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来阐述:佛教和东西方哲学的不同之处有哪些,我们要先对比佛教和西方哲学,再对比佛教和其他东方哲学。
佛教与西方哲学的差别
佛教和西方哲学的不同在哪里?在于认知的方向性差别,佛法是对内认知,西方哲学是对外认知。在方法上,不同之处就体现在有无禅定。有禅定,才具备往内观的可能性,而西方哲学家们几乎没有一个会禅定。
这其实也是东方哲学和西方哲学的一个区别点。西方哲学有个统一的特点,就是把六根强烈地往外用,去探索外面的世界。搞科学就是发展前五根,而意根是逻辑这方面的,体现为数学、哲学、社会学等等。西方哲学就是大量地运用六根。
运用前五根去认知世界的方式是什么呢?尽量去扩大五根的能力,对于眼睛,比如有射电望远镜;对于耳朵,有声呐和雷达,当然也要运用眼根辅助;帮助尝味道的机器目前好像没有,但闻气味的机器是有的,比如检测烟味的探测器,感应到就“呜”地响了。西方哲学把我们五根的能力尽量地加大,扩大我们的探测范围,但都是对外探测世界。
而佛教哲学则不同,除了探寻外面的世界,还探寻内心。要探寻内心,必须要通过禅定,如果不禅定就挺麻烦的。西方的哲学家由于没有禅定这种方式,所以根本没法探寻内心,有些哲学家甚至会使用迷幻药。不要奇怪为什么哲学家会用迷幻药,西方哲学家从柏拉图开始,到后来的叔本华、尼采等等,都用迷幻药,而且会在他们的著作中写到这些。
佛教和其他东方哲学的异同
佛教哲学和一般的东方哲学的异同是什么呢?
第一,他们都有禅定,都在对内、对外探寻和认知,但他们的见地不同,这导致修行方法也不一样,在探寻内心是否彻底这方面,形成了差别。由此可见,其实东方哲学是挺牛的,包括道教、印度教等等,他们也会利用五根去探寻外面的世界,但他们不会认为有一个客观的外在,所以运用五根的方式一般是先对内,对心灵探究,通过禅定产生神通——比如天耳通、天眼通,再通过这些来了解外在。到了后来,东方哲学大部分都是这样。
之后会讲到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分界,这些有点复杂,术语成堆,大家要注意。并且讨论哲学的时候,一定会牵涉到修行,不然就没意思了。
第二,佛教哲学和一般东方宗教的观察方式相同,但观察所得的观点不同,于是造成了见地的差别。现在没说“见解”,说的是“见地”。很多宗教说到见解时,用的词汇都是一样的,比如道家也说空性,印度教说到“大梵”(印度教所认为的一切的根源、终极的真实)的时候,也会提到无形无相的东西。但是,龙树菩萨的空性,和印度教的大梵有很大差别,并且一定会体现在见地上。这次的交流,会讲到这些差别。
说实话,对真修行人来说,这些区分没太大意思。真正的修行人,只学佛教哲学就行了。比如把中观学会了,然后掌握一个方法去修、去体会,就可以了。当出现一些境界时,就去问自己的上师,他会教你怎么离开误区、怎么更加深入。上师知道你的毛病或卡在哪里,他可以把你的卡点拔了,正如禅宗说的“抽钉拔楔”,你能更加通透明了,这样就可以了。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通过我们这样的交流,能明白非常细微的佛教哲学要点,那会对我们的修行产生很大作用。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现代人的特点,就是思维发达。
与古代人相比,我们现代人的身体差很多,元朝士兵们留下来的弓,现代的大力士都不一定拉得开。但有两个方面,我们绝对超过古代人:第一是思维能力,第二是抗毒能力。
现在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毒,流感病毒都比古时候多了很多种。如果把古代英雄们弄到现代社会来,比如张飞、岳飞等武将,不用打他们,感冒都搞死他们。所以,我们的抗毒能力比较强。
更重要的,就是思维能力。我们的思维能力很强,这是现代人的特点。所以深细的思维对修行有很大帮助。但现代人禅定能力比较差,而修行还是要去练习禅定。
第三,佛教哲学是唯一可以实现的哲学。佛教哲学不仅仅停留在思维、名相上,也不会像同样修禅定的道教、婆罗门教、印度教等,停留在一般的、不究竟的觉受上,佛教哲学可以彻底实现见解和修证的合一。什么意思呢?比如唯物主义说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什么,根本没办法现量证实,到目前为止,仍然不知道物质到底是什么。
物质是什么?中文叫物质,英文叫matter,但物质不是一个词语,它到底是什么,我们至今仍然没有现量地搞清楚。现在有个质能互换定律,说物质能转换成能量,能量能变成物质——这和佛教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差不多!对我们来说,能量是一个非本体性的东西,是一种作用。如果本体就是作用,作用就是本体,那不就是佛教所说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吗?所以,唯物主义的观点有点扯淡,没办法现量知道物质是什么。不能证实物质是什么,它的哲学不能实现。
东方哲学里,比如道家说的道,儒家说的道,还有印度教说的梵(包括上梵、下梵),这些道或梵,他们能够见到吗?能够在觉受中证实吗?他们自称能证实,但他们真正见到的道、梵(现量),与他们的见解(比量),即给予道、梵的定义,并非一致。在他们的概念里,证悟了梵、道,就可以长生不老,可以一直这么下去,但事实上是不行的。也就是说,他们的见解是没办法获得实证的。
而佛教所说的空性,对于每一个活着的人来说,只要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足够,都可以现量地证悟空性。所以,佛教哲学是唯一可以兑现的,是现量和比量一致的哲学。为什么呢?在理论体系上,佛教哲学有中观、唯识、如来藏等,理论圆满、自洽;在实践上,有实现这些理论各种方法,如禅宗、大手印、大圆满等。佛教的理论和实践是齐备的。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佛法与东西方哲学第08课
- 现代名人论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