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师兄问禅宗法句“路逢死蛇莫打杀,无底篮子盛将归。”的意思,于此简单说上一说。
“死蛇比喻念头,无敌篮子比喻本性,当念头起时,不要去对治和打压,只要安住自心本性,任它消失于自心本性中,就是最好的修行。”
若禅师这样解说,则为显说,对于一个于自心本性模糊了知的学人,会加深其对本性的明了,也可以让其更加清楚安住自信本性的关要;但对于一个离本性遥遥无期的学人,那只是一些知识的性的东西,不过知识性的东西也无妨,如果坚持修行,总有一天会用的着。
倘若问者是一个参学至“瓶颈”的学人,那禅师的回答可能会很精彩,暴烈的给你一棒子,让你“知”痛而返;玄妙的作一些让你目瞪口呆的言行,截断你流水一般的相续,止息二元思维;温和的让你该干啥就干啥,喝茶拉屎,随手拈来,不必苦苦外寻。
目的都是要让你明了本性,而后自然“蛇结自解”,无需“打杀”,就天下太平。
倘若问者也是明了之人,那禅师会认为你多事,本地风光,无欠无余,哪里来这些拉拉杂杂的玩艺。所以多情的可以对你笑一笑,多事的对你眨眨眼,还有干脆的,懒得理你,自己脱下芒鞋,搓搓脚丫子·······
大禅师的机锋法语,言行偈子,本来没有定数,随机随意而发,但绝对不是无的之矢,其中一定深蕴法味。如论坛上大禅师圆悟克勤的那首著名的悟道诗:
“金鸭香炉锦绣帷,笙歌丛里醉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其实前面三句无关紧要,最紧要的是那个能够“独自知”的“佳人”是什么。宛如参话头的禅合子苦苦参究的“念佛是谁”的那个“谁”是什么。
圆悟克勤的老师法演禅师,为启示克勤悟道,竟然引用一首艳诗云:
“一段风光画不成,洞房深处恼予情。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
“频呼小玉原无事,只为檀郎识的声”,无论如何,念佛也好,参禅也好,机锋法战、棒喝交织也好,其实都是无事生非,如此做作,只为让你“识的声”,亦即是认识那个人人本具的“无底篮子”。
公案机锋,一般不是分别寻思可以了解的,但如果没有基础的闻思参行,那这些非逻辑非寻思的造作,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无根浮萍,对于明了本性并没有很大的好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