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2

  • 浏览数

    63002

  • 收藏数

    1

1

主题

48

帖子

155

积分

闻思修行

Rank: 2

积分
155
发表于 2020-6-11 22:49: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水能生波,波不离水,最终波纹回归于水的平静。根境相对的时候,对境明现于心而了然清晰;根境不对的时候明了之心归于寂静,所以,我想王阳明先生想表达的可能是这样一种体验和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8

帖子

155

积分

闻思修行

Rank: 2

积分
155
发表于 2020-6-11 23:08: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说楼主引用的那句话只是一个想法或者念头,而不是境界呢?个人的理解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意识不间断的参与其中,而且浮现出来的都是意识的经验;另一方面来说,真正的境界是一种智慧的自证,而不是心所呈现出来的某种状态。凡夫的观念不管再微妙深邃,都只是意识的临摹和再创造,包括我在这里说的这么多闲言碎语也是同样,所以,当这种关于心和境的认知表达出来的时候,不管对于说者和听者来说,都是一样的念头,一种萦绕于心的想法,不可能是其他。此外,真正的境界并非是心依靠分别寻思这种对境性的认知方式而获得的某种状态,而是契合于实相的无境之智,一种相对于真实性无增无减无所得的自明自证,任何分别念在这里都无从立足,同时,相应于这种境界的烦恼自然断除,而功德自然呈现,即使去寻找它,也无从寻觅,仿佛从未发生过一样了无痕迹。(第二个问题在另外的帖子里面已经尽己所能解释了自己的观点,此处不再赘述,关于心和境的认识,通过这几天的讨论我已经把所有的认识尽可能的跟大家做了汇报交流,其他的即使再说也没有太多的新意了,就此打住,感恩大家的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7

帖子

75

积分

闻思修行

Rank: 2

积分
75
发表于 2020-6-11 23: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牛哥 发表于 2020-6-11 22:49
水能生波,波不离水,最终波纹回归于水的平静。根境相对的时候,对境明现于心而了然清晰;根境不对的时候明 ...

有根有境的话说的应该是二元的状态,那么无根之境和无境之根都是不可能出现的,那根境不对的时候如何理解呢?如果根境不对岂不是说明心外有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98

帖子

3773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73
发表于 2020-6-12 02: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圆起 于 2020-6-12 02:20 编辑

最简单地依靠觉受来体会是:
比如在禅修时候,对着一束花打坐,随着意识的平静,六识的平摊,眼前的花会随着禅定的加深而消失,至于消失为 “什么” 不一而足,本来只是眼识的分别的呈现,眼识开始平息之后,可能是模糊、光、影、空荡荡等不一而足,取个名字叫“定影色”也无妨…… 而出定之时,花的明晰跟花的认知又一起明显起来。依此状态,可以确定花不在心外,是心的一种明现。

以逻辑分析去的话,明知因和俱缘定因,花不可能是明知之外的东西,若是明知之外的东西便无法呈现为认知,而且跟认知不可能不是同时的,不会找到例外,是周遍的道理。“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你来看此花时, 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他是在表达他处于一切景象由心现的认知和境界里面,但心有没有我执、对心体的空性有没有认知,这段话是没办法说明的。

建立此认知修行的话,可以体现为唯识的五重唯识观,相只是心识的幻变,先让心力离开相分,就是心不粘着任何的见相二分,而心的主要成分回到自证分的层面上来,见相二分便随起随灭,进而失去扭动力,进而能够以此主体的平静而入定,把六识的分别力都消融进去,进而体会到比较纯碎的阿赖耶识的自明上来,再观察人我的无明是怎么执阿赖耶识的明分为我的,进而发现我执的虚假性,或进而以区分阿赖耶识和法性的窍诀,发现二元认知的虚假性。

体会到一切景象由心现时,即使心的人我和法我的无明还没抛弃,其实也可体会到动静一心了(阿赖耶识的心),现是心在现,明是心在明,任何时候都是,见山花便是心的自现自明,但不会把山花执实,寂灭了山花也不会寂灭到哪里去,回到无分别的心体里面去,其实是一种阿赖耶识层面的境界和体会。

不一定对,仅供交流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98

帖子

3773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73
发表于 2020-6-12 02: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圆起 于 2020-6-12 02:47 编辑

至于表达出来成了“话”,其实可以分一分,有些话纯粹是个念头,是个分别念和想法,有些是一些自己形成的知见或者是闻思来的听来的知见,“见解语”;有些是基于境界在说话,是“境界语”,有些是指导去修行的“修行语”。说出来的话不一定对,而且在三种语的哪一种也难说,但可以讨论交流,共同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178

帖子

1182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82
 楼主| 发表于 2020-6-12 02:59: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大牛哥!随喜圆起师兄!感恩你们的分享!咖啡☕咖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

帖子

195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95
发表于 2020-6-12 08:07: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感恩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

帖子

195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95
发表于 2020-6-12 08:07: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感恩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8

帖子

155

积分

闻思修行

Rank: 2

积分
155
发表于 2020-6-12 08:17: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随喜师兄们的交流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8

帖子

155

积分

闻思修行

Rank: 2

积分
155
发表于 2020-6-12 09:42: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园起师兄讲的这个认识阿赖耶识的方式想再补充点看法。这种以禅定方式认识阿赖耶识的方式固然很好,但是并不是体现禅宗和大圆满自宗殊胜性的特法,同时对于琐事缠身的在家人来说可能穷其一生也无法实现,可能一辈子的时间都耽误在座上了。如果能够在行住坐卧的起心动念中,依靠见地的摄持逐渐辨别出八识各自的体相,然后在安住在阿赖耶识上,让阿赖耶识体认到自己的空性与无住而开悟,在这个触碰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清晰,可能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并非对师兄的修行境界有任何的质疑,只是提供给大家多一个思路,一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于作者
拆弹专家

用户组:超级版主

  • 主题

    31

  • 帖子

    178

  • 关注者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