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继续学习《中观总义》,这节课开始讲中观的第五种分类,分析自续派中观与应成派中观的差别。
这部分内容如果仔细讲起来会非常深,由于我们讲《中观总义》的主要目的是讲能破、所破和怎么破,所以尽管我们也会讲自续派和应成派的差别,但不会讲得很深。如果大家想要深入了解,可以去看益西彭措堪布所著的《定解宝灯论·新月释》或《入中论·日光疏》,那里面有大量相关的内容。
对于一些学者和喜欢闻思的人来说,思维这些概念很有用。但如果你是直接趋入修行的人,大致地知道就可以了。什么叫大致地知道呢?比如我们把自续派和应成派的大致区别(自续派的着力点在哪里,应成派的着力点在哪里)搞清楚就行了。因为我们去修行的时候是一步步上来的,像我们现在虽然可以有应成派的见解,但你不可能真正用应成派的方式来修行,那叫证悟空性。
事实上,当我们一去修行,就会发现基本上运用的还是自续派中观的观点,也就是单空的一些观点,而不是一步到位。那么,我们现在来区分这两派中观,实际上是为以后的修行做好准备,打好思维和见解上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些思维和见解上的基础,你可能会盲修瞎练);然后你在进行修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体会和认知,当你把这些体会和认知拿来与你所学的见解进行对照,就会明白自己在干嘛。
很多人修到一定的时候就说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状况:看到什么东西了,感受到什么了,气脉在动……如果你真的通达了自续派的观点,那不管这是些什么现象,你都会把它空掉,管它是什么;如果你真地修行到把应成派的观点真的掌握熟了,那就没什么好修了,叫“立地成佛”,连屠刀都不用放下,因为放下屠刀都是多余。
但我们做不到,做不到就一定要去修自续派中观,因此我们在这里把自续派中观和应成派中观给大家做一些粗略的介绍。
宁玛派自宗认为:中观自续派和应成派,在承许胜义中万法为远离戏论的大平等性,及名言中为如梦如幻的方面,并没有差别。换句话说,自续派虽然暂时着重抉择相似胜义,但究竟而言,唯一真实胜义是真实性,因为《分别炽燃论》、《中观二谛论》、《中观庄严论》等中宣说的缘故;而且,承许世俗犹如幻化,如果以胜义理论观察名言,则不可得,这也是《般若灯论》、《二谛论》的颂词及自释等中宣说的缘故。
《分别炽燃论》是清辨论师的著作,《中观二谛论》是智藏论师的著作,《中观庄严论》是静命论师的著作,这三位论师被称为自续派的三大论师,他们分别在论典里宣说了他们对自续的认知。
这一段话是想说明什么呢?它想说明自续派到了最后实际上就是应成派的观点。也就是说,中观虽然分了自续派和应成派,但其根本目的都是一样的。但是它们各自的着力点(着重抉择)在哪里呢?自续派的着力点在相似胜义上(它不是胜义,接近胜义。)为什么要有一个相似胜义呢?因为我们的见地没办法一下落到究竟的胜义上,所以一定要有相似胜义。
很多人在学中观的时候会说:“我是应成派的见解,你是自续派的见解……”其实这些都叫做概念上的见解。我们能不能一下就落到应成派的见解上去呢?绝大部分人是做不到的,如果真的落到应成见上就叫做见地了。
应成派的见解如果落实了就是大圆满,一下就证悟大平等空性。原文里用了一句话来描述:在承许胜义中万法为远离戏论的大平等性。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承许我们证悟的时候,一切万法为远离戏论的大平等性;或者说在那个胜义的境界中,我们能够领悟到胜义的本质远离戏论。什么叫做“远离戏论”呢?就是没有分别,没有二元对立。什么叫做二元对立呢?即有“能认”和“所认”。
比如,我去看一个东西是“能看”,看到的这个东西叫“所看”,这种有能所对立的认知方式就叫做二元对立;有心和心的显现这两个对立也叫二元对立;还有就是分别念,比如一些想象和感觉,或者修行时产生了一个感受,马上就想它是不是什么境界,这些都叫做戏论。我们要停下这些分别,在究竟胜义的状态里是没有戏论的。
那没有戏论的时候是什么样呢?是大平等性。“大”就是“所有的一切”,它呈现了平等性。我们现在“所有的一切”出来,你看,乱七糟八的,每一个东西都不同的,所以是非也就这样出来了:你对我错,东家长西家短,抱怨这、抱怨那。
我们心前呈现出的这些各种各样的不同就叫“不平等性”。那为什么是大平等性呢?因为无论它们如何不同,如果你去观察、追寻,会发现这些不同的事物都没有本质,这种没有本质的情况就叫“空”。当然,我们在思维上可以理解到万法没有本质,但在平常的行为和修行中间能不能体会到呢?很难。
平时我们去看事情一定是从“相”上去看的,而“相”就会带来相的作用。什么意思呢?比如端两盘糊状的东西出来,一盘是燕麦粥,一盘是米田共(粪),两盘糊糊看起来都一样,我们却会说燕麦粥好,米田粪不好。当我们判断好和不好的时候,其实就站在相的作用上了,我们的心就一下附在了这上面。这个好和不好是谁定义的呢?实际上是基于自我来的。如果换一条狗来看燕麦粥和米田共,它的结论会和我们完全相反。
为什么我这么反感你们整天都去说别人错、自己如何对,你们要获得大乘的证悟,整天纠缠在这上面有用吗?修了那么多年了,为点屁剩菜剩饭都闹架,那真是好失败啊。网上师兄可能听不懂,我是在发牢骚。所以你们谁对谁错啊,一点剩菜不是很重要的,我告诉你,我是土豪,你那个剩菜剩饭算个啥?但你们怎么去对待这个东西是很重要的,这个是心态问题,这个才让人生气。怎么去处理这些事,这个才重要。所以说不要老是纠缠在这些事情上,纠缠在这些事情上很恼火的,不要老说别人好坏啊,还得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那就变成文化大革命了。
所以说我们学佛不是去看别人错的,真的就是要去把自己能够判断的这些东西,你要去搞清楚你为什么会做这样的判断。为什么密宗里面走到后来它要你视师如佛呢?就是要息灭你老是判断的这种习气。你到了外面的时候你就开始判断,谁在判断嘛?你一定是基于自我的立场在判断。好了,一走到上师那里就没得判断了,你的狂心就因为上师而暂时歇,然后慢慢慢慢你才领会到本质。
所以说我们大家在修行上为什么一定要发菩提心,因为菩提心可以泯灭很多是非。其实它不叫泯灭是非,你可以非常清晰的知道对方谁对谁错,这叫文殊菩萨的智慧。你说完全是不知道对方谁对谁错,那你是个傻瓜。你可以知道他为什么对、为什么错,但是知道了以后一定要去谅解别人,这叫观音菩萨的慈悲。
然后不是老是因为别人的错就开始执着和冲突去了,如果我们修行人凑到一起还要这么去冲突的话,那你的修行有什么意义呢?既然这样那么我们干脆出去嘛,那外面有的是对和错的,与天地人都斗还其乐无穷。所以大家要好好想想这些东西。
还有对错这个东西,你自己不够智慧明了的时候怎么办呢?我们没办法清晰地知道这个对错的时候怎么办呢?可以翻书,可以讨论,可以去找上师。不要在不清楚之前就凭着自己的感觉马上就上去了,然后就开始怎么怎么样。我们每一次行为之前,当完全不清楚的时候怎么办呢?连这些都找不到那怎么办呢?我们就思考一下菩提心。
如果我们周围的人真的都是我们的妈,你去跟她计较对错有意义吗?她错了又怎么样?你把她弄去杀了?你只能宽容、原谅嘛。但这个并不是真正地去泯灭是非,你心里面能清楚就行了。然后有些事可以最后在大家都心平气和的情况下,好好讨论该怎么办,怎么解决,这个才是处理的方法。不然那就闹,那就打嘛,我们是不是开始口诛笔伐,我们开始写大字报批评,开斗争会,这个不行的,我们是学菩萨的。你以为你是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啊?好了,这个话题扯远了,我们拉回来。当然大家能够做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也挺不错的,这个叫有理想。
好,所以这个叫什么大平等性呢?当我们真的心直接体会到,我们不再去从相上去看这些问题了,相可以通过我们六根呈现出来,但是我们的心只沉浸在它的本质上,这个就叫做远离戏论的大平等性,因为这个时候我们是从本质上去看问题。记住,我说这个“看”字,其实你可以理解是一种体会,不是眼睛在看的意思,也不是耳朵听的意思。所以说它有相也没有关系,相即是空,空即是相,会变成这样的。这个是说本质,但是你做不做得到呢,这个就不一定了。
那你说我去看本质会怎么样呢?我去看本质的时候我沉浸在本质里面,那个相怎么办呢?当你的心真的是离开它那个相,回到本质的时候,它不是不出现,它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呢?它是以如梦如幻这样的方式出现。就是说我们如果承许胜义中万法为远离戏论的大平等性,有两种状态。一种就是相完全没有了,叫做入了法性定,这个时候呈现出来就是完全的本性。然后我们出了定以后,虽然我们证悟了完全彻底远离戏论的大平等性,但是我们从那个定里面出来以后,这些东西它还是在的,这种“在”,我们看它的时候就像梦幻一样,它不是一个真实的东西。当我们的心真的觉得这些事物完全是像梦幻一样,不是一个真实的东西,它上面的作用对你来说就减轻了,这是一种状态。
还有一种,其实即使相显现的时候,我的心也可以沉浸在远离戏论的大平等性里面。当我的心沉浸在这个大平等性里面,这个相是怎么样?这个相就不是简单的如梦如幻了。它没有实质可以叫做如梦如幻,但它没有实质的如梦如幻也是本性的一种游舞,这个就叫做大圆满的修行状态,或者是大手印。
他这里说的是远离戏论的大平等性这种入定,他出了定就如梦如幻是一种比较绝对的说法,就是他建立了出入定。入定的时候都没有庸俗显现,唯一只有本性,只有光明。然后出了定以后的话,外界有现起,但是完全如梦如幻。其实这个时候初地菩萨的证悟就是这样的。
但是在初地菩萨之前,我们所学的大圆满是一个非常牛的很厉害的宗派,我们经常说我们要见超八地。什么叫做见超八地,就是我们持的基本心态超过八地菩萨,因为八地菩萨以前的都有出入定,八地菩萨以后的菩萨到佛陀就没有出入定了。到佛陀完全没有出入定,恒时处在大光明中间。我们要去拿他这样的心态来对待眼前的事情,怎么办呢,在佛陀那种心态里一切都是法性,我们就学他一切都是法性。
但一切是不是法性呢?实际上我们在量上是做不到佛陀那样的。佛陀那样就完全不可思议,十地菩萨出现的完全是坛城那样的东西。我们哪里有嘛?我们看到的是我们六根自然呈现出的,甚至可以导致我们痛苦的东西。我们在能上证悟了本性,已经确立了自性,但现象还是会出来。出来以后,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汇叫“自解脱”,完全是自然解脱的意思。大圆满的话是不会去对治它,不会去修它。它自己解脱,它本来就是解脱的。自解脱的意思,不是它实有了以后再解脱,而是说根本就是解脱的。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其实在能上就跟佛陀或八地菩萨一样的,但是在量上由于这些没有被净化,这些其实是我们以前执着造成的一些现象,没被净化它呈现出来还是这样的——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人还是人。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但是内在它已经完全变了。内在对这些东西完全无执了,因为它都是法性。法性它肯定是解脱的,法性从来就不生不灭,根本连解脱都不存在,解脱不存在是真正的解脱!
这是另外一种方式,这种是属于大圆满的状态。但我们现在学的是中观,中观是不讲这个的。中观就把它分成了两段来讲,一段就是完全泯灭现象的法性定,一段是出了定的菩萨。入了法性定不是见到了什么东西,是见不到什么东西的,你们读过《文殊大圆满基道果无别发愿文》吗?那里面说:“远离言思虽无见何法,亦无未见所剩之余法 。”
远离言思就是没有分别了,“言思”就是语言、思维、感受这些东西。虽无见何法就是虽然什么法都没见到。你认为我们法性定真的要见到什么东西?其实你见不到什么东西的,所以是远离言思虽无见何法 。然后见不到以后能不能够还能够体会到什么?我们一定会去这么想。它会告诉你:亦无未见所剩之余法 。你也见不到什么法,也不要想剩下一个什么什么东西,不会的!“自心深处坚信甚深义,愿证难以诠示之真如。”前面两句“远离言思虽无见何法,亦无未见所剩之余法 。”这个就告诉我们实际上那个法性定里面是见不到什么东西的。
“法性定”是什么意思呢?“法性定”实际上不等于禅定,比如说我们虽然没有“远离言思虽无见何法,亦无未见所剩之余法 。”这样的见解,我们也可以泯灭一切的。比如我们去打坐,通过禅定什么都没有了,但是心里面实际上执着还在,根本没有这样的见地,这时候他可以把它叫做“空“、或者叫做“空无”、“无所有”、“非想非非想定”,这些都可以,实际上也没见到什么,但它是不是证悟呢?根本就不是证悟,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禅定。
但如果我们心里对我们心的本质有了这样的见地——它其实什么都不是,它是绝对的空性。你去找心,什么都找不到的。从来都没有一个佛陀说他找到心像什么样子,能够在一个状态里面去看到它,找不到什么东西的。但他为什么说一个“法性定”呢?他的意思是说在这种定的状态里面,我们真的领会到原来心什么都不是,这个“法性定”的含义是这个意思。
在那里面什么都不是,那是怎么样呢?这个有两种状态,一种就是真的有一种定,就都明白了;还有一种虽然没有定,有东西现起,他心里面也肯定了就是什么都没有。前面一种是有量的,初地菩萨的,后面一种叫大圆满的。你要问哪一种高?不能说谁高,它们在能上都是一样的,而在所上有差别而已。
能上就是我在内心里面确定都是一样的了,但是由于没有修行,比如有些人禅定很深,真的修到四空定了(他们说的不好的那种四空定),如果在那定里面真的有上师的窍诀给他一整,马上就是初地菩萨的法性定。如果他真的是有上师给他很好的见解、窍诀,他也领受到了,利用这个定一下就可以了。这种就要先修到那个定,但这要很漫长的时间,而且修定的过程中会不会遇到很多违缘也说不清楚。
有一种,比如像我们现在这些大圆满的学人,可以先通过见解、视师如佛、菩提心、空性的体会,慢慢慢慢我们在心里就肯定了心的本质是怎么一回事。确认了,这个叫开悟了。这确认是直接性的,并非意识想象的,但是这个时候外境并没有消失,外境还在。《定解宝灯论》里面有这么一句:“尔时如视前虚空,自心正在动念时,亦为空性之定解,必须深深而生起。”意思就是眼睛看着前面的虚空,并不是什么都寂灭了的状态。
“自心正在动念时”自心动念大家不要想着只是意识方面的动念,其实你呈现出来身体的感觉,眼睛看到的东西,耳朵听到的声音都是自心正在动念,即使是这个样子,“亦为空性之定解”,这些东西全都是空性的,跟心的本质完全一样,“必须深深而生起”就是你必须长期在这里面去修行。
这个说的就是外境还没消失,我们也可以内在去证悟,去开悟。开悟了以后就照着去修行,慢慢慢慢在这方面也会形成定,形成定以后这些外境会像雾一样在你的认知里面慢慢化掉,那个时候“亦为空性之定解”,意思就是他已经明了了心是什么,完全明了以后,在这种领悟里面,那个不是个什么东西,那就是心的自然状态。在心的自然状态里面,这些东西(各种情绪等)它会慢慢慢慢会像雾一样化掉。法王老人家打了个比方,就像在玻璃上哈了一口气,看着玻璃上的汽慢慢慢慢开始消失,而且这个消失一定是在你的定解里面,那个时候你那个定解是不丢的,一丢就变成了禅定,一不丢就是大圆满。
那你说这个“不丢”是不是一种执着?“不丢”其实就是一种执着。为什么呢?你“不丢”表明你还要去保持这个证悟,这个叫做保。但是他保的那个东西,实际上不是个东西,是很自然的本质,所以保的时候就是“任”, “任”就是任心自在,不加控制,不加改变的意思。所以他在这个状态里面就开始消失,消失,消失,最后全部消失以后,他由于持了这个见解,又跟前面说的全部消失了以后去证悟,和证悟了以后的消失,最后都是走到一个地方,结果是一样的。
那么哪种快呢?后面一种快,因为后面那种是属于“狡猾性”修法,叫果地起修。前面那个好辛苦,你看修禅定的一定要把周围渐次打烂,依靠一个心执着在一个地方,慢慢让身体等各种各样的感受消失,这个要花很长的时间。而且在这很长的时间中,像我们现在的居士更麻烦,有人说居士要修到二禅都困难,更不用说那么高。但他这种说法,说老实话,我表示怀疑,居士能不能修二禅呢?你看嘛,长期坚持修行的专业修行人,他是完全做得到。
这种果地起修很难,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间,如果他那个观力太弱了,如果出离心和菩提心完全没有,空性正见没有,非常麻烦的,他一上去就是定,我们禅修中心已经有了,一坐到座上去,念金刚萨垛几个小时就念那么几声,都完全一上去就是定了,这种不见得是快的。可能修了很多年,产生了很多神通,愉悦快乐都有,乐、明、无念这三种状态都有,但它实际上和证悟根本是两回事,内相续里面的一些执着完全消灭不了。
你看他在座上,纹丝不动,俨然一个大成就者的样子,下来给他个剩菜就翻了,根本就不用搞他什么。“来!我昨晚上吃的东西给你吃!”突然他发现其他都是空性的,就是剩菜不是。(众笑)所以这个行蕴就得不到改变,用这种方法(定)强行把它压下去,所以这个不行。
而如果你没有这些定,你去闻思,修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这个行蕴会很快得到改变的。你就开始无私,开始知道舍弃今生,开始知道万法的本质是平等的,产生这样的心态后再去打坐是很好打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打不进去坐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心没有办法舍弃今生。我们怎么可能舍弃今生呢,我们一打坐,昨天晚上的《美人鱼》好好看啊(众笑),这个就没办法了。甚至不用看《美人鱼》的,你看我们打坐男的女的坐一起的,一看旁边打坐的美女师兄,哇——咝——(众笑),你这怎么坐啊? 这是没有很好的出离心。这个消灭了,就好办了,他这个方面就不动波澜了。
还有一种,一上去“我一定要打坐,我一定要解脱,我解脱是天下最大的!”但只要身边稍稍有点响声就“草泥马的,你怎么让我不解脱……”他还是动的嘛,这个叫做没有菩提心,如果周围都是你妈,他动就随便他动,这样心就不动了,身体不动了。
如果他真的是空性的见解很深了,当真的出现各种各样违缘的时候,他心自然就会思维这些根本就是空性,我还没有说感受,我今天说的还是思维。它是空性的嘛,既然是空性的事情,我干嘛粘着不放呢?粘着不放就是轮回,没有其他什么东西在轮回的。所以说他这方面调整好了,他坐在上面打坐就很顺。而且真的有了很深的空性的时候,他就慢慢知道所谓的努力都是扯淡的,我放松下来仔细的观察就可以了。他也不受什么折磨了,我们现在一上座好受折磨啊。
还有人上座就追求“他们都看到东西,我没看到,不行,我也一定要看到!”还有“你看,他都证悟了或快证悟了,他又说了什么什么东西,我还没有,我惭愧,我要呀——”(众笑)你以为抬石头啊?这种属于放不下去,放不下去就麻烦。当然我们修行过程中,要提起来,再放下,提起来,再放下,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要放下,为什么呢?一切都毫无实质,你提得起来吗?你提不起来的,你一提起来就是执着。
但是为什么禅宗里面说要提起来参呢?他发现自己有深藏的执着,他故意把它“挑”出来干掉,这叫做提起来参。其实参就是去修单空,什么叫做“生处转熟,熟处转生。”就是我们单空修到后来会修到麻木的,好像什么都没有了,实际上这是陷到一个状态里面去了,因为这个状态好像能对付一切,其实它是不对的。
它可能只是压伏了一些东西,另外的一些执着你还发现不了,那怎么办?他找要一些什么东西,他把所有的都丢了,再去找个生的东西来参,比如说发现自己最弱的地方,他就专门找弱的地方下手。如果你自己找不到,“讨厌”的上师就来了,他专门朝你痒的地方扎针,其他地方一扎都单空了,就那个地方空不了,比如剩菜这些(众笑)。所以,这个是修行上的一些东西。
我们解释了如梦如幻的和离戏大平等的关系,但是不管怎么,中观自续派跟应成派它们都承认,最后都是要走到这里,它们承认这个东西并没有什么差别。到了究竟,我们要么就是进入法性定,出来如梦如幻;要么就像大圆满一样——虽然有显现,一切六根自解脱。我们自在的领受的这个悟,这个悟还是个执着,这个悟保持到后来的时候,慢慢这种自解脱它会走到一定的状态。走到一定的状态,怎么个走法?如果长期修彻却(直断),它就会泯没,就回到真正的那个定里面。还有一种就是山里面去修脱嘎(顿超),这些东西就开始变,你会发现这些东西就是坛城。样子都变了,会变成光啊,庸俗的显现会隐没,你会发现显现出来各种各样的坛城、佛菩萨的像,你再看自己身体也成了光身,上面有好多坛城,你才知道“哇,原来世界这么精彩!”
你彻底的坚信自己其实就是猪,也彻底的坚信自己猪也就是佛陀,这话听起来很恐怖吧。一切没有什么不是佛陀来的,猪就不是啊?猪也是的,只是它不知道。它为什么不是佛陀?因为它认为自己是猪。它有本事认为自己是佛陀,它就是佛陀。本质其实都是一样的,各种各样的业力导致我们根本没有办法清楚的知道我们的本质,以及我们的本质里面本来该呈现出来的很殊胜的光明。所以我们要去消灭这样的东西。好,再看下面:
换句话说,自续派虽然暂时着重抉择相似胜义,但究竟而言,唯一真实胜义是真实性,
自续派是什么?它就去抉择暂时胜义。什么叫做暂时胜义呢?建立一个东西叫做“空”。而应成派是什么?应成派它是不会说它那个本质是什么的,用语言说不出来,它就给你来一个什么?那个真正的领悟,是言语跟思维不能触及的地方(这是我们现在学中观用的术语)。那么到了禅宗里面,它就说这个东西叫做“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言语道这个东西,你没法说了,断掉它。心行处灭,就是心去运动、认知、感受,这些东西全都是错误的,要息灭。
所以大家如果没有修行经验的时候,“那个言语也不说了,心也不动啦,那不是死了或者睡着了吗?”你可能会这么想的,不是这样的。如果我们有禅定经验就知道,当我们可以把意识停下来,语也不说啦,但是我们的心可以明明了了知道很多东西,我们就会明白,通过这样的禅定,我们会在一定程度上明白“思维和心是有差别的”,你会明白思维其实只是心的一种作用。
但心是什么,你可能还是不清楚,因为仅仅一个禅定,没有真正的见地,你还是没有办法发现这个心是什么。那么自续派达不到应成派那种“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个地方,怎么办呢?它就建立一个可以言说,也可以感受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我们所说的空性。
但自续派的空性并不是应成派那个言语道断的大空性,处在应成派的那个大空性里面,你真的就会发现那个空性不是什么的。你如果要说它是什么,它一定就是呈现出来的这些东西,这些东西都是空性。“色即是空”的意思就是什么?当我们去觉受到这些东西完全没有本质,叫做“色即是空”。然后,什么叫做“空即是色”,当我们去感受空性的时候,我们感受不到一个其他什么空性的,其实你发现就是这些东西,叫做“空即是色”。
色和空不是两个不同的东西,叫做“色不异空”,或者叫色空双运,从修行上说,当我们去感受色,它没有本质就是空;当我们再去感受空,只能落在色上,叫做“空不异色”。到底是什么呢?就是色空一如。“如”是什么?就是你那个领悟。领悟到底是什么?你千万不要说它是什么,你说不出它是什么。你要认为它是什么,说明你的悟是错的。
但它就是有个悟,就是心里面的一个明白、明了、清晰,乃至一种彻底的肯定,那么达到这个时候,它就是这个样子的。但是你达不到这个程度,你怎么达得到啊?你说“我现在彻底的清晰了!”一耳刮子打来,你就不行了,这个叫做证量不够。就算没有这个证量,你证量不够没关系,但是打的时候,比如一打从那个状态里面出来了。你再回过头去看你那个明了,你会发现你那个明了是不对的,你根本就走不到,是装出来的一个明了,不是真正的明了。
不是说打你的时候,你要不痛才行,那找个木头,打它就不痛,也没见木头证悟,不是这个意思。而是你在遭受任何事情的时候,平常的时候,你要清清楚楚心性是在哪里。
到底这个东西会不会有误区呢?有很多的误区,所以禅师们就开始斗起了机锋。然后,我们大圆满这一派的,就要求你,你要是真的觉得证悟了,你就要去和上师开始进行交流,让他肯定你,这是一个非常需要值得注意和紧张的事。但是在走不到这个之前怎么办呢?——大量单空的修行,自续派抉择的就是这个单空的修行。
所谓的单空的修行,本来空性是不可言说,自然安住的一种状态,这样说都有点不太对,但那个时候它肯定是自然安住的。那个时候能不能说是一种状态呢,外人看到可能是一种状态,但自己根本就不觉得是一种状态。他达不到这种东西怎么办呢?达不到也有达不到的原因,实际上就是我们内心里面有执着。什么叫内心里面有执着呢?就是我们对心不明了。心不明了呈现为什么呢?对外面的现起以及人我情绪的一些现起,我们没有办法领会到它是空性的,它一出来就带着我们开始跑,稍稍一个情绪就开始撩拨你,你根本没办法控制,所以整夜整夜睡不着觉。一个念头过来,紧接着很多念头就开始去配合它,一连串的电视剧故事就出来了,这是行蕴上。色蕴上我们老是觉得有个东西在那里,绝对不会觉得这个东西是心的一种显现,是虚假的,不会有这样直接的感受。
当然,事后我们可能会去想,通过经论去读,这些东西就是思维上的事。我们不能让这些实有的执着、人我的执着开始搓磨我们,怎么办呢——去空掉它。那怎么去空掉它呢?——就在思维上去空。首先是在思维上去思考“哦,面前呈现的东西是虚假的,用离一多因去分就没有实质啦。心识其实是刹那刹那的组合,一分析,刹那刹那也没有了……”
开始思维,然后思维到一定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直接的认知和感受。面前的电脑一看,它就是虚假的,完全没有实质。眼睛指向哪里,哪里就变成没实质;声音一听,一样没实质;身体一坐在那里,身体没实质。
你坐在那里,你会觉得你一坨身体在那里嘛,如果你去思维这一坨是没有实质,思维到一定的时候,你只要身体在那一坐,就会直接的感受它完全就是虚空。这种一坨的感受——重啊!痒啊!麻啊!完全就是心捏造的像梦中一样的东西,对色法要这样来感受。
对心法也是一样,升起一个情绪,马上开始去分析,这个情绪它根本就没有实质。它在影响我,我跟它跑去轮回等各种各样东西,就开始去分析情绪,慢慢慢慢你就开始去觉知它。情绪一起来,我们以前的习惯,跟着情绪就跑了。他一欺负我“居然敢让我吃剩菜,坏蛋!”马上就去了。但修行不是这样的,他立即就觉知到这个情绪,立即开始放弃它,不去受这个影响。
各种各样的情绪一生起来立即明白它,生起情绪立即明白它,只要串习成量,这个叫照见情绪皆单空。什么叫照见,你知道它在影响你(但是不跟着它跑)。要是它影响你,你跟着它跑了,就不叫照见了,叫跟着情绪都不空!所以慢慢慢慢你要去产生这种觉照,你要靠长期思维,长期打坐,不停这么练习出来的。
情绪也好,色法也好,其实就是用这种方法来感受。为什么我们会面前放一个东西,用心口放光来射呢?射不是目的,射的目的是让我们心去感受。否则你看,你想象中它穿了很多眼很多眼,最后甚至化为灰尘散掉,但全是你想的,它还是好好在那,动都没动一下。这是自欺欺人吗?其实不是自欺欺人,因为不是真的让你去把它射穿,你要射穿的话,你应该去整个激光机来射,花点钱就解决了,不是这个样子的。是你要心通过这样一种思维的方式发现它,心里面直接感受到真的没有本性,产生一种空的直接的觉知。好了,外境没变,但是你心却对它产生了直接的觉知,这个是不是建立了一个空的感受啊?这个空的感受就是所谓的单空。这个空的感受是可以弥漫的,可以扩大到很厉害。
如果这个空的感受透不出来,这个叫做堕入无边。什么叫透不出来?就是他永远都在这个感受里面,因为这个感受到了很深的时候,它会变成一种很深的执着。这个执着起的作用是什么呢?对境,一来就空掉,一来就空掉,这个很像证悟了。而且到那个时候,他那个空也不是一定要提起一个空,它变成一种串习的很深、不用思考、不用提起就自然存在的一种东西,这个就是很厉害的空的执着。
比如我们很多人误认为他自己证悟了,为什么?东西一出来,他一观察——它是空性的,没有实质。他就认为这个是证悟,其实根本就不是的。其实他有很轻微的对治,他不知道而已。而真正的证悟就是要把这个空放掉,放掉就是完全的大平等了,我对治它干嘛啊?它本来就解脱的。关你什么事?无聊!不但关你事,你都是个事。就是完全很自然很平等的在那里,当下就是佛,真的是立地成佛啊。
这个其实就是一种很深的单空的修行,这个修行需不需要?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间所有的执着开始被干掉。干掉我们内心对人我和法我的执着,它不是真的要把这些显现摧毁掉。所以说“没有摧毁显现的中观”,这句话很重要,其实我们的修行不是要去摧毁显现,而是要摧毁对显现的执着。
后面我们会讲到对于中观所破的一种认定。格鲁派讲“显现以显现不空,显现上的执着空。”麦彭仁波切说这个不对,他说我们要破的就是显现,我们的执着就是因为显现而来的。到底谁对呢?我们下面会很详细的分析这些东西。分析这些东西,我们会对中观的这些理论和它的运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差别,有个非常细致的分析。没有修行的人听了可能也会“哇,一会儿能一会儿所,一会儿内在的执着,一会儿外在的显现,你们到底搞什么呢?”但是分析清楚了以后,你真的头脑里面思维清楚了以后,修行起来就会很顺当,遇到情况就知道应该怎么去处理,而不像有些人一头雾水。
你想想看,宗喀巴大师和麦彭仁波切都是顶了天的成就者,他们为什么会为这些问题争论啊?你以为他们真的喜欢争论这些啊?他们不争论,我们现在怎么办啊?我们就不知道这些,所以他们故意就要争论。你千万别说他们空性没有修好。
所以说自续派着重抉择的就是相似胜义。那么你执持一个“无”,好像觉得真的证悟了,这个叫做相似胜义。执持一个“无“,他觉得这个是根本没有思虑的一个无,也觉得完全不用想的,不思量自难忘。我们很多情绪都是不思量自难忘的,比如我们经常说的嫉妒,用得着思量吗?要训练“我要嫉妒我要嫉妒”吗,这种嫉妒是很浅的,真正的嫉妒是想都不用想的。要么对境不现,只要对境一现,剪刀嚯——就出来了;对境没了,剪刀嚯——立即归鞘,无形无相,这个是很深的执着。
你们也可以观察下,平常没有这个对境出现时,个个都好像大乘修行人一样。突然有一天发现他们居然让你吃剩菜,嗔心马上就出来了,是不是这样的?所以说他这个执着是非常的深。单空也可以串习到根本就不用想的,完全不用想的,他就觉得自己真的是证悟了“你看,我就是不思议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实际上一直在绕圈圈,很大的一个坑在那边。这个坑自己有时候区分不了,就要去找一些过来人。
这个东西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明月当空照,犹是阶下汉。”什么叫明月当空照?就是随时保持那种明知。“我保持的是明知”,那个明知需要你去保持么?你个大笨蛋,需要保持的东西都不是真的。明明白白,到处都是,用得着你保持吗?所有的动心动念的保持都是从这个个体里面出来的,所以说如果你把自我夺空了以后,你就会发现很多东西是不用保持的,它本来就在那里。
夺自我,夺空内外境,那么这个夺的过程实际上是单空的过程,大家不要听到中观就以为讲得很复杂,实际上也就这些东西。真正只有你去修的时候才会发现,这些东西你要去实现,跟出离心、菩提心和上师瑜伽的关系太密切了。上师瑜伽、菩提心修得好的,他夺起来轻车熟路,力大无比。如果出离心,菩提心没有的人,你看你怎么夺?夺来夺去被别人夺了。根本就不用靠什么夺,一个剩菜拿出来就把你夺了,就让你完蛋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把出离心和菩提心很扎实的去修。舍弃今生是最殊胜的法,你看有的人又是念经啊绕塔啊搞了半天,仲敦巴尊者说那个法不殊胜,那什么法殊胜呢?——舍弃今生。然后有人又去绕塔搞了半天,他说这个法不殊胜,有个人蒙个头为了那个蚂蚁哭了半天,他说这个法最殊胜,那个是修菩提心的。
我们有时候真的要反反复复去观察自己的心念跟行为,培养这些出离心跟菩提心,否则你根本夺不下去的。夺两天你就发现——我连剩菜都夺不了,还要夺穿山河大地?这个真的是不行的。菩提心“大”到连周围一些同修的事情你都忍受不了,你还对一切众生割肉喂鹰、舍身饲虎,是不是编电视连续剧一样太不靠谱了?所以你要把这些做得很扎实,你夺起来就很容易了。往往捣蛋的不是我们对空性的感受,捣蛋的是我们没有办法让我们的心宁静下来,或者是放宽心量去体会到没有执着的那种状态。而且夺空了它也就是没有执着而已,你以为证悟就怎么样了?证悟说白了,就没有什么了就没有执着了。证悟是得到什么?什么都得不到。
最后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基础的修法实在是太管用了,好,我们现在不说这个,我们拿到中观里面来说。建立中观的这个过程,着重抉择和描述相似胜义的就是所谓的自续派。你看以前有师兄在禅修中心修了半天,他们联合起来偷偷的学习中观,他们认为我会阻止他们学这个东西,商量好了“我们千万不要告诉师兄”(众笑),我一听到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就放开让他们都去学,禅修中心什么都可以学,结果他们学了一年全都退了,每个人都从班里面出来了。
甚至有连字都认不全的人跑来跟我说“我到现在都没有搞清楚自续派和应成派的差别”,把我搞的狂怒,那个怒气比那个剩菜惹出来的怒气大多了。你先把中国字认完,然后去把舍弃今生搞得比较纯熟一点,你再去搞清自续派跟应成派,到时候发现自续派、应成派有什么好搞的,吃饱了没事才搞嘛(开玩笑的)。所以她说搞了两个月没搞清楚,我哪有心思跟他解释啊,只能对她一顿大骂。
其实你如果把这些基础的东西弄好了,比如《大圆满前行》多看几次,还有《前行备忘录》这些法本多看几次,五加行好好地修,然后你去读这些东西就不难了。障碍清除了、资粮丰富了。什么叫做障碍啊?没有出离心就叫做障碍,没有菩提心也叫做障碍。什么叫做资粮丰厚了,有了出离心资粮就丰厚了,有了菩提心资粮就丰厚了,他干的一切都是在集资清障。反过来说,你资粮不够,障碍又多的不得了,一个剩菜就把你弄翻了,然后你要去分清自续派跟应成派,你毛病深沉(四川话脑袋进水的意思)啊。
当然你阅读这些也可以,谁反对你阅读啊?反正知道你读不读都是傻的,那你读呗。读了没关系,读了还是要回去老老实实修,你一定要实现它嘛.。不然读了你试试看,你是可以把自续派跟应成派见解上都搞清楚,三十年以后,不要三十年了,三个月以后都忘得干干净净的,没有用。我不是说反对你们读这些东西,就是你要真的弄懂这些东西,体受到这些东西,你必须要踏实的去修前行。
这些修法,比如出离心、菩提心,老是说要去着重的修,其实随时都要修,要去思考这些东西,在生活中都要去修,它处处在在都体现我们这些心态。为什么人和人之间老是那么多的矛盾?其实就是没有出离心,也没有菩提心。为什么?如果真的有了菩提心,你让他怎么有矛盾嘛?很难有矛盾的。“你需不需要肝?我这里还有一个,你拿一半去。”“你需不需要眼睛?我动个手术挖给你。”当然这个是很厉害的初地菩萨的菩提心。我们做不到,没说要你们拿肝嘛,就利益稍稍让一下,这样让一下才是真正的叫做发菩提心。
在做的时候,是因为我长期菩提心的愿力造成了这样的行为,那叫行菩提心。而我们现在是在座上“我们要修菩提心——好的拿出去,坏的收进来,呼呼呼呼……”(众笑)做的似模似样的,做的好像啊,那个时候你就让他把坏的拿进来“剩菜来啦!剩菜来啦!”马上就不行了,你修的菩提心在哪里啊?你这样修下去你说你想证悟,你这不是扯吗?
所以大家要去思考,它就在我们生活中间处处都这样,起码我们修大乘佛法的发了菩提心的人,你善意的看一下你周围的妈(这么多妈,绝对不是你爸有问题,当然你很多爸就不会有问题了。)如果你心里真的骨子里面认为他是你前世的父母,你有可能对你前世的父母那么杀千刀啊?这不可能的嘛。
所以说为什么我会勃然大怒,你们有没有这个剩菜算什么?我就告诉你,土豪拿那个鲍鱼漱口的,你不信问问公司的人嘛,有时候搞得我都很惭愧。根本就不会在乎这些,但是你们这样修了那么多年还在为这些鸟事扯啊,我以为你们是不是出现了“厕所里面长蘑菇”、“一个人腾空了”这样的大事,结果一点剩菜!所以大家要处处在在都要去思考这些东西,心态不变你永远都夺不空的知道吗?一点小事就把你弄翻了,万一中阴的时候出现剩菜咋办呢?“嘭”的下去了,所以大家要当个真。
好,它抉择的这个叫做相似胜义,还不是真正的胜义,但它走到后来一定是真正的大空性。为什么呢?
因为《分别炽燃论》、《中观二谛论》、《中观庄严论》等中宣说的缘故;
《分别炽燃论》是清辨论师的,他是自续派的创始者。《中观二谛论》是智藏论师的,也是非常出名的论师。《中观庄严论》我们学过的,是静命论师的(瑜伽行中观创始者)。他们三位都是自续派的代表,他们都宣说了这样的究竟大空性,虽然他们着重抉择的就是单空。
我们说单空是建立在能上的,什么叫做建立在能上的,其实就是心首先是在意识里面(意识是个能,意识的对境叫做所)去思维一个无,然后慢慢变成一种直接的感受,这感受不会在外面出现,而是在心里面出现,就深藏于我们的内心。你说这个是不是意识呢?它其实还是很细微的意识。比如说你一出现,他就觉得你是空的,那么这就是一种直接的意识,这种意识是什么样的呢?有人问是不是阿赖耶识,不是的。阿赖耶识没有意识,它不会去对治的,阿赖耶识是意识停下来了。单空肯定是意识。
比如我们的车开过来了,对面一个车跟我们冲过来,我们开惯了车的人也会开过去,我们会习惯性的打方向盘,这个好像也不是意识,没有经过思考,你一思考,”嘭”就撞了,但是你一下就来了,是一种直接反应。
还有比如打拳的人,训练打拳的时候,有时候动作会在思维前面的,练过武功的都知道的,哇,他一动——“嘭”,手自然就去了,思维根本就跟不上。那么这个是不是意识呢?它还是意识,很快而已。它不能叫做阿赖耶识,因为我们如果清楚阿赖耶识的时候,它是不作为的,但你有作为的,你被他一拳打过来,根本就不用思考,习惯性的练拳就练到这种熟练的程度,这个叫做拳在意先,你们不信去看这些《形意拳拳谱》,它会说拳在意先,就是你攻击我的时候,我根本不经过想的,自然反应,其实归纳起来它还是意识。
你会说它不是意识,是身识。但其实最终归结,它还是意识。比如身体有动,是意识飞快地牵动了身识,那么我们的单空也会训练到这样的程度。训练到这种程度的时候,这种意识还是属于能。那么它直接对付的这些外境,不管是声音、颜色,或者是我们身体的触受、吃饭的味觉、美女的美貌、小鲜肉的鲜,不管什么,那个叫做所境。那么能境上,它(外境)一来我就觉得它是假的,然后我会从被它牵引的这个作用里面就开始解脱出来。因为这个假的力量太大,就会从牵引里面解脱出来,归于平静,这个就叫做单空建立在能上。
我们在修行上就体现为先思维后感受,然后成为一种静。好像我们都没有想了,然后直接觉得都是假的,这很像证悟的,那个时候就差了什么?——破坏单空。它不是说真的有一个单空的东西给你破坏的,单空你是破坏不了,单空是能上的一种很直接的执着,那个时候去破坏它的方法是什么?就是去发现本性(本质)是什么。一旦发现了本质,单空就被破坏了。如果发现不了,你怎么搞都是单空,永远破不坏。
真正破坏了单空的时候,就产生了开悟的智慧。破坏了单空以后,这就是所谓的应成派的见解。通过思维或禅修这种方式去建立无的执着,这就是单空,抉择这一派的就是自续派。抉择是什么?主要去宣说它,甚至认为它就是胜义(相似胜义),那么这就叫做自续派;而说这个不是,真正的胜义是大空性,这个叫做应成派。
大家在交流的时候主要是从修行的角度去讲,你要从理论上去讲那有很多,刚才说过了,你要从理论上去讲的话,要去看《定解宝灯论·新月释》和《入中论·日光疏》,都是益西彭措堪布的,上面非常详细说明了自续派和应成派的差别(它们使用的工具的差别、它们对于胜义抉择的差别、他方承许和自方承许等许多差别),你们可以去看。后面我们可能会讲到一些这方面的差别,作为闻思者可以去闻思这些东西。闻思有什么作用呢?就是要加深你对于中观这种逻辑和世界观的认知。串习它,让它慢慢慢慢在你心里建立单空的感受,你在思考的时候就是在建立这种东西。
这也是为什么要大家一二再、再而三的听这些课,听到烦呢?其实我讲的也挺烦的,虽然我不会修大圆满,但是我希望大家马上去修大圆满,也不要搞什么单空了,但做不到的嘛。做不到怎么办呢?我不停的说,你们不停的听。你也烦我也烦,但是我们都要压得住,我们就当它是一盘剩菜,直接夺空了它。说老实话,这个中观真的好像剩菜,都没新鲜过,无数年了都在讲这个东西。从我们认识佛法以来都在谈这个,在我们没有遇到佛法之前,他们也在讲这个东西。再往上追溯几百上千年,龙树菩萨也在讲这个东西。在往上追溯,释迦牟尼佛还是在讲这东西,他般若一下讲了24年,释迦牟尼佛老爷子真的好苦啊。我们现在吃的全都是他老人家的剩菜。难道我们还想超越他老人家,创造个什么新菜出来啊?这是不可能的!
而且,承许世俗犹如幻化,如果以胜义理论观察名言,则不可得,这也是《般若灯论》、《二谛论》的颂词及自释等中宣说的缘故。
如果承许世俗犹如幻化,分世俗谛和胜义谛。胜义谛里面是离戏的大平等性,出来以后叫世俗谛,最后抉择世界是如梦如幻,这个是世俗谛。二谛(两个真理):出了定,凡夫一个真理;凡夫入定了算圣人,一个真理。我们承许世俗谛如幻化,但这时候如果从胜义里面去观察名言,发现这个幻化其实也是不成立的。
当然我们刚才所说的大圆满的状态里,会觉得它是法性游舞。法性可以这样游舞,也可以像坛城那样游舞。随着我们修行加深的话,我们六根庸俗状态中的游舞慢慢慢慢会变成到处都是坛城。最后还是要回到佛陀的那种定里,佛陀的那种定就不是定了,那个真的叫做不可思议。
我们开悟的时候,略微可以懂一点“哇,原来佛陀是这个!”我们一开悟了以后,我们就会发现这个就是法身,其实这个就是真正的佛陀。然后我们通过修行的时候,对它的领受越来越深,越来越广大,越来越清晰,朝这个东西越走越近。这种清晰并不是因为它本身在变化,而是遮障我们领受它的这些障碍逐渐被清除,就是这样的过程。所以我们修行实际上是去除人我执和法我执,并不是说我们修行得到一个什么东西,或者把一个东西玩大,不是这个样子的。
——(中间师兄喝多了水,上了趟洗手间回来。)不好意思,一泡尿拉了几千年,拉尿其实也可以证悟的。憨山大师憋急了,跑到一边,嗤——哇——他说:“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明白了不动就是动,动就是不动。大家拉尿的时候有这样的感受吗——流而不流,不流而流。大家注意,我有时经常会乱开玩笑,但是“鹅王饮水,择乳而饮。”水跟牛奶放在一起,你要懂得喝牛奶,不要老是牛奶不喝把水喝了。我们把水换成尿就更不能喝了。
我们上课的话,我这个人有烂习气的,我又不是成就者,肯定会有脏话出来。鉴于我的出生和悲惨的过往,所以我有很多脏话的。很多人没有学到我对二谛和中观的看法,全都把我的脏话给学会了。搞得我现在尽力想努力改正我的脏话,你知道我改正脏话好辛苦啊!当然你说你证悟空性都愿意去证了,不愿意改脏话也说不过去,其实我们要从很多角度去看这个问题呵。总之提醒下大家,我说脏话并不是个好事,那只能证明我是个习气很重的凡夫。大家不要学这些习气嘛,我们在搞交流佛法,你听佛法就好了,千万不要听我的什么“扑你个街啊,丢你个老母啊……”这些,不能听这些。
结果我逐渐发现很多人不去学我对佛法方面的一些理解,专门就学这些东西。突然我觉得我太幼稚了,我罪业太大了,我要回去修金刚萨埵。所以今年金刚萨埵法会我要上去诵四十万遍。大家不要再说,再说我又要再诵四十万哪。哎呀,那我这一辈子啥都没修,就修了金刚萨埵!也是不错的啊,大家要理解一下。
如果以胜义理论观察名言,则不可得,这也是《般若灯论》、《二谛论》的颂词及自释等中宣说的缘故。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中观自续派它的究竟含义,虽然它选择的是过程,选择的是无的执着,但它的究竟含义还是离开四边的大空性,完全没有戏论的大平等性,最终目的是这个。也就是说我们不要觉得这两派怎么怎么不同,它们实际上是一样的。而且就我们来讲的话,你刚刚开始所做的一切,全都是自续派所抉择的那些东西。
那有没有人一下就去做这个应成派的东西?有啊,那些禅宗祖师,特别是祖师禅就是这样的。以前不是讲过一个雪峰禅师和岩头禅师的公案,他们师兄两个人跑下来去办事。办事时,岩头师兄不干正事的,上床就开始睡觉。雪峰就讲:“我要努力,我要证悟,我要打坐。”这个岩头就在旁边鼾声连天(我们很多师兄也有这样成就的——打鼾的成就)。
雪峰等岩头醒了以后就开始诉苦了:“我这个命不好,我跟谁谁谁出来,他不认真修行,跟你出来,你也不认真修行,还打鼾,影响我修行。”岩头说:“诶,奇怪。我还以为你已经证悟了,结果你还在这样,你到底怎么回事啊?”雪峰就很震惊,说:“我心里面就是不安稳,我不敢自欺。”就象我们嘲讽别人“我就是个凡夫,我要认真修行。”大概就是这样的味道。
岩头就说:“你不要说这些了,你把证悟的说出来,我给你印证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雪峰说他首先去听到了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得到了入处。然后听到洞山禅师说:“切忌从他觅,迢迢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
就是说这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修行说这些东西,其实是对治性的一些东西。外境的显现就是我的显现,你要说我就是外境,那是不对的,也就是他在我(能)跟外境(所)上打架。然后那个岩头直接说:“切,这种话你三十年以后不要再提起了。”
我说这些东西,即使他是禅师,通过大量的修行了,其实我们前期都还是在搞外境跟心到底是怎么回事,不然没办法合一的。雪峰还说德山怎么棒喝他呀,这个公案我讲过的,再复述你们要把文字打出来,我记不得这些东西。我现在真是好老,现在记不得,以前倒背如流。
“那要怎么才是证悟呢?”他说:“哪一天你再不用去听其他人说,你的一切,任何东西都是从你自心流出来,与我盖天盖地去。”就是当你认知到本性,发现本性覆盖天地、大悲周遍,全部都是的时候,那就证悟了。就“砰”的一句话,他马上就证悟了。马上证悟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叫做自心流出来,盖天盖地?就是全部都是法性,我还搞什么?我就坐在这里就完了,我是佛,这个就是应成的,但是做到这个很困难。前面那个,你相续里面流出来盖天盖地吗?剩菜都盖不了,还盖天盖地?所以这个是不行的。
所以说你一定要前期的大量的单空的修行。我们以前提过口号:单空进行到底。五年过去了,有几个人进行到底的?“是,我一定进行到底,但是面前不能出现剩菜。”变成稍稍一个障碍就弄翻你,原因是什么?就是如果我们这个搞不下去的时候,我们要去修出离心跟菩提心,要去修视师如佛,要去修金刚萨埵,把这些业障忏悔掉。不然我们的内心老处在阴暗、分别、忧郁、怀疑、恐惧这些状态里,你说你怎么安然自在啊。是不是啊?好简单的道理嘛。
大家不用搞那么多名相。不是不用搞那么多名相,是不用在那些名相中间挣扎。你好好想想是不是这样:一个人还在为一些很烂的事、很小的事,在那里绞尽心智的话,然后他要成为三界的依怙——佛陀,这两个好像有点不搭杠哦。所以你通过菩提心去修,心量会变得很大的。你懂得了宽容,懂得了牺牲。真的有什么牺牲啊?没有什么牺牲的,所谓牺牲就是放弃执着,跟我们以前说的牺牲是两回事。哪有牺牲啊?真正的本质永远不坏,怎么都牺牲不了,你能够放弃的都是你的执着。
如果你说你不想证悟,我们就不谈这个事了。你说你学佛法只是想搞一点福报,这没问题的,随便啦,到处都可以搞。拿一本大乘佛经,往你那该死的头上拍两下就很大福报的,见上师就跪,碰到出家人就供养,乞丐到处都是,养老院,到处都是福德。去放生嘛,放生是最大福德,在这末世里就没有比放生更大的福德,就可以参与放生嘛。
但是,你说证悟那就不同了,那就不是做这些可以解决的了。这些只是积累了资粮,你还就是要去修离开一切的心态,就是要去修让所有众生都解脱的心态。离开了,才能放大。不然你不离开一些对境,没有出离心,你就会集在一些东西上,你比如说太过地重视家庭。我没说家庭不好,千万不要说我反家庭,这么说我又很麻烦的。天天围着一个家庭转,哇!那个家庭稍稍一变动,他就受不了了,你让他怎发菩提心啊?
那你离开是不是马上就出家?不是的。那我们现在要怎么办?我们要去培养我们能够离开这一切的心。为什么要培养出离心?因为你要死,你死了以后怎么都要离开。由于我们在没有死之前,我们心里就放弃了这样的执着,起码死的时候你不会那么痛苦,这是最差的一种结果。离开了,我们的心才自由了。自由了才能够去真正地产生去利益他人的心。这种心产生了,你的心才会有暖意,知道吗?不然你就是个饿鬼,永远处在冰冷黑暗中间,你不得忧郁症才怪。心量大了后,很多功德才会呈现出来,然后什么夺不夺,那是很简单的事。
你认为证悟空性很难吗?我们难于领会到这些东西就是因为执着太多了。执着太多还有一个很大的麻烦,它会让我们很蠢和傻。为什么呢?一思考、一遇到这个执着它就不转了。比如两人谈恋爱,热恋中的男女双方互相的判断绝对是很精彩的,就连放个屁也是檀香,口水也是甘露,其他的事就更不用说了。但当两个人分手的时候,口水马上就是口水了。
因为陷在那种状态里面,判断没办法真实和准确,但是如果你离开了就不同了。离开了执着,你就可以清晰地分析,智慧就上去了。智慧上去了,你才能够真的去发现本质和确定它,我说的这个事很大,不是个小事哦!发现自己的本质,成佛度众生,成佛做主。然而一点牺牲精神都没有,然后你要成佛做主,要成为众生的依怙,众生都要去靠你摆脱轮回,这个可能吗?你要求证悟,其实就是要求这些。本来今天晚上我们是要讲些理论的东西,但我一受刺激又开始讲这些了,其实我也没透过刺激。所以大家的中观如果修不下去,一定要去修好这些前行的东西。
当然我们反过头来说,我们用中观去修行夺受这些东西,真的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去把它夺得感觉到空性的时候,比如把自身的觉受夺得很空,我们会发现我们去发出离心跟菩提心也比较容易,它是个相互滋润的事情,不是相互抵抗的事情。如果我们不去修,而单单靠思维和概念就会形成冲突。
什么叫做概念形成冲突呢?“众生都是空性的,那为什么我们要去利益他呢?”这是因为没有修行,没有修行他就会把空性想象成什么都没有了。其实利他也是空性的,他也把利他想成什么都没有了“为什么要对他发菩提心呢?”就会产生这样的冲突,这是由于没有真实修行,只是把一些名相弄来有跟无打,如果你真的去好好的闻思和修行也会产生这些疑问,然后疑问来了你要去解决它,你就要通过询问和体受去解决它,再去修再去询问,反反复复最后疑问就消失了。
“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什么叫做两个泥牛斗入海?有跟无打,打到后来有跟无都消失了以后,不会有什么消息的,解脱去,不需要消息。
但是,在“是否最初即着重抉择真实胜义”这一点上,二派存在差别;而且,对于世俗犹如幻化,一者只在他方前承认,另一者不仅在他方前承认,自方也承认,这也是有差别的。
但是,在“是否最初即着重抉择真实胜义”这一点上,二派存在差别。是否最初就着重抉择真实胜义,是一开始就抉择真实的胜义还是相似的胜义存在差别了。这个我不用复述,我前面大量的解释就是这些东西。
自续派一上来就给你建立“无”,它把有给你打翻,因为我们更多的是受有的牵引,例如面前的五根的显现是有,内在的各种情绪的显现也是有,一些迷乱、迷惘、不明白,它其实也是有。那么它就建立一个“无”,一竿子全部扫尽,它破了以后又建立了一个“无”,这个就是所谓的抉择相似胜义谛。
而应成派就不是这样的,应成派一下上去就是根本的胜义,正如刚才所说以前那些祖师一上去就问:“什么是佛?”然后大叫一声“张三”你一应声回头,他就问:“谁在应答呢?谁在扭头转脑的?就是它。”张三一反观,一下子就明白了最深的驱动者是什么,一下就明白了真正的本质,从此就开悟了,也会有这样的根器,这个就是着重抉择真实的胜义,对于一些非常厉害的人是有作用的。最明显的例子如六祖,“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它既可以理解为自续派的观点,也可以理解为应成派的观点。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生的那个心是一个单空的心,那就是自续派的,就落在空上。这时候六祖就写了首著名的禅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其实就是认为什么都是空的,这个很像证悟的,其实这个就是所谓的单空。
第二次他到了东山五祖那里舂了八个月的米,这八个月很重要,你们不要小看这八个月。八个月人家腰上拴着个大石头来舂米,也没有人去供养他,也没有人说他是成就者,一个人还受欺负(舂米的一般肯定要受欺负的),那个时候吃的都是剩菜。(众笑)然后八个月过去了,再说同样的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那个单空都不住了,他一下就发现了心的本质。发现心的本质,它可以不动摇的,是不生不灭的,同时能生万物,本自具足。它已经不是单空了,一切都是,它不是仅仅心里面还执着一个“空”。也是有这样的根器。
那么中观它可以对前面那一部分起作用,也可以对后面这一部分起作用,两个都有作用。其实汉传佛教里面有没有自续派和应成派呢?不止有而且成堆,只是汉传没有去把它们弄出来分类厘清。像禅宗的解说方式,要么就公案,要么就机锋,都不说人话,不会像藏传佛教那么贴心。你不懂的话,给你编个名词“这个叫自续派……”然后跟你分好多有边、无边、亦有亦无边、非有非无边,就算你没有搞懂名词,那都是很牛的。然而汉传的禅宗就不是这样,所以它搞到后来就搞不下去了。为什么?因为它全是针对那帮已经走到了顶峰的那些人。他直接就来了,你去背这些书,他理都不理你。
你看《坛经》的记录者神会(坛经是六祖说的,记录是六祖的弟子神会),六祖问“什么是吾人的自心本性?”神会就跳出来“就是如来藏,就是法性。”这些词也没说错,六祖一棒子就过去“你个知解宗徒”。就是神会后来记录了《坛经》这部书。也有这样的搞知见的,但是整个禅宗里面非常的少,他们每个派别就用他们的语言来说这些东西。连神会说了个“如来藏”都要挨打,所以就不说这些名相。不说这些名相,那后面这些宗派就完全执行这一套。
而说这些名相,靠思维依次第建立的一个派别叫天台宗,结果会昌法难,唐武宗毁佛的时候就把天台宗基本上毁光了。因为它需要书籍,需要修行人一层层修行上去的方法,具体的实现有很多的教授师,要求很大的道场,这个都没有了。摧毁了,就没有了。结果就留下来两个最不需要文字的,也不怎么太讲规矩的宗派,一个叫做净土宗,一个叫禅宗。禅宗“少给我来这一套,心是什么?”但是由于它没有这些让你渐次进去的东西,到了现在就挺麻烦的。
好了,正好藏传佛教来了,它恰好补足了我们缺失的这一块。所以我们学这些东西学到后来,慢慢慢慢开始在我们内心里面建立起了真正的知见以后,最终也要走到禅宗那里去,你会发现你会抛弃一些词汇、名相,直接去拿真实的东西。然后拿到真实的东西开悟了以后,你又要回到大圆满那里去,因为里面有最厉害的,禅宗里面是没有的,叫脱嘎,会去现见坛城的现起。所以说汉藏两地的佛法,其实宗旨都是一样的,当然它有不同的方法。那我们只要把它们最有利益的、最有用的东西拿来用,让我们尽早的达到目的地。
但是,在“是否最初即着重抉择真实胜义”这一点上,二派存在差别;而且,对于世俗犹如幻化,一者只在他方前承认,另一者不仅在他方前承认,自方也承认,这也是有差别的。
什么意思呢?就是对世俗犹如幻化,一者只在他方前承认,就是应成派。应成派说世俗真的是犹如幻化这种东西,只是将就我们这些普通人而承许,他自己并不承认。有个词汇叫做“他方承许”,就是你根本没有办法达到我自方的见解,我没有办法让你领会到离开言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个完全无住的大空性,这个是宗旨,我们算了,我没办法。我只能在你面前承许“好了,世俗是如梦如幻的,胜义是怎么怎么样的分开”来承认,但是自己根本不承认有什么幻化,全都是法性,这个叫做“他方承许”。
另一者就不是了,在他方面前他也承认跟对方一样,都是世俗如幻化,胜义是完全的没有本质。懂得两个区别吗?一个就是它真实的境界完全就是一切都是法性,始终处在应成的境界里面的,一切都是大平等,什么幻化不幻化的?但是没有办法,这样说他领受不了,他怎么领受什么都是法性啊?他最多承认单空这些都是幻化的。好了,我同意你这个东西,在你面前承认是有这么一个世俗,就是你的状态是一切如梦如幻,但是我自己不承认。所以我这个承认只是将就你的境界的承认,叫他方承许。
另一方他自己也跟对方是一样的,但他比对方厉害一点是什么呢?他也知道他有出入定,他说我进入了法性定就是大空性,我出定了以后跟你是一样的。一方面我也承认跟你一样的如梦如幻,一方面我承认你所认知的一切现象如梦如幻,一方面我其实跟你是一样的,我们都承认,我出了定也跟你是一样的,就是在自方也承许,就是我也持这样的观点,我也认为我出了定是如梦如幻的。但我比你厉害是什么呢?我还可以入定,有二谛。我入定以后是完全的法性,现在我出来,出来是跟你一样,我不是仅仅将就你的承许,我自己其实也感觉如梦如幻,它也不是法性,就是自方也有这样的执着,这个就是自续派。
应成派根本就不管你,我自方没有这样的如梦如幻,全都是法性,但是你要说如梦如幻,他说“好好好,就是如梦如幻。”将就你认同的来说,这个叫做他方承许。佛陀经常干这种事的,比如跟小乘传法的时候,他就说世界是怎么怎么样的,其实他根本就不认为世界是这样的,因为对方理解不了甚深的这种证悟,他就会将就你的东西来说。所以佛陀说了好多种世界观,说了世界不同的样子,跟时轮金刚说世界是这个样子的,跟那个说又是那个样子的,这种将就对方的状态而说出这样的东西叫做他方承许,这种是非常牛的教育方法。
我们会不会认为,佛陀为什么要这样,不把最根本的直接说出来?其实不是不可以,但说给你的话,那就要出麻烦的。比如说我们现在根本不去谈自续派这些东西,一上来就去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修什么修啊?坐在这里打坐?该睡觉睡觉,该吃饭吃饭,该拉屎拉屎”。这个行吗?这个就叫做没有他方承许。要承认他方承许就是“哦,不行哦,你还有执着哦,剩菜吃不完哦,赶紧修行。”(众笑)是不是?这个叫做他方承许,但是你要求他要走向这个自方承许,它是变化的。
二种中观的体相为:承许轮涅诸法无生平等的显宗大乘宗派,着重抉择相似胜义,是自续派;
二种中观我们对它本体的描述:承许轮涅诸法无生平等的显宗大乘宗派,首先它是个显宗的大乘宗派,然后它认为轮涅诸法都是无生平等的,这是根本的东西,但是着重抉择相似胜义。自续派抉择的相似胜义有什么呢?我们下面会讲,自续派抉择的相似胜义有时候抉择如梦如幻,这种状况下其实就是胜义了。有现象,但是我心里完全不执着,如梦如幻到很深的时候,我们完全不执着了。我们觉得这个就是证悟,其实不是的,月亮当头照,我们很多人可以走到这个地步,现在我们有些师兄已经走到这样的地步。他觉得这个就是,这个叫做下自续的证悟。
再继续下去的时候,现象都消失了,心同样是无执的,一片大空。他觉得是无执,其实有个单空在那里。单空没办法去体受它,唯一要去除单空的方式就是要发现本性、认知本性,这个叫上自续的单空。它的承许就会变成这样。
那么如果是应成派,应成派其实跟那个现象的显现与否没什么太大关系,只要认知了心的本性,不执有,不执无,光明和空性完全被领会,知道光明和空性实际上为一体,一切显现俱皆法性,“住而不住,不住而住,修而不修,不修而修。”只能这么说,它深深的明白万法的本质是什么,那个时候就是所谓的应成派。那个东西,他也说不出来,但是他可以指引你去认识、去领悟,这个叫做应成派的见解,它就不会去破坏什么,不会去建立什么。这个叫抉择真实胜义。
承许轮涅诸法无生平等的显宗大乘宗派,着重抉择真实胜义,是应成派。
应成派,它为什么取名叫做应成派?它应成的意思就是说,你有任何认为东西是要去执的,你比如说我们自续派,我们会执着那些理, 什么离一多因、有无生因;后来讲的能破,就是破这些执着用的这些方法叫做能破,自续派就会执着这些东西是真实的,应成派说这些都是假的。为什么?你要认为它是真实的,你就应成某种毛病,应成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
自续是什么意思呢,自续就是不究竟,自相续一直以空性的方式这么延续。应成就是“嘭”一下全切断了,如果你要认为任何一个东西是证悟,你就应成什么什么矛盾,叫应成派。所以它也有个名称叫做驳论派,你要建立什么就给你打烂,它只破不立,永远就是破,破到最后那个东西它也不立。它不立的方式就采取什么——那个东西不能说,一说就是立。佛曰:“不可说。”其实就是说的这个意思——本质是没办法说。
你们看《维摩诘经》里面,文殊菩萨带领众菩萨包括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这些,都去见维摩诘,问到本质的时候,维摩诘给你来了个不出声——默然,默然的意思就是那个东西不可说——一默如雷。那个东西非语言、非思议,是完全没有办法靠分别念、靠戏论去解决的一个东西。这个是应成派的意思。
那我们反反复复去分析自续跟应成,说这么多干什么呢 ?我们去分析这些东西的时候,其实我们就慢慢对中观这些体系以及每个派别的作用,产生比较深刻的认识。(此时外面鞭炮响,师兄笑说“我空不掉它,在这种层面上它就是我的剩菜。”)只有产生了这样很深刻的认识以后,我们才能在过程中间去运行的时候,明白我们走到哪里去了。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我在修行,发现自己不停在破,有很多东西在你面前,总是有一个需要放弃的东西,就说明其实你还在自续这个状态里面。或者我都破完了,我只是安住在那里,完全的好像觉得都是虚假的,其实都还是在自续的状态里面。
为什么呢?一切都是虚假的,你不用去破,它还是虚假的嘛,你没有认知到它是法性的,说明你心对它还有个虚假的认知在嘛。干嘛要虚假呢?本来就是法性的嘛。原因是什么?原因是你没有认识这个法性。所以如果我们真的对应成这些观点都理解透了以后,那么我们从境界上来抉择的话,就发现我们这时候真的确信一切都是空性的,而且这个空性并不是什么都没有了。
这个时候会落在什么呢?虽然应成都是破,叫做离四句。四句就是破了它的四边(有边、无边,亦有亦无、非有非无),但其实我们心会在一个地方明白下来,这个明白叫做“绝百非”。我们再也不要去这个不是那个不是(百非),所见诸相非相,那到底是个什么相呢?虽然它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能说不能想,但是我知道它是什么了。既然知道它是什么,这些就不存在所谓的什么它是虚假啊真实啊这样的分别念。一大光明藏、法性游舞 ,那么这个时候就是说的应成派的见解。
我们通过这个可以明白,从这个结果上去体现自续派跟应成派。还有一个从过程中间去体现就是什么呢?在这个过程中间,比如我们自续派修到一段时间的时候,这样破是没个完的,我们就要拿应成派的东西,尽量让自己快速的证悟,我们要去逐渐体会无执是怎么回事。那么这个时候拼命去认知法性,实际上就是在破。拼命去认知法性的时候,实际就是想去破掉无。当我们拼命的去摧毁这样大量执着的时候,其实就是破掉有。
一些明显的执着,比如说对世法的贪恋,对自私的贪恋。我们以前经常讲的,怎么去认识自我、摧毁自我的一些方式,以后我们讲法的时候,在学中观的时候一定会讲到,怎么认识人我,去破它,怎么去破法我,这个破的过程全都是自续所进行的过程。我们不能一直这么破下去,这样破下去当然好,但是它很慢,要进行到底,进行到底是什么?我们走到一定时候,假如说破完了,我的心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我的心走到那个样子的时候,那周围是什么样子的?我的心跟境它们的关系是什么样子的?那个时候,自续这些东西就开始对你的认知有用了。明不明白?这个时候就“哇!歇即菩提。”哦,原来要歇,歇就是完全不作为。不作为的时候 ,我不明白,它就变成禅定了,这个不对。那么不作为的时候为什么会变成禅定呢? 因为我确实不知道本性是什么 。我要怎么知道本性是什么?这个一定要排除很多的执着。那怎么去排除执着?我又要回去修单空。单空修修修到后来的时候,我又停下来又去认。我们总有一阵或者总有某个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把什么都破尽了,破到没有办法再破了,一定会发现这个东西。
然后这个时候,我们的心真的会停下来,停下来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些真的是不用破的(真的不用破的,连心本身,而我们都会去破它的)。我们去找各种各样的心,都找不到,这个时候我们的心就会停下来,这个时候我们的心就会产生一种很清晰的明了,我们会发现这一切其实就是光明的游舞,而光明真的就是没有本质的,我只能这么说了。我们会发现这个东西,发现了之后,哇,好安然啊!那个时候安然、歇下来跟发现是同时的(歇即菩提),一下就明白,“哦,原来是这个样子的!”然后真的就明白了,起码是暂时开悟了,也许这个状态维持不了几分钟几秒钟,然后你又会出来,但是出来没关系,我又开始去破。
当然这个有很多的误区,大致只能这么讲。讲的目的是什么?应成派对我们的开悟是有作用的,自续派会造成我们的开悟,它们两个是可以在我们的相续和修行中间反复交互运用的。你比如说我们通过单空破破破,破到一定状态的时候我们还是不能确认我们的本性,我就要把这种状态也给破掉,一直破破破,破到后来我停下来,就是应成派。我停下来了还明白了就是真正的应成派,停下来没有明白还是自续派。明白是什么?就明白本质是什么,明白空性跟光明是什么。
有人问我知道心的空性、光明是什么吗?想的都不是,那要直接的觉知。我们以前不是经常跟大家开玩笑,用“觉知”去觉知“觉知”。觉知就是非思维性的,直接去感受。感受什么?感受我感受的东西是什么。我去感受我能感受的东西,它是个什么?它什么都不是,它是感受。能感受的东西是觉知,去感受也是觉知,感受我们能感受的东西还是觉知。这是一种反观的方法,实际在运用的时候就是一刹那,运用得熟练的话,一反观就完了。
但你要真正去反观认识到本性的话,如果没有前期这些单空的修行,大部分人都是扯淡的。满脑子和满心的执着,你是没办法认知到无执的本性的。有人说“我就认识一个明”,他其实是在心里面建立了一个明,这个明的建立跟这个房子的建立,跟各种各样情绪的建立是并存的。那这个明根本就和这些东西没有关系,那么这种建立的明就不是真正的明了。
你要明白,你这个时候你可能连自续派都不是,你走歪了,因为自续派它有目标去破的。你去建立一个东西,你最多就是依据明而产生了一个禅定。我说这些东西(各种各样的派别跟修行的关系),大家要努力去听,我没有费很大的力气去说这些名相,只要你把这些东西搞清楚了,再回过头去看这些名相就清清楚楚的,像看小人书。你说这些东西有没有用呢?我真的不知道有没有用,但是也许中间有很多师兄会有用,也许一些师兄暂时没有用,时间长了也会有用的。所以大家认真去听这些东西,听了以后能不能懂暂时没关系,反反复复总是会懂的。下面是:
中观释词
就是解释中观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住任何戏论边故,称为中观。
什么叫不住任何戏论边?戏边,其实就四个边。有边,它就是分别执着,你看我们面前呈现出来的东西,各各的不一样。看到的、听到的声音不一样,因为不一样才有美妙的音乐,如果它一直“恩……”那样下去,你是听不到这个声音,它就要动,这是属于有边;无边就是啥都消失了叫无边;虽然显现出来但我认为它无,叫做亦有亦无;什么都消失了好像是无,但实际上还是个对境,叫非有非无。
其实就是在心面前有东西出现,没有把它认为是光明,都叫做边。心如果没有认知到它真正的本性的时候,它一定会堕在边上,至于是堕哪一边的话,你自己要去观察。那么心不堕在边上那就是证悟了,在本性上,这个就叫做中观。可以把它解释为:准确的世界观叫中观。
其实什么叫做证悟呢?就是安住在准确的世界观里面就是大圆满,就是中观的修证、应成的境界、准确的世界观。什么叫准确的世界观——“哦,全部都是法性!”这个概念上的法性当然容易明白,心里面明白它是法性了,其实就是这么一点儿东西,只是这么一点儿东西太厉害了,它可以本自具足,可以明了一切,可以“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实际上就是永远不会丢失这个无执。一执着一起分别即堕四边。
它不堕,但是这个时候大家会问会不会维持在一个状态里面?其实它没有,一维持又是边。由于不去维持不去造作,把它取了个名字叫平常心。这个平常心到底是什么?其实平常心好简单了,比如你看到这个杯子平平常常的,这个桌子、虚空、灯光……全都是平常心的自然显现。平常心的本质是什么?哪里有什么平常心嘛?你把心找出来给我看。找不出来嘛,找不出来就不找了嘛,找不出来它自然起作用了,那个就是平常心。完全无修,自然而然,任运自成。说起来好简单,但你要真正的明白就不是那么容易。
《三摩地王经》云:“谓有或无即二边,净与不净亦为边,是故善灭诸二边,智者亦不住中间。”
有或无是二边,干净与不干净也是边,所以我们要善灭诸二边,有无、干净不干净都灭掉。你不要以为灭掉了以后有个准确的观要住在那里,其实住即是不住,智者亦不住中间。无住,应无所住。你们想想你们心什么时候是应无所住的?你说:“我要应无所住”,完了!那就是住了住了,是不是这样子的?你说“好了,我现在就无住。”傻瓜!原因是什么?因为你还没把你暗藏的这些执着干掉,你没有办法真正的无住。比如我们禅定,由于没有干掉里面的执着,完全不住就变成了一种禅定,把那些肯定会住的种子硬压在里面,等禅定消失了,种子又出来了,你又开始住,所以你没有办法真正的无住。
因此一定要去修单空、菩提心、视师如佛。修单空可以破掉色的执着,当然也可以破掉心的执着。修菩提心可以破掉自我的执着。视师如佛——对自我和所有的法都能够破掉,因为自我最可怕的就是认知有个我——傲慢,没有傲慢了就没有了我慢,心始终承认“我”。而视师如佛的话会解决这个问题,然后视师如佛还可以得到极大的加持,所以密宗非常重视这个法就是这个原因。
《大宝积经》云:“所谓常为一边,无常为一边,二边之中观,乃无所观、无所依、无所现、无所了、无依处。迦叶,是名中道诸法实观。”
比如我们执着一个状态,觉得它一直这么下去的——常。觉得什么都是假的——无常,这是两边。这个我已经说得很深了,很多人他就认为这个是证悟的,因为很多人认为这个是证悟,所以我才开始对它开刀。真正离开了二边的中观是什么呢?是根本就没有什么观,也不会依靠什么,也不会出现什么,也没有什么好了的,也没有什么依靠的地方。
无所观,就我没有看到,我没有,我还观什么?自然平常心需要观什么啊?这个心根本就不是依靠因缘造出来的,从能上我们心根本就不要去依靠什么,放任它就可以了。这种状态下不会有所现的,现的全都是跟本质是一样的东西。你绝对看不到一个东西现出来,或者你心里面体会到什么东西,全都是扯淡的。然后也没什么好了的,俱皆法性,了它干嘛?本来如此,一切现成。而且也没有说我们心要依靠一个什么,不是的。那个时候,你就是佛,你就是一切。佛对迦叶说:“这个就叫做中道的诸法真实的世界观,真实的观点。”
《中观光明论》对此解释道:“法界是此是彼,无法观察,是无所观;
法界到底是什么?是这个是那个,没有办法观察,所以叫做无所观。
无法为人表示,故无表;
真的是没有办法把法性拿来看的,比如“你有什么证悟,你拿给我看。”给不出来的。给不出来,那些禅师们就开始斗机锋了,怎么斗机锋呢?回头就走了,他理都不理你。
比如以前大慧宗杲拿一个竹篦出来“喂,说,这是什么?”你要说是竹篦,“它哪里是竹篦,竹篦是它呀?”就打过来了。你要说不是竹篦,“胡说八道,大家都叫它竹篦。”也打过来了。说是和不是都完蛋。那咋办呢?就有个出家人说:“你把竹篦放下来,我就告诉你。”大慧宗杲把竹篦放下来了(表示有无都放下来了),那出家人回头就走。放下来就啥都不是,无所依无所住,不跟你说,说什么都是错的,回头就走就是无所表。
大慧宗杲觉得这个出家人不太像开悟者,怎么突然变成了奇葩。第二次等他又来的时候,叫人把他按住就打,一打那人就承认“不是我说的,是别人教我的。”大慧宗杲就把那个真正教他的人拎出来,那人才是个开悟者。真正有无两种执着都放下来的那个东西是没办法表达的,故无表。
不住內界及生处的自性,故无所依;
不住内在的什么境界,不住有生有灭的地方,没有这方面的自性,不需要有一个内外的实质东西来支撑它。
不会如外界与生处那般显现,故无所现;
它不会像外界与生处(生灭的地方叫生处)那样显现,故无所现。
超越眼识界等的自性,故无了别;
不是我们看到的、听到的这些东西,你没办法去了别它,识才叫了别。识就是心一分别,这个东西就出来了“哇,它是灯,哇,它是牛腿……”这些叫做了别。那么它超越这样的自然显现,故无了别。自然显现这个词汇,我们五根也叫自然显现,并非你故意让它显现嘛。比如你看到狗屎,是你让它显现出来的吗?不是的,而是你心的自然显现。我们说本性也是自然显现,有两种自然显现,一个世俗,一个胜义,大家要搞清楚这些词汇。
并非贪等一切烦恼的依处,故无依处。”
比如说我们的情绪这些,不是它产生的地方,故无依处。贪等烦恼一靠近它就会被化掉的,贪跟烦恼一定要依据自我和法执来的,自我和法执才是贪的依处。什么意思呢?比如一定要我去贪嘛,我执一消失了,那个贪就靠不住的,它会被化掉的;法执是一定要有个东西给我去贪,如果你认为它是空性的时候,万法会坍塌的,所以它不是贪等烦恼的依处,故无依处。
荣素班智达说:“所谓中观者,即遮破外道常断二边及有无的一切增益损减边,并且能显示轮涅无二之法及无住涅槃妙道的诸大乘义,故称中观。”
那什么叫中观呢?遮破,遮就是破坏的意思,遮和破是一个意思,两个合起来叫遮破,总的就是破的意思。遮破外道常断,外道一般不执常就执断,认为外面有个客观精神或物质叫执常,认为人死了啥都没有了叫执断。“外道常断二边及有无的一切增益损减边,”认为这个事情是有,比如认为外界有个上帝叫有;认为一切是大空性,什么都没有的顽空,这个叫损减,它漏掉了光明。不管你是增加它还是减少它都是不对的,要离开这样的增减。实际上增减都是人为的自然分别,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自己的心的话,你发现它最自然最本然的那个样子,是不需要你增减的,但是我们为什么现在没有这样的能力呢?——执着太深,所以要去要破坏这些执着。
并且能显示轮涅无二之法及无住涅槃妙道的诸大乘义,故称中观。
什么是轮涅二法?轮回跟涅槃中间贯穿它们的东西只有无二的一个——法性,也就是空性。不管你是轮回也好涅槃也好,这个空性是不会变的,这叫无二之法。我们经常说禅宗是不二法门,我们的本质就一个——不二,你一二就是分别,就是能所对立。
及无住涅槃妙道的诸大乘义,故称中观。
什么叫做无住涅槃妙道?就不是小乘的那种陷入一个定里面,它无住、任运自在、纵横三界。我说纵横三界好容易引起误会啊,我们认为有个三界存在,然后我们在里面飞来飞去,那叫魔鬼。纵横三界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大悲周遍。安住于法性的时候,你会发现一切全皆法性,这个叫纵横三界。当然因为众生各种各样的祈求、希求,你会化现出各种各样的本尊、怪七怪八的这些东西就出来了,这个叫纵横三界,完全是无执任运的。如果是有主宰性的,要这样要那样的话,那个叫魔鬼。
但是那个完全无主性,你说它是不是就像风一样在吹啊?那个无主性有时候会表现出来有主。什么叫无主表现为有主呢?比如那些大德们,他们已经证悟了,他们完全在无主的状态里面,但是他会说“你们要去这样,你们要去那样,你们一定要把剩菜吃了……”这个好像在要什么东西,这个好像表明在做主,但他其实是无主的,因为基于这个证悟,他完全的领受到这一切全皆法性。完全的领受啊,不是概念性的。所以千万不要去说一些大德行为很怪,他不怪就不是大德了。正常的那就不行,要搞得“不正常”才行。
所以说它还能够显示这个最根本的证悟,这个就叫做中观——最准确的世界观,是真正的世界的本质,它叫实相。关于中观的解释,中观释词就是这个意思。好,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现在开始回向。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中观总义》第03课
- 《中观总义》第05课