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进行禅七的课程交流。这次禅七一共有八次课程,隔天一次。按照历次禅七的习惯,第一天通常会讲佛法与世间生活或者一些世间哲学的关联,包括它们的差别以及影响,那么,这个禅七也不例外。
讲佛法与生活,主要会涉及爱情、事业、幸福感等内容,一些真正有出离心的修行人,可能对此不感兴趣,他们想学的是出世间的佛法,想要追求解脱。
但有一部分刚学佛的师兄会感兴趣,对于刚学佛的人,要马上生起很强烈的出离心,甚至像密勒日巴那样去山洞里面闭关苦修,是不可能的。
先不说得那么夸张,能把自己的生活重心,甚至业余生活放到佛教修行的人都不多。大部分人对世俗生活还是很感兴趣,同时也信佛,他们希望学佛能对世俗生活有所帮助。所以,他们非常喜欢这类的课程,这种大量谈论世俗生活的佛教团体,往往人数多、也吸引人,称为“人天佛教”,在台湾就有众多此类团体。
如果站在解脱的角度,我们通常认为把佛教搞成世间法并不好——这固然没问题,但我们也不能总是站在绝对的、出离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事实上,大部分人就处在期望通过佛教获得世间好处的阶段。只是这个阶段并不是孤立的、静止的,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说法,我们要辩证地来看问题。
其实,“辩证”这个词不来源于唯物主义,而是来源于佛教,“辩证”在佛教因明学里是反体的意思,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甚至是不同的时间段去看待一个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认为某个世间法是永恒的,其实它是发展的。比如,一个人对世间法感兴趣,又借助佛教获取了很多好处,慢慢就开始真的相信佛法,然后比较深入、系统、全面地了解佛法,由此可以产生出离心。
在世俗生活中,即便是再好的福报,也有可能受到冲击。虽然佛法能够给人们带来一定好处,但不能保证世俗生活一直好下去。如果可以那样,我们就不需要解脱了。原因在于,在享受佛教带来的世俗福报的同时,我们一定会造业,而自己的业力总有一天会大过福报,这时候苦难就要现前。佛法早就告诉我们了,任何世间福报都是无常的,不可能没有限期地延续下去。
如果长期处在非常愉悦舒适的阶段,某天苦难忽然来临,就会难以承受,在这一点上,最典型的表现是天人;世间很多人也一样,生活过得很滋润——如明星、富豪、有权势者,或者是家庭生活一直很安稳、平静、幸福的人。如果这样的人,突然遭遇家庭破裂、情感关系割裂,或者生病、死亡等意外的灾难;又或者失去权力、金钱、名声……苦难陡然来临,会难以承受。虽然我们不是天人,但突如其来的痛苦也是很多人都承受不了的,因此而抑郁、一蹶不振乃至自杀的人也有很多。
如果学了佛,又经历了这些,所学的佛教知识就会提醒我们:贪恋世间是不行的,要离开,只有解脱才能够真正摆脱苦难。否则,即使祈求三宝给你这样加持、那样好处,都没有用的。
虔诚、供养、布施可能会得到一定的福报,但若没有真正的出离心,哪天灾难突然来了,有人甚至会因此对三宝失去信心。为什么呢?因为三宝给予的加持、悉地,或者你自己种的福报,这些发作出来是需要因缘的,因此需要时间。福报发作的因缘,不一定会大过你遇到灾难的因缘,或者是在享用福报之前,说不定要先遇到灾难。甚至有人这一生都没能够兑现福报,却先兑现了恶业所造成的灾难。所以,自身不产生出离心,仅仅想要依靠对三宝的信而解脱所有的痛苦,这是不可能的。佛法已经告诉了我们这些道理。
有些人虽然以前持人天佛教的观念,但在生活中遭遇到灾难以后,学过的佛教知识可能会提醒他,让他产生真正的出离心。当然也有很多自欺的人,他不一定有人天佛教的想法,在意识层面,想的是要离开轮回,但内心层面,在心态上却并非如此。可能因为知见不够,或者因为愚痴而不向内反照,他认为的解脱,只是获取更好的世俗生活而已,比如有了钱就解脱了贫困,有了一个很好的家庭就解脱了孤独、寂寞……他们经常追求种种功德、福报,一说到这些就兴奋不已,最喜欢拜护法。这样求加持、求功德是为了解脱吗?不是的,其内在的目标往往是我要过得顺一点、我要过得好一点、我要比其他人更舒服一点。
谈到这里,每个人反观一下自己的内心是不是这样?
佛教圈子里有很多这种人,但他们也是变化的,我们不能认为人会一直一个样,要辩证地看一个人、看一件事情。也许开始有人就是追求人天佛教,但在佛教团体里,长期熏习正儿八经的佛法(不离三主要道、四法印的佛法),慢慢地,一定会滋生真正的出离心,会发现之前自己在自欺欺人。但这需要长期坚持闻思。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可能性,也有些人一生一世都没有出离心,而且这种人还不少,但总有些人会产生真正的出离心。
之所以解释这么多,是因为我们不能绝对否认没有出离心的人天佛教,不能否认对人天佛教有兴趣的一帮人。人天佛教这一部分内容、相关的信众,是可以转化的。首先,对佛教产生信心,这种信心会导引我们对真正的、出世间的佛法感兴趣,然后产生真正的出离心。同时,生活的经历也会教育我们,让我们慢慢对真正的出世间法感兴趣。如果长期在有正法的团体里“厮混”,不知不觉间,意识、观念、内观能力都会发生改变,也会对出世间法感兴趣,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出世间法,也知道如何把出世间法的概念运用到自己的相续。所以,我们不能否认佛法中的世间法可以转化成出世间法。没有出离心的人、只在乎世间法的人,也有可能转化成追求解脱、追求出世间法的人。两者可以互相转化。
解释这一大堆内容是什么意思呢?为了引出我今天的主题——佛教与生活。
我长期提倡的是三主要道,首先要有出离心,在我们团体长期学习都要有这样的目的。要是没有出离心,你不要来这里混,甚至课都没必要听。但是,现在要转过头来讲佛教与世俗生活的关系,就是想告诉大家,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是可以转化的。
还有,对一些追求解脱的修行人,学佛不是为了借助佛教三宝的加持而获得世间利益,而是为了解脱,并且心态和概念是一致的——知行合一。但在彻底解脱之前,你还是离不开世间法,总要吃饭嘛。如果你是居士,还可能会有家庭,甚至碰到某个异性,压抑不住某种情欲或者情怀,小心肝禁不住“砰砰”跳,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居士们。也就是说,你还是要遇到这样的情况,不是想离开就马上能离开的。
当你穷得连一本书都买不起,当你的家人天天在打架,当你追求不到一个人,爱他一生却一夜白头,那咋办?虽说不能执著,但我们还是要在世俗的人间生活,即使追求解脱,也要分一定的精力、心思来运转世俗生活,这由不得你想不想的,一定会这样子。即便出家了,在寺庙里面,也要跟人打交道。比如,出家人也要去买米、做饭、跟很多其他的世间人来往,除非你像密勒日巴那样,去山里面挖个洞,不跟世间人接触,这种人是最值得随喜的!
但是,在座的各位居士们,有几个能够做得到?我们客观一点,不要自以为是,有几个做得到?都做不到!所以,有时候讲一下佛教的世间法也是必要的,而且,人天佛教也是真正的佛教,以前慈诚罗珠堪布也讲过人天佛教。
并不是说学人天佛教的人都不咋地,我们要排斥、打击对方。当然,有时候的确要如此,比如,佛陀的弟子难陀,出了家以后老是想他老婆,然后佛陀把他带到天上去,看了天女以后兴奋不已,于是拼命修行,为了去天界娶那五百个天女。后来佛陀让阿罗汉们都不理他、冷落他,说难陀追求的是世间法,难陀不解地去找佛陀,佛陀又把他带到地狱去看,他吓坏了,于是才具有了真的出离心。
当然,这是站在需要帮一个修行人脱离世间法的执著的角度来说的。其实,若要完全地脱离世间法,只能是真正解脱了才行,否则不可能,而且要修到一定的级别才行。即使是开悟了,也要在世间生存,也要跟人打交道。也就是说,你不一定要离开世间法,起码要离开对世间法的执著。如果是这样,就可以不管人天佛教,上去就直奔三主要道。
但是,如果你目前还没有十分强烈的出离心,也没有十分好的修行境界,那在一定程度上,学一下佛教关于世间法这方面的理论,也没什么坏处。但是不能执著,整个佛教,推崇的是真正的出世间法,最终还是希望大家获取解脱,只不过,世间法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摘录并整理自《坛经第十九课——佛教与生活(上)》
【注:本初稿内容暂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一个人有可能解脱的基础
- 有多少人知道这两个快乐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