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0

  • 浏览数

    6554

  • 收藏数

    0

作者:admin 发表于 2020-6-3 02:04: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进入开悟的两种渠道
进入开悟有两个渠道,首先是把“所”搞淡化,把执著搞淡化,然后在淡化的状态中去知道“能”也是空性的。什么是执著?真正的执著不是对某个事物的喜欢和贪爱(这已经是后面的事了),而是当一个事物显现在你面前时,你直接地认为它就是一个很实在的东西。


因为只有当你认定了它是一个很实在的东西时,你才可能对它产生贪心或嗔心。譬如我面前出现一个人,我一定要认为这个人是真的,他打了我我才会打回去;如果出现的是一个靓女,那也一定要是真实的靓女我才会喜欢她。但是,假如我的心里直接感受到对方就是一个虚幻的影子的时候,这种嗔恨或贪爱就会减弱,甚至消失到没有。所以说什么叫法执呢?就是所有的显现、“能”和“所”上的任何一个法,只要你认为它是实有的,这就是法执。


那么,当我们在“所”上把它减弱了以后,也就是你觉得“所”全部是假的时候,在修行上就是所谓的单空。但是,虽然我们觉得它是假的、虚幻的,可它还是存在呀,那是什么让它存在的?是什么让它生起这种假相?是心。那心到底是什么?这个时候我们再去找那个能显现的心是什么。当我们明白心本身也是空性的时候,就在“能”上证悟了。

所以说证悟有两种渠道:一种是先把显现上的实执减弱,然后再回头去找能显现的心,明白它也是空性的;还有一种来得很毒,这类人根性很高、意志很坚定、前面基础也打得很好,他就不管那么多,不去考虑对现象的执著,一下去抓心到底是什么,心的空性是什么,比如那些参禅的。


我们有个师兄去打了十个禅七,参禅回到深圳,我问他开悟了没有?他说那玩意儿不是这么简单的。十个禅七啊,每天早上四点钟起来,要一直坐到晚上十二点,坐得眼冒金星。他为什么说不简单呢?我们嘴巴上说这样虚幻那样虚幻都很容易,但真正要把这种感受融化到相续中,让心明白而不是意识明白很困难。

我们的意识会骗自己,比如有个东西你明明不喜欢它,但你偏偏告诉自己一定要喜欢它, 它能让你发财,慢慢你就会喜欢它了。意识可以让我们产生很多假的感觉。为什么人会受骗呢?所谓众口烁金、三人成虎,有时候你明明知道它是假的,但人说多了,你听多了就

会当成真的,这是意识对心的一种欺骗。因为别人说的东西实际上也是一种意识,这种意识再反映到你的头脑里面,你头脑就不停地去告诉你的心,假话说多了最后就变成了真话,很多从事广告行业的人都懂得这个原理。


那么一些根基比较厉害的人会直接去看心本身的空性到底是什么——“ 你既无心我便休!”这是禅宗的一个公案,有个参禅参了很多年的和尚无意间走到一家妓院的楼下,忽然听到有个妓女在唱“你既无心我便休”,意思是我对你这么好,你要是对我没什么感觉的话,我就不再考虑这个事了。结果这么一句唱词让和尚当下大悟。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参禅参到极端,碰到这句话一下就知道了那个心是没有的;当心确定自己就是没有的时候,它就休了,就是这么简单。


但在我们这个阶段,心还是“有”,有的时候你就要拼命去找。如果你直接认为它没有, 就是断见。那它既不是没有又不是有,到底是怎样的?念佛的是谁?喝茶的是谁?在这上面吹牛皮的是谁?不可能是这一堆身体,它迟早会烂,所以造成跟大家吹牛皮这个现象的根本是什么?不是我的舌头,不是我的身体,也不是意识,因为这些东西都会消失—— 一定要有个东西是不消失的。

这个有点像常见。那个不消失的东西是什么?它是不是空性的?空性不是没有,大家千万要记住这一点,如果你把空性认为是没有,那是很可怕的一件事,连“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些最简单的空性见解你都了解不了!所以有部分人就直接从“心到底是什么样”这个方面去体会它的空性,只要体会到了心的空性,心的显现的空性就很容易体会了。

如果你始终保持在心是空性的状态里,这些东西(心的显现)就像明镜中的影子。明镜是什么?就是心彻底明了的觉知,有了明觉我们才会知道这些显现,哪怕你睡着了,明觉的本体依然,只是很多作用被暂时覆盖了。当我们知道能觉知的那个东西本身是什么样的时候,这些显现和能觉知的东西是不是一体的?我知道大家很难想象,要有所体会的人会说“肯定是”。如果你真正地去修我下面要讲的内容,修上个很多年,就很容易体会到我后面讲的这些东西。体会到以后,后面修证起来就很好办了。



2 为了究竟的皈依
经常有师兄问大圆满和禅宗的那些窍诀是怎么回事,其实这些窍诀就像“画龙点睛”,你说是点睛重要还是画龙重要?如果龙都没有画好,你拿着笔乱点,你看龙飞不飞得起来? 对于龙都还没有画好的这个阶段的人来说,画龙最重要,也就是要打好基础,修前面的五加行、菩提心。那么龙画好了以后,点睛才重要,但龙没画好之前随便你怎么点都是乱点,没有这条龙,拿什么来飞呢?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前面的这些基础没有打好,给你说什么窍诀都是哄鬼,根本没用。

如果真有一种普普通通的人一来就可以点石成金、立即成佛的窍诀,那佛菩萨早就该来把我们点飞走算了,用不着大年初三地跑来这里听我叽里呱啦,大家应该好好地去过年。所以说一定要打基础,现在我们就讲一些基础的东西,但这个“基础”是般若层面的事,已经属于很高的基础了。


般若意味着什么?般若往往要在菩提心和五加行这些资粮修好之后再学习。我以前在这边讲过“观修和五加行”,我们要皈依、发心、积累资粮、清净业障,最后要修上师瑜伽, 整个这一过程就是为了究竟的皈依,回到心的本性。


由于我们被无明所障,暂时回不到本性,所以佛菩萨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皈依境,让我们去皈依心的一个影子——三宝。如果皈依这个还有困难怎么办呢?就要发心,发跟它差不多的心我们才能皈依它。空性的心我们发不了,那么就发菩提心,这就是五加行的第二个修法。很多人发菩提心还是有困难,为什么?因为自私,发菩提心往往都掺假,乱七八糟的杂念很多,那怎么办呢?就修金刚萨埵消除一部分业障。

如果你有本事能把这些分别执著全部消除完,修一个金刚萨埵就可以让你证悟。比如我们修金刚萨埵的时候进行非常清晰地观想,观到真的能够出现刹土,真的能看见金刚萨埵坐在上面,你的生起次第就完成了。然后你把金刚萨埵观想成光融入自身中脉,再化光安住,这么一化掉的话那就算开悟了。真的修到了这个程度,其实就实现了生圆次第。


然后是供曼荼,在我们修行的过程中,不管是闻思也好,打坐修禅定也好,会出现很多障碍,有时候修着修着心里会发生一种叫“空寂”的毛病(本来有很多种,这里我只略讲一种)。什么叫空寂呢?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那种难受的感觉很难用语言去形容。你做了很多很多的修行,却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前面好像没有边,你不知道要走到哪里去,而往后你又退不了了,要你再回去你又不干,这就叫“青黄不接”,绝大部分修行人都会有这个状态,当然,像六祖那种利根除外。


修行到那种状态时,心不是普通的那种因金钱、权力、事业、家庭、友谊等被破坏的痛苦,而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仿佛在茫茫沙漠中跋涉——其实那就是好消息要来之前的感受。这种苦受的程度和你的业障、积累资粮的多少成正比,如果资粮很够、业障被清除了很多,你所经历的苦受和时间也会减小很多。


比如禅定就是如此,如果一个人的业障清净得很好,菩提心发得很好,曼荼修得很好,他很自然就入定了。有些人曼荼修得好,他把曼荼一放,马上就进入定里面。这个不是吹牛皮,不信你去学院问那些很好的修行人,你不要去问那些拿着书翻的人,要问那些真的踏踏实实去修行的人,真的会这样。

那么这些做好了以后,资粮积累够了,业障清净了,我们可以再去修皈依。这时候以什么为皈依对境?上师,因为他是三宝的总集。上师有很多种,最根本的上师是什么呢?如果你跟你观想中的上师相应的时候,你一定会回到你心的本性,因为真正的上师、最根本最彻底的上师就是你心的本性。所以整个五加行就是这么一个圈,你如果把这个修好了,再把菩提心修好了,还把空性修好了,然后再去修大圆满就很容易。按照慈诚罗珠堪布的说法就是易如反掌,举手之劳,真的很容易。



3 学习中观的方法
很多人学中观有个毛病,自己觉得想通了就不想了。实际上你只是想通了那个定理,并没有想通定理的运用,这样是不行的。就像做数学题,把那个定律告诉你了,如果你不拿去长期地解习题,那个定律肯定运用得不熟练,你还是没有掌握它,它在你头脑里面就是一个概念,不管用。


对我们来说,最基础的“管用”,就是要反反复复地思维中观的这些因,专门让自己想不通,然后去找师兄们讨论,这是学中观的一个必要过程。但很多人的中观不是这么学的, 他就把那个意思大概了解一下就完了,一问他懂不懂中观,他说“我懂啊,哎呀,有什么嘛,离一多因嘛,有无生因嘛……”这些他都会,但如果没有很深入很详细地去剖析,比如我们去破虚空、破上帝,如果自己的心没有通过这些道理去感受虚空是无实的、时间是无实的,我们的心不会真地相信。


那么反过来,如果我们去做了,不管这个道理是谁讲的,它逻辑上一定是通的,你的心就会因此慢慢相信一切现象真的是无实的。“无实”的意思就是它没有一个真正的组成部分,但它又这样现起,那它实际上就是如幻。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仅供听打交流】



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成为第一个回答人

高级模式 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