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说佛教修学对事业的影响。
特别很多男性都是以事业为人生的最高职责。“一个男人没有事业,你还是个男人吗?”电影里面很多女人都会这样说,她说这个话的时候,就是给男人订了很多标准,同时,她的附加意思就是男人得有事业,得大气、勇敢。这里面主要表达的就是:男人要拥有事业,否则女人瞧不起他,父母也会认为他不争气,自己也觉得这辈子白混了。
那么有哪些事业呢?那就每个人不一样了,你可能是科学家,可能是文学家,可能是个演员……现在最牛的是演员——有时真想不通,为什么最厉害的是演员呢?因为这是一个表象的世界。但是不管怎样,每个人根据他的因缘、趣向、理想,都会希望拥有自己的事业。
佛教修学的人,由于长期进行布施、供养、净障、菩提心的教育和修行,外缘会变得非常好。说老实话,一个人的菩提心训练好了以后,事业自然就变得很顺。事业有个最重要的因素叫人际关系,连坏人都喜欢跟好人打交道,你们一定要明白这个。有时候吃点亏去利益别人,实际上是利益自己。为什么呢?大家喜欢跟你在一起,好处才会给你。
事业需要人际关系,一个人如果通过闻思修产生了一定的出离心、菩提心,这对建立人际关系有极大的好处,他会让别人放心你、信任你、愿意跟你在一起。
而有些人,只要跟他在一起,就像干净明亮的大地上突然被拉了一泡“米田共”。那个“米田共”是怎么产生的?就是因为自私、猥琐、老是伤害别人。大家看看生活中,是不是有很多这样的事?
通过佛法的修学,这个人就习惯替别人着想,慢慢从“米田共”变成了“养花的米田共”。“我现在不是臭你,我是给你提供营养,虽然我还是‘米田共’”。但差别好大啊!“我不是把气味给你(因为是臭的),我是把养料给你。”你是愿意做散发气味的“米田共”,还是充当肥料的“米田共”?别人需要的是肥料而不是有气味的米田共。这个责任心是怎样培养出的?菩提心、因果教育。
还有一点,事业需要专注。刚才说的是外缘,现在说内因。如果一个人做事情三心二意的,今天这样明天那样,没有连续性,精神不能集中,那么他做什么都不行。说老实话,演个戏都需要精神集中的。你装个样子出来,那也是需要花精力的(现在的演艺事业如火如荼)。还有搞科技、体育运动,一样需要专注。
我以前讲过“一万小时原理”,你想要在一个事情上取得成就,起码要沉浸在上面一万个小时,这个是最基础的标配,这是需要专注的,但很多人没法专注,做两下就不想做了。他的身心是散乱的,快乐的点也是散乱的,今天这样、明天那样,所以他没法成就。我说的这些还只是做世间的事情,如果你通过佛法的修行:布施、供养、发愿、禅定,你内在的专注力也会得到培养,同时也容易在事业上获得一些成就。
通过佛教的修行和观修,人的头脑都会变得清晰。
第一,他不会被欲望和各种各样混乱的生活把心智和头脑搞得非常混乱,所以极端利于成功,这是佛教闻思修的作用。我指的是居士,因为居士要一边工作,一边闻思修。闻思修反过来对居士的世俗事业(这里是指世俗事业,不是佛教事业,也不是指佛教本身的修学)也是有很大帮助的,当外缘、内因凑齐了,就容易获得一些成就。
第二,专注力稳定,事业容易提升。佛教的世界观会把人的心变得很大,容易看得远,不容易被一些小情小调,或者杂音所影响。有些杂音和不好的外缘会带着你跑偏,但是如果你有清晰的心智,那些东西很难蒙到你,所以佛教的修行和观修对世俗事业的长远性也是有帮助的,甚至有极大的帮助。这种事例数不胜数,比如搜狐的总裁张朝阳,他可能是以前消耗得太厉害了,得了抑郁症,他的治疗方式就是去寺庙里修行,身心恢复健康之后,再重新开始工作。
为什么很多人不用佛教的修行来帮助自己的世俗事业?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做。真正的闻思修不像一般人信佛:磕个头,做一些供的形式,或者参加个Party,大家凑在一起吹嘘一些神乎其神的东西……不是这些。
真正的佛教修行是对心灵进行观察和训练,就是这两件事。让纷乱变安定、让麻木变灵敏、让混沌变清晰。这是佛教修行对心灵所起到的作用,而不是外在的这样整一整、那样整一整,东跑、西跑,拜名山等。当然,你也可以去拜,我没反对。但是如果只是拜名山,或者只做一些水供、火供等形式,而不去对心灵进行观察和调伏,是没有用的。如果你去做了,那么你的心灵会因此而健康、丰盈、快乐、放松,可以把事业的档次提高。
当事业出现无常、违缘的时候(你不知道曾经种了什么因缘),你会有心力和意志力去承受和处理。比如,你一直都做得很好,但是你前世走路不小心踩死了一只蚂蚁,这只蚂蚁恰好转世成了你公司某个重要岗位的员工,过去的业报成熟,他就把你干的坏事全部通报给有关部门,然后你就进去了。为什么呢?因为你忏悔的时候恰好没有把这个业忏悔掉,会这样的。人的祸福因缘真的太多、太复杂、太庞大,说不清楚,无论如何都有可能出现违缘。
而由于佛教有无常和菩提心的教义,在事业遇到违缘的时候,即使什么都没有了,佛教会告诉你:什么都没有就什么都没有,我心宛然,我还在,心还在。心的显现中,虽然好的没有,坏的还在,但如果我们的心有了正确的认知——认为坏的、好的,没什么区别,只要不去执著,当走到极处的时候,黄金和泥巴真的是一样的,它们都呈现出虚幻的认知。
当黄金和泥巴都呈现出虚幻的认知时,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快乐,这不是蒙人的,关键是你要去做。当你看到黄金时,已经不再是“它一盎司多少钱,它能买到多少女人的笑脸以及汽车的烤漆”;看到泥巴时,也不再是“怎么这么臭,还不打扫?”而是当你看到黄金和泥巴时,呈现出来的心智是“哇,如梦幻一般。”这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但你要训练自己的心智才行。
既然黄金和泥巴都是一样的,那么事业好坏有差别吗?甚至坏的事业可以转为道用,当好和坏都呈现出空性的时候,坏的出现,正好,转违缘为道用——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菩提心的修法。心长期这样训练,事业的失败算什么?那是你修学道上的助缘,苦难是善知识。这不仅仅是一句话,你真的要去做。当然,如果你只是把它当成一句话,心里还是对好和坏有强烈的执著,那没什么好说的,只能说明你根本没修到家。对于佛教的修学,你可能只是有点知识,实际上没起到太大的作用。
这里说“佛教的闻思修对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是要在你的闻思修到达一定程度的情况下,才会发生作用的。说这些的目的是希望大家用心去闻思修,而不是让大家产生“能否听到什么东西马上就变成利益”的想法。很多人学佛的时候,就在想“能不能听到一个窍诀,转眼就成佛”,或者供养三根香蕉,希望回报八车香蕉,这是投机倒把的想法。
大家千万要记住,佛教不是这样的。佛教中,供养之后会有很好的外缘出现,但不能像刚才说的那样去利益性地思考,你越是这样利益性地思考,供养起到的作用就会越小。所以,一定要用三殊胜摄持我们的每一个善行。哪怕你去供养三根香蕉,并且发菩提心:“我供养三根香蕉是为利众生愿成佛。”这样会来八十个大劫的香蕉,你用都用不完(“八十个大劫”是象征性数字)。所以,我们不能错误地理解佛教的这些内容,不能以世法的方式去理解:把供养当成贿赂,把修学当成投机取巧,把窍诀当成武林秘诀“降龙十八掌”,不是这样的。
因此,佛教的闻思修对我们个人事业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通过这样的修学,我们能够获得一些好的事业,能够让事业的品质提高、规模扩大,同时,即使遇到违缘,也甘之如饴、一往无悔。所以说佛教的闻思修是非常重要的,我说这些好像很空洞,其实真的不是,要去修行才能领受到这些东西。
——摘录并整理自《坛经第8课——佛教学修的利益》
【注:本初稿内容暂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开启——阿底峡尊者入藏
- 从开悟到证悟到底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