“大”字讲了三个月。所以说,有时候我们不能以我们的这种认知层面、知识系统去简单地诠释这些文字。那该怎么办呢?要多读、要闻思,要广闻博识。当然,你说:“如果我没办法广闻博识呢?”我以前也讲过的,你要去找老师。
“一颗质朴诚实之心,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定会有许多正直诚实的众生来生其佛国。”
你去修心嘛,你的心质朴诚实,那么和你有缘的质朴诚实的众生,他也会相应地来到这个地方。当然,还要发愿和有因缘。其实你修佛土就是在修你的心,你的心净了,净成什么样,相应的众生就到了。这一大段就是这样的意思。
“正如上面所说的,宝积,菩萨因其心地质直,则能发愿实行;随其愿行,则得深厚坚固的道心;随其有深厚坚固的道心,则能调伏其意念;随着意念的调伏,则能如佛法所说而行;既能如佛法所说而行,则能萌发回向之心;随其回向之心的产生,则会有种种方便法门;随其种种方便法门,则能济度成就无量众生;随着无量众生的得度,则佛土自然清净;随着佛土的清净,则所说法自然是清净;随着所说法定清净,则清净智慧自然产生;随着清净智慧的产生,则其心境自然清净;随着心境的清净,则一切功德自然清净。所以,宝积,如果菩萨想要得到净土,首先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自然清净。”
“正如上面所说的,宝积,菩萨因其心地质直,则能发愿实行;随其愿行,则得深厚坚固的道心。”
他在说发心、修行的因果关系。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菩萨想要得到净土,首先要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自然清净。修净土并不是像我们这样,要去订购建筑材料,再找一片地来建造净土,而是去修心。也就是说,他们改变世界的方式是修自己的心,而我们改变世界的方式是去改变心的一些作用。这种差别是很大的,他们是改变能,我们是改变所。
所以,到了八地菩萨叫做“无勤自成”,也就是不用力而自成。他们说八地菩萨的修行境界,就像把一艘船放在激流的水流里面,船顺着水就冲下去了。大圆满的修行也是一样的,它没有出入定了,八地菩萨也没有出入定。即大圆满见地已经完全到了随时随地都在,吃饭睡觉都完全保持那种见地,根本不费力,这叫“见超八地”。
哇!这是很难的,在思维上不要说见超八地,见超佛陀都可以,只是想的嘛。但是,真正的见地不是这样的。当你睡觉时,不思维了,你的见地去哪里去了?正睡着时,那个在哪里?那时候就会丢失见地,所以见超八地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也就是说,“不舍无上”是非常困难的,你不能丢掉你的证悟。如果你故意去不丢掉,那就不是八地了,那叫未入流。
其时,舍利弗听了佛陀的这一番话后,心里就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如果菩萨心净则佛土净,那么我佛世尊当初为菩萨时,难道其心境意念也有不净吗?要不然为什么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怎么会如此的污浊不堪?
佛陀凭借其神力,当即知道了舍利弗心中的疑问,便对舍利弗说:“舍利弗,你认为怎么样呢?日月难道不明净吗?但是对于瞎子来说,一切都看不见。”舍利弗回答说:“不是的,世尊,日月并非不明净,只是瞎子看不见罢了。”佛陀接着便说:“说得对,舍利弗,所以看不到如来国土庄严清净,那完全是众生被烦恼业障所盖覆的缘故,并不是佛陀的国土自身不庄严清净。舍利弗,我的国土本是庄严清净的,但你却看不见,这就像瞎子看不见明净的日月一样。”
其时,舍利弗听了佛陀的这番话后,心里就产生了疑问,他说:“菩萨心净则佛土净,那么我佛世尊当初为菩萨时,难道其心境意念也有不净吗?要不然为什么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会如此的污浊不堪呢?”佛陀凭借其神力,当即知道了舍利弗心中的疑问,便对舍利弗说:“舍利弗,你不要这么认为,日月难道不清净、不光明吗?但是,对于瞎子来说,什么都看不见。”
也就是并不是世界不净,而是你的认知方式是错的,你有业力。你的业力形成的就是你的六根,你的六根呈现出来的就是这样的世界。你把你的六根变一下,稍稍提高一点,你就会看到须弥山。但你现在连须弥山都看不到了,看到的是喜马拉雅山。众生的共业在众生的层面上是很精密的,但也不能太过较真。
比如,我们看到的桌子都差不多,但你不能太精密,不然就会出现思维上的一些冲突。我曾经跟大家分析过,一片雪花的周长,超过地球的周长。大家还记得吗?为什么一片雪花的周长会超过地球的周长呢?想得通吗?如果我们太精细,就会形成矛盾。地球的周长笼统测量最多达到几千万公里。而雪花的周长是多少呢?怎么测量呢?很笼统地测量一片雪花,周长最多几厘米。但雪花有很多褶,弯弯曲曲,测量时你不要直线拉过去,而是把那些褶无限地叠下去,并且加起来,那真的会超过地球的周长。这是一个著名的案例。
再比如,一张桌子两边的距离有一米长,这其实是很笼统的测量。如果要微细地测量,就要把桌子上所有的凹凸也全部测量进来,那怎么得了啊?连分子的距离都要测量进去,就会长到不得了。所以说,不能太精细。
其实我们的认知很粗大,但在我们这个层面,我们会觉得很精致。精致到什么程度呢?比如现在的一个很厉害的话题——半导体芯片,它的直径只有几纳米,我们会觉得很细、很小,其实已经非常粗大了。
为什么粗大呢?因为佛经里讲:“一个微尘里面有千万个大世界。”《普贤行愿品》里面说:“一尘中有尘数刹。”那么,一个微尘的直径是多少?三纳米。一个刹有多少万由旬,它有尘数那么多刹,怎么去计算大小呢?所以,真的精细下去,是没办法的。那么,精密到什么时候才算完呢?其实就是数学的无穷小什么时候为零的问题,又上升到哲学了。
佛陀已经走到了极点,他说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一”。“离一”就是离开具体的东西,要破实有、破相,这就是中观。破实有、破相是破本体,不代表没有作用。作用出来是什么?污浊的作用就是我们的秽土,清净的作用就是菩萨的功德。清净的作用和众生的愿力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净土。但是,不管什么样的作用,它的本体都是空性的,不能叫没有,因为说没有很容易形成断灭。
其实,我们在讲净土时,一定会牵涉到很深的理论。但到后面讲净土,大家会容易听得懂,比如十念法、净业三福怎么去念修,以及相关的状态,以后我会跟大家详细讲。现在我要先把大的理论跟大家分享一下。
当时,螺髻梵王对舍利弗说:“舍利弗,不该产生佛所居住的世界是污浊不堪的念头。为什么呢?因为我所看到的佛陀国土清澈明净得如自在天宫一般。”
螺髻梵王的级别只能看到自在天宫。其实佛陀看到的根本不是他所看的自在天宫,比他的庄严得多。你要问佛陀看到的是什么样子?这就成问题了,你不能说是有相的,因为佛陀没有样子,但你也不能说他完全没有样子。他可以是任何样子,但是他完全没样子,这就是佛教所说的空性。
因为我们所看到的这一切完全是幻相。那么,你一定会问去除幻相以后是什么?这个没办法告诉你,因为去除所有幻相以后就没有对境了,但它并不是没有。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没有”这个东西。当你真的发现一个东西叫“没有”时,你是拿什么东西去发现它的呢?它还是有个“有”嘛!所以,我们要明白根本的东西是什么?根本的东西叫“空性”,因为它非对境,一有对境就是作用。
一个人明白了本性,不是说没有作用,可以有作用,在修行阶段就是“郁郁黄花皆是般若”。修行到完全安住本体时,就是法性定。我曾经说过,心有三种呈现方式:第一种是二元对立的庸俗呈现;第二种是远离思维、能所双亡的法性定;第三种是光明的呈现,即诸佛菩萨的功德和佛陀的状态,以及诸佛菩萨的愿力结合众生的净业呈现出的净土。
舍利弗说:“不对啊!我明明看见这个世界上到处是坑坑洼洼,荆棘沙砾,土石诸山,污秽不堪。”
螺髻梵王说:“那是因为你自己尚不具有佛的智慧,心里还存有高下净染等种种分别的缘故,所以在你的眼里此国土是那样的高低不平、污秽不堪。舍利弗,菩萨依佛的智慧,对于一切众生,都怀着平等之心,无人我怨亲之区别,如果能以平等清净之心去看世界,则能够看到这个世界十分明净庄严的。”
当螺髻梵王说完这些话后,佛陀即以足趾按地,顿时由无以计数的奇珍异宝装饰起来的三千大千世界便显现在大家的眼前,极是富丽庄严,有如以无量的功德宝装饰起来的庄严佛土,当时,一切与会大众都慨叹前所未见,并发现自己都端坐于莲花宝座之上。
佛陀看到螺髻梵王和舍利弗争论,就以脚趾按地。关于“脚趾按地”还有一个禅宗公案。弟子对禅师说:“《维摩诘经》上讲,佛陀以脚趾按地,海印放光,然后整个世界就不一样了。”禅师说:“哼,如果我在的话,给释迦牟尼佛三十棒。”弟子一听,就问:“凭什么你敢这么说?”为什么呢?“需要脚趾按地吗?”你们听得懂吗?他在嘲笑释迦牟尼佛脚趾按地是一种造作。
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是这个禅师大不敬吗?绝对不可能大不敬。他是在说见地。从见地的角度来说,不管是秽土、自在天宫,还是佛陀的净土,其实都是心的显现,都是不成立的幻相。如果你真的明白了,全然安住就行了,什么成佛不成佛,扯淡!脚趾按地,多余!这是最高的见地。
不管是净土,还是禅宗,最后你会发现都是一样的东西。你听我把禅宗讲完以后,你会发现是一场笑话。为什么呢?不管你学什么宗,最终都是净土。所以说,“般若为导,净土为归”,即般若是基本的理论,但最后要走到净土那里去。汉传佛教有这样的说法。
我们这里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净土。当然,释迦牟尼佛不止我们这一个净土。为什么呢?这里是一个日月的小世界,而释迦佛有十万亿个这样的世界,你说释迦佛的净土有多大呢?大到不得了。但是,有一个他亲自传授的净土就是时轮净土,这个我们后面会讲。
二、五台山文殊净土(道场)
接着讲一个我们比较熟悉的净土——五台山的文殊净土。五台山的文殊净土实际上是一个道场,文殊菩萨的净土大到不得了、非常殊胜。而文殊菩萨和这期娑婆世界的众生产生交集的地方就是五台山。所以,五台山最多算是一个道场,或者娑婆世界的一个办事处,连大事级别都不是。当然,如果你修到那个层面,说不定已经深入文殊菩萨的净土了。但是,五台山真的有巨大的加持能力。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中说到,文殊菩萨实际上已经成佛了,名叫“普现佛”。《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里面曾经说,西方极乐世界的功德和文殊净土的比较,文殊净土的功德就像大海一样,而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功德,就像从马尾巴上取根毛沾点海水那么多。
大家一听,是不是都想去文殊净土?不能这样哦,我们不是加入黑社会,我们要发愿去西方极乐净土,原理我会跟大家讲。当然,文殊净土也不是不能去,我们修很多文殊法,比如文殊静修大圆满,成就了以后,马上就能去。如果脱噶现前,别说文殊净土了,什么净土都可以去。脱噶现前是普贤王如来的净土,什么净土都包含在里面,一净土即是所有净土。
那么,为什么还会这么讲呢?因为文殊代表诸佛菩萨的智慧,那种智慧弥漫整个世间,都需要这样的智慧。而阿弥陀佛是想蕴清净的结果,所以他和我们这期思维发达的众生真的很有缘。这些我们后面会讲,现在先讲文殊菩萨的五台山道场。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说:“佛言,普现佛国菩萨之数,喻如积尘满十方界。无量寿佛菩萨、声闻比数多少?如一尘耳!又普现佛寿命无限,取譬言之 ,破碎十方三千世界,皆使作尘布散 ,此尘过千佛国,乃著一尘周匝十方,而尽其尘。”
什么意思呢?文殊菩萨就是普现佛,他的净土里面菩萨的数量有多少呢?就像十方界的积尘一样。这里他专门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的菩萨做了一个比较。怎么比较的呢?普现佛国的菩萨和无量寿佛的菩萨、声闻比较起来,就像积尘满十方界和一个尘相比,可见文殊菩萨的净土有多大、多殊胜。
后面还有一段是说功德的,我没有把它摘录出来,你们可以去看《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我讲的这些内容不是哪位大德编的,全都是经文。当然,如果你说经文也是编的,那就没办法了。
也就是说,文殊菩萨的道场非常厉害,他跟娑婆世界这期众生产生的重叠(共业)就是五台山。五台山在佛经里面都有,叫“清凉国”。大圆满的很多成就者都跟五台山有很大关系。五台山以前有一片尸陀林,当年布玛莫扎、莲花生大士、汉人西日桑哈都在那里修行。布玛莫扎曾经在那里观察自己的内心和区分有寂用了大概十二年,所以那个地方非常殊胜。
那么,文殊菩萨的净土有多大呢?你不能说文殊净土就是五台山那个样子,只是在我们的六根层面上,它呈现为五台山。因为我们跟文殊净土有因缘,才形成了这么一个共业。而且只要你去五台山,一定会见到文殊菩萨,只是你不知道他是谁,但他一定会加持你。当然,你能否得到加持,跟你的信心和修行也是有关的。所以说,佛法难懂,深妙难明,它真的好深妙难明啊,并不是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以上就是五台山的文殊净土。
三、普陀山观音净土(道场)
共有七处:印度南方斯里兰卡的普陀山,中国东海外的普陀(“普陀”之音取自“补陀洛”)山,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中国热河承德的补陀洛寺,朝鲜的洛山,日本纪伊的补陀洛等,最有名的当属印度的普陀山,中国的普陀山和西藏的布达拉宫。
我们接着讲普陀山的观音净土,一说到观音净土,我们马上就会想到普陀山。其实那里也只能叫道场。观音菩萨和我们娑婆世界这期众生的因缘也非常深,甚至通过考古学家查证,在佛教未出现的时期,南美洲很原始的民族里面流行一些咒语,恰好就是观音心咒——“唵嘛呢叭咪吽”。甚至不信佛的道家也信奉观音,在很多道教庙里都会摆观音像。
当然,我们的文化叫观音文化,到底什么是观音文化?其实我们也说不清楚,但有一种说法可以证明我们和观世音菩萨的因缘很深。不要一提到观世音菩萨,大家马上认为他是女性,观音菩萨无男无女,他早已成佛了,叫“正法明如来”。文殊菩萨也早就成佛了。他们这叫“倒驾慈航”,因为跟我们这一期众生有缘,所以才显现为十地菩萨或者等觉菩萨的样子来度化我们,实际上早已成佛了。
观音菩萨的道场叫“普陀山”,在我们娑婆世界里面大概有七处,分别是哪七处呢?印度南方斯里兰卡的普陀山、中国东海的普陀山(“普陀”是个音译,实际上在佛经里面叫“补陀洛”)、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所以我们经常说观音上师,就是这个原因)、中国热河承德的补陀洛寺、朝鲜的洛山、日本纪伊的补陀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印度的普陀山、中国的普陀山,以及西藏的布达拉宫。
这只是因缘重叠的地方,真正的观音菩萨的净土在哪里?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观音菩萨和我们的因缘很深,阿弥陀佛和我们的因缘也很深。为什么呢?因为观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弟子。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化身也要圆寂。圆寂以后,观音菩萨换另外一个净土名称继承下来,当然,也是以前的西方极乐世界。佛的法身不存在圆寂,化身是要圆寂的。
也就是说,西方极乐世界的圣凡同居土里面,阿弥陀佛也是要圆寂的。圆寂以后观世音菩萨要接上去。观世音菩萨圆寂以后,大势至菩萨要接上去。这就是西方三圣。
那么,观世音菩萨现在造的净土在哪里?既然他是阿弥陀佛的弟子,也就是说,他的净土和阿弥陀佛的净土基本上是一致的。当然,由于这两位佛跟我们的因缘,以及我们的分别,才呈现出了观世音菩萨的净土和阿弥陀佛的净土。而且观世音菩萨的净土和我们很相近,道场就有七处。这就是普陀山观音的净土。
四、莲花生大士铜色吉祥山净土:
文殊净土和观音净土实际上就在我们娑婆世间,在我们这个小日月、小世界里面都有。虽然文殊菩萨的净土和观世音菩萨的净土和我们有重叠,但实际上他们都是古佛,已经成佛很长时间了,所以他们的净土应该非常巨大。只是我们这期众生跟他有缘,才有这么一个办事处。
而莲花生大士的铜色吉祥山是真正的净土。当然,你不能说究竟的莲花生大士,我们现在说呈现的莲花生大士。西藏才一千多年,他从西藏出去到了妙拂州,才开始建造铜色吉祥山,没有多长时间。铜色吉祥山就在我们这个娑婆世间,按照须弥山、四大洲、八小洲,它在妙拂州。好,我们来看莲花生大士的铜色吉祥山。
铜色吉祥山乃莲花生大士以其虹光身所化现之净土,乃无量无边之光明世界,寂灭喜乐、智慧遍布。莲师之净土铜色吉祥山就位于妙拂洲的中央,形状如同心脏,由众多奇珍异宝和合而成。
我们修大圆满的人不是要修五加行嘛,它里面有个修曼扎。大家还记不记得三十七堆曼扎?它里面有须弥山、东胜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其中南赡部洲又有拂洲、妙拂洲,东胜身洲有身洲、胜身洲……一共有四大洲八小洲。而妙拂州就是莲花生大士的铜色吉祥山,据齐美仁增堪布的考证,即现今的斯里兰卡。
山顶是殊胜不可思议的莲师宝殿,名叫“莲花光明宫”。该宫殿底层是为以莲师为主尊的化身净土,第二层为普陀山之报身净土(观世音菩萨的),第三层为极乐世界之法身净土。
我们经常说铜色吉祥山在哪里,如果你要硬套的话,其实它就是极乐净土。铜色吉祥山和极乐净土有很强大的重叠。为什么呢?因为莲花生大士是阿弥陀佛的意化身,他在我们的娑婆世界是以莲花的方式出现的。我们可以去看《莲花生大传》,上面有讲这些。
当莲师在西藏教化的因缘圆满时,莲师观察南无阎浮提的未来因缘,见西南方有罗刹国,若不加以调伏,将会侵害南阎浮提众生。于是莲师乃前往罗刹国,将罗刹王的神识度化回归法界,而莲师便进入他的身体,以罗刹王的身份,调伏罗刹众生,广扬密法于其国。并运用神力,把罗刹国转化为净土,即是邬金刹土。而其所调伏的罗刹众,则都成为勇士与空行。
什么意思呢?夺识,即莲师把罗刹王的神识超度了,然后自己的神识进入了他的身体。罗刹国里面的罗刹长得很可怕,如果莲花生大士不去调伏他们,他们可能会伤害我们。所以,莲花生大士先把他干掉了。也就是把他的神识超度走了,然后自己进入他的身体里面,这叫夺识。
我们听了这些说法,觉得在电影里面是成立的,好像现实生活中没有。其实现实生活中也是有的,只是传承丢失了。“夺识”这种修法在娑婆世间只有玛尔巴的儿子有传承。夺识,即一个人死了以后,发现有其他人也死了,但身体还很好,如果这时候他有能力,他可以通过一种修法占领对方的身体,这就叫“夺舍”,也可以叫“夺识”。“夺舍”,即夺掉身体,由于身体是心识捏造出来的,所以也可以叫“夺识”。
后来玛尔巴的儿子被修大威德金刚的热罗上师直接诛杀了。好想不通啊,是吧?当时玛尔巴的儿子已经是初地菩萨了,结果还是被诛杀了。诛杀了以后,这个传承就丢失了。为什么要诛杀他呢?因为要弘扬格鲁派。观世音菩萨让热罗上师必须要把他杀了。以我们的观点来看——哇,杀人啊!你懂不懂因果啊?然后立即就去教育热罗上师。
邬金刹土位于菩提迦耶金刚座的西北,在海中有一个岛,名为妙拂洲,这一个岛本是食肉罗刹所聚集之处,但却为三世诸佛所加持。为什么呢?因为最初密法流出的因缘,乃为诸佛要降伏大力魔王玛占茹扎,当玛占茹扎伏诛,他的身体裂成八块,分别落在八个地方,被加持成为八处密法最兴盛处。基于这样殊胜的缘起,固为三世诸佛所加持,成为莲师的净土。这邬金净土,也一直承受金刚亥母的亲自加持。所以所有的空行母,都聚集到这里来。各种密咒的声音,充满了净土各个角落。任何人至此圣地,便能证得菩提。
邬金刹土也就是铜色吉祥山。大家可以经常去斯里兰卡旅游,哈哈哈。你们听了之后,是不是觉得神乎其神呢?如果你真的是一个密宗弟子,并且有信心、有修行,你去真的会感受到巨大的加持力。就像有些人去金刚座或者五台山,可以马上入很深的定。
而有些人去到这些地方,由于人多会觉得很烦。那是不同的感受。比如,一些充满信心的佛教徒去了金刚座会泪流满面。但伊斯兰教的人去金刚座那里,他会感觉这里怎么这么不清净。所以,人的心是不一样的。如果你真的有密法的传承,并且没有犯戒,你到那些地方去真的会得到很深的加持。
这是关于莲师的铜色吉祥山。但是,莲师的铜色吉祥山是不是就是这么一个地方呢?不是的,它只是在我们的六根层面呈现出了斯里兰卡这个地方。当你真的修到一定程度,你去看铜色吉祥山,那真的不得了,漂亮得一塌糊涂。这是莲花生大士的铜色吉祥山。
后面还有很多关于净土的介绍,师兄们,铜色吉祥山还需要继续介绍下去吗?这些故事大家听得烦不烦?
我们下面介绍香巴拉净土,我们经常说香巴拉,一说到香巴拉就马上想到西藏。有一部小说叫《消失的地平线》,就是讲香巴拉国的,是一个西方人写的,他说去了香巴拉,也许是吹牛,也有可能是特殊因缘。
五、香巴拉净土:
南阎浮提有五大圣地:一是中央释迦牟尼佛成道的金刚座(菩提迦耶)。
那个地方非常殊胜,世界会不停地毁灭,一个贤劫会毁灭很多次,但佛陀的金刚座一直在空中不坏,其它建筑都会被毁坏。贤劫千佛全都在那里成佛,而且说的都是释迦牟尼佛说的语言--梵文。
二是东方文殊师利菩萨的净土五台山,三是南方观世音菩萨的净土南海普陀洛迦山,四是西方莲师净土邬金刹土,五是北方法胤胜王的净土香巴拉国。
香巴拉国的第一个国王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恩扎布德国王,佛陀用手一按,他就成佛了。那么香巴拉国是怎么来的呢?
佛陀(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代,第一位接受佛陀密法传承的,即是香巴拉王朝第一世国王——苏禅德喇,这也是开启了“时轮金刚”法脉与“香巴拉净土”的一大因缘。
这里的翻译第一世国王叫苏禅德喇,另一种翻译叫恩扎布德国王。据说香巴拉净土有两个门,一个在布达拉宫下面;还有一个在四川壤塘县的藏哇寺,它是觉囊派的主要寺庙。觉囊派的法王云登桑布(我的根本上师),还有另外一位上师吉美多吉法王(现在还在那里传法),他们一辈子修时轮金刚。藏哇寺也是香巴拉国的一个门,我们看到的十相自在图是香巴拉国的国徽,它里面有很多竖条。
未来世,香巴拉王朝将会统治我们这地球而大兴佛法。若您有受过时轮金刚灌顶并且受持过此法,那您就与香巴拉净土结了善缘,将来也可以选择往生该净土。
这个故事大家都听过的,我说过很多次了。大概公元2500年时,地球基本上会被一个集团、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外道的团体统治。具体是什么外道,我们就不说了。统治以后,那时候科技很发达,就发现了香巴拉。因为香巴拉太富饶了,珠宝、各种殊胜的资源十分丰富,所以他们就要去抢夺。
从佛陀传了时轮金刚法以后,香巴拉国的人就开始准备打这场仗。准备了几千年,结果就发生了战争,战争时间为一天,没有死亡人数,结果地球人大败。我估计他们一念密咒,地球人就全都不能动了,那些飞船、飞箭全都不管用了。然后就给他们传了时轮金刚法,整个地球上的人都修时轮金刚法,有些人说传了1000年,有些人说是1500年,完了之后真正的末法时期就开始了。
如果我们现在灌了时轮金刚的顶,没有犯戒,没有下地狱,到公元2500年时,你一定会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以时轮战士的形象出来和地球人大干一场,那时候你们叫做“球奸”。你现在是地球人,后来居然跟着香巴拉的人来打我们,你不是“球奸”是什么?或者叫“地奸”,但不能叫“汉奸”,因为那时候你代表的是一个族群——整个地球的人。佛教的观念真的很庞大,我们现在的是非、标准在佛教那里,真的是没办法用。
释迦牟尼佛於晚年时期,带著随众及诸大阿罗汉前往雪山(即现今的西藏)传佛法,遇到了香巴拉第一世国王苏禅德喇,而香巴拉国王也发心供养佛陀的僧团。
传说当时佛陀带着阿罗汉、大菩萨像天鹅一样从天上飞过去,恩扎国王(苏禅德喇)疑惑:“哇!什么人啊?这么厉害!”然后就要求大臣一定要把佛陀请过来,恰好大臣懂佛法,于是就祈祷,佛陀就出现了。
此时佛陀问香巴拉国王为什麽不修持佛法呢?人间无常,刹那变迁,现有的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啊!这时香巴拉国王苏禅德喇回答说:“并非我不修佛法,我是想看看有没有能修持无上大法之佛法,能不出家,且保有现今财产及一切所拥有的东西,又能即身成就之法呢?"
这是我们很多人的理想,我建议大家有这个理想之前,先去买块镜子。那块镜子叫做“心镜”,你照一下自己是什么德性,整天都在烦恼、痛苦、纠结,你怎么做恩扎国王?另外,人家恩扎国王有宫殿、嫔妃,你看看你的周围,除了垃圾还是垃圾。大家不要不自量力,太看得起自己是不行的,这是一种虚妄。
佛陀观这香巴拉国王苏禅德喇深具密宗根器,且密法之因缘具足,故传授香巴拉国王一世密法,而使香巴拉国王即身成佛。
传说佛陀的手按上去,一灌顶,他马上就成佛了。由于他成佛了,所以那个地方就成了净土——香巴拉净土。香巴拉净土中间是莲花,周围有八条道,说得很精彩的。他们都修时轮金刚法,基本上国民都是虹光身,地球人过去根本没法打。
这时跟随在世尊身边的诸大阿罗汉虽然不至於心理不平衡,但心中很纳闷的问佛陀:
为什么说虽然不至於心理不平衡呢?这是记载的原因,因为我们现在心里肯定不平衡。我们要修五加行,要修出离心、菩提心,还要打坐、打禅期,凑不到一起打禅期,还要打云禅期。人家被按一下就成了佛,我们肯定心里不平衡。但阿罗汉不会心里不平衡,因为阿罗汉没有贪嗔。
“为什麽此香巴拉国王可以得到这无上大法,且即身大成就,而我们这些证阿罗汉果的佛弟子,费尽千辛万苦的修持,方得证果呢?"
其实我们连阿罗汉都不如,所以真的要好好修行。但我们遇上了无上大法,可以即身成佛。就算你不能即身成佛,即身解脱总可以吧。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不能再低的标准了。如果连西方极乐世界都往生不了,而是往生了天界,往生了善道,还觉得好幸福啊,这是不行的。一个暇满人身,你成了天人,还要再世为人,还遇不到佛法,这真的是扯淡。我们什么天人都做过,刚刚说的螺髻梵王,我们都做过很多世,不解脱是一件很悲惨的事情。
佛陀世尊这时告诫众弟子说:“那是因香巴拉国王,久远劫以来常修密法,且深具密宗大慧命,方可受持密法。"
最关键的是久远劫来长修密法。你会说:“我是不是久远劫来长修密法呢?”观察一下你自己,不是傻,就是蠢;不是贪,就是贪婪;不是嗔恨,就是愤怒,你还深具密法大慧命?
密法最厉害的根器是什么?是百折不挠、完全没办法摧毁的信心,还有很深刻的密法的见地,这两个东西结合就是密法根器。你有吗?首先是信心,信到骨子里面去,你怎么信啊?见地。所以说,禅宗实际上是大密宗。禅宗是靠见地去的,在他那里净秽一如,干净的净土和秽土是一样的,五毒即五甘露,凡夫即佛陀。如果深深地明了这种见地,你就是密宗根器。
我讲了以后,你们在概念上都明白,但心里面真的明白吗?别那么执著嘛,那你吃屎,哈哈哈,其实不用吃屎(师兄开玩笑)。所以说,其实不是那么容易的。很多人连中观都读不下去,兴趣爱好都还在世法上,我们的心用力的方向都是要保护自己,你怎么可能成为密法根器啊?要深具大菩提心,我说的很深的见地里面就包含了大菩提心。因为密法不可能没有菩提心。
而佛陀在佛法教育上,一向以随应机缘或应时应地、应慧命法缘而教授佛法,经佛陀之解释,化解了众弟子的疑惑。因此,香巴拉国王一世即是释迦佛亲传密法的传承弟子,也可以说,於香巴拉王朝中的一切密法及修行,都是源自於本师释迦牟尼佛之传承。
虽然释迦牟尼佛是大圆满本师的其中一位,但是他亲自传授的密法就是时轮金刚法。时轮金刚法的最高一层(第四层),其实就是大圆满法。所以,时轮金刚最后也会修成虹光身。很多人会问:“莲师教的大圆满法是不是释迦牟尼佛的法,是不是佛法呢?”是的。而且在贤劫千佛中,像释迦牟尼佛一样传密法的佛,有三位到四位,释迦牟尼佛是其中一位,他传的密法就是时轮金刚。
当然,很多学显宗的人是不认这种说法的。人总是要站在自己的立场、局限去看世界,这样看真的要出问题。这样看娑婆世界,它就不会是释迦牟尼佛的净土了,到处都是荆棘、到处是坑坎,充满了污秽和杀戮。
当然,我们平常会说,佛眼里看到的都是佛,大粪眼里看到的都是大粪。这是苏东坡和佛印禅师斗机锋的故事。他们两个人打坐,苏东坡说:“我看到佛印就像看到一堆狗屎。”佛印说:“我看到苏东坡就像看到一尊佛。”苏东坡很得意,以为自己赢了,回去就跟苏小妹说了。苏小妹说:“其实你输了,因为佛印内心是佛,所以看到你是一尊佛。而你是一堆狗屎,所以你看到佛印是狗屎。”
其实这是一种玩笑性的东西,最多是一种心态的表达。一个人在愤怒时,看所有的东西都是不好的;一个人处于愉悦中时,看所有的东西都很愉快。其实这种变化程度不大,真正变化程度大的是你的根已经变了。比如,你的眼变成天眼,看到的世界就变了。
这要怎么证明呢?苏联有一则案例,它能证明这个东西。苏联人喜欢喝伏特加,喝完之后喜欢打架,有个人被酒瓶子打了,把眼睛里的一根神经或者是脉割开了。然后他看到的世界五彩缤纷,他受不了,于是赶紧去治疗了。好了之后,就没有了。所以说,改变了缘起以后,看到的就不一样了。
狗的眼睛和我们看到的也是不一样的,狗只能看到黑白色,而我们看到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那么,到底狗是对的,还是我们是对的?如果你说我们是对的,那佛菩萨看到的又不一样。这样变化才大,到了佛的时候,看到的就完全不一样了。如果你变成了恶鬼,你的认知方式又变了,流动的东西就会变成污秽的脓血。所以说,他们认为那些很细的病毒、细菌是恶鬼,因为它们长期都在脓里面。你不要以为那些细菌过得很快乐,不快乐的。而且它们也不像我们在显微镜里看到的那样。
在我们的认知系统里面,比如现在的新冠肺炎病毒,长得像球上面有很多蜘蛛,像个王冠。如果换一种眼睛来看,比如佛陀、菩萨,他们看到的又不同了。那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走到后来,你会发现其实它们没有样子,只是一种业力的反应。
净土也是一样的,这就是我们说的香巴拉净土,香巴拉净土是个很精彩的地方。香巴拉净土主要是苏禅德喇国王成佛以后形成的净土,它和我们娑婆世界有一致的地方。他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也在娑婆世界。所以,香巴拉净土和释迦牟尼佛的净土光光互照,具有很深的因缘。
那么,我们要怎么去香巴拉净土呢?香巴拉净土的情况和西方极乐世界是不一样的,为什么我们要选择西方极乐净土呢?怎么样才能去到西方极乐净土?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是怎么说的?这就是我们后面的课程要讲的东西。
今天就学到这里,现在开始回向。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净土法门的修法概要
- 净土宗简介第2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